第二章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商品经济及其规律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道”在英文中为law。或者翻译为tao。宇宙的根本法则和基本规律。天道无亲,常于善人。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我们必须研究和了解经济之道,不如此我们则必成为规律的奴隶,我们无法实现从经济生活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因此成为自由人的前提必须是掌握必然规律。第二章商品经济及其规律第一节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一.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基本经济形态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商品的质)四.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量)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第二节价值形式和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三.货币的形式及其发展四.货币流通规律、通货危机问题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二.“看不见的手”及其作用1.价格机制及其作用2.供求机制及其作用3.竞争机制及其作用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基本经济形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就是各种社会劳动划分为或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多种需要,必须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让渡。分工越发展,交换范围越广阔。分工是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前提。社会分工—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分工与经济全球化。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通过制度(道德和法律)承认和保障不同产品生产的所有者都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产权和所有制产生于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及其矛盾。所有权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成员(个体和团体)的经济利益划出正式的界域,从而规范人们获取利益的方式手段途径,为人们的生产和交易建立了稳定的秩序,使人们在市场和生活中的行为具有理性的预期。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二.商品经济产生的类型1.从经济技术发展角度看,商品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两个阶段。2.从所有制性质角度看,商品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小私有制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3.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手段,因而也叫做市场经济。它是以社会大生产为特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态。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化。进而形成生产与销售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在全社会、全世界范围内完成。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2.与人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3.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生产高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只有发展商品经济,舍此别无他途。所以商品经济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商品经济倘若消亡,必须具备如下历史条件:社会分工消亡,社会和文化的逻辑放弃以发展观为基准的历史哲学观,而是朝向倒退或者轮回的历史哲学观。为人类要么找到更理想的效率机制和手段,要么革除人性的私欲和消灭家庭,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一.使用价值:1.使用价值的含义: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物的属性对于人的欲望的满足及其程度,使主观的感受,即效用。离开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谈论使用价值都是荒谬的。2.使用价值的内在要素结构:质量、款式、功能、外观设计、色泽、尺寸、工艺特点等。使用价值内在要素是建立在物品的自然属性基础的,物的自然属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物品的自然属性是永恒的,它与社会形态无关。因此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味道中无法品尝出是奴隶的劳动还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3.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为了满足别人和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使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二.交换价值和价值1.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向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2.商品交换的数量比例究竟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呢?①效用决定论: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越高,需要程度越高,价值越大。反例:钻石效用比水小,但交换价值比水高。西方经济学解释钻石是稀缺资源而水不是稀缺资源。②供求决定论:商品的交换价值高低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关系。但马克思认为商品供求平衡时,交换价值由什么决定?也不能解释交换价值在某种力量约束下上下波动。反例:供过于求的手提电脑的交换价值为什么总是高于供不应求的半导体收音机的交换价值。③价值决定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现形式。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决定商品的交换数量的比例关系。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①使用价值与价值存在统一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存在对立关系:任何人都不能既占有又占有使用价值,生产者只有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实现价值,消费者只有让渡价值才能获得使用价值。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1.具体劳动①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进行的劳动。具体形式指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劳动结果等方面。②具体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形成不同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人类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条件。2.抽象劳动①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消耗,抽象劳动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差别,因而是同质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具有意义,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②抽象劳动只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范畴。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①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在时空上是统一的。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value)。4.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①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确立了客观价值理论。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抽象劳动的发现及其剩余解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③劳动二重性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创造了理论基石。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四.商品的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个别劳动时间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及其理解p39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①生产商品的劳动在技术复杂程度上各不相同,其中不需要经过学习和专门训练的劳动叫做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产技艺的劳动叫做复杂劳动。②衡量简单或复杂劳动的标准。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汽车驾驶、计算机操作劳动日益成为简单劳动。③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倍加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折算为简单劳动并不有任何个人决定的折算标准,而是由市场竞争决定并进行折算。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①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②劳动生产率及其决定因素含义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的要素: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水平C.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分工协作、决策水平D.生产资料的规模、质量和效能E.自然条件的优劣③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量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量与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第一节商品的内在矛盾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简单商品经济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冲突:私人劳动并不一定在质量品种上都能成功地转化为社会劳动。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私人劳动无法售出,从而造成它的社会价值无法实现。私人劳动并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由于供过于求、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私人劳动不能全部转化社会劳动。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的表现,归根结底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第二节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和货币的产生一.商品的价值形式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交易成本降低3.一般价值形式—阻碍交易在更大范围内的扩张4.货币形式—金银成为货币的条件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职能—货币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交易媒介、价值衡量标准、价值贮藏。①价值尺度—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的价值两个因素。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②流通手段—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使商品交易行为超越了时空限制,既给交换带来了自由,又为经济危机发生提供了可能。③贮藏手段—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要件是退出流通领域,是现实的、足值的或可靠的货币。④支付手段—赊账交易所构成债务关系时支付手段产生的根据。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延伸。⑤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购买手段、财富代表可实现国家间的转移第二节价值形式和货币三.货币形式及其发展1.实物形式或天然形态2.铸币形式①私人与国家铸币②足值铸币--不足值铸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③自然不足值--人为不足值铸币④铸币的意义3.纸币形式和信用货币形式①纸币形式②信用货币:银行券、商业票据、支票、消费信用卡也是金属铸币的符号。信用货币形式还在发展之中4.电子货币形式--纯粹的观念性货币四.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西方经济学原理关于货币交易方程式:MV=PT。M表示货币供给Moneysupply;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ofmoney或者velocityofcirculationofmoney;P是物价水准或物价指数priceindex;T是每年财货与劳务的交易数量wareandlaborservicesoftradequantity。货币供给乘以货币流速等于物价水准乘以财货的交易量。货币的支出总额等于售出财货的总值。四.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关系的发展,商品赊购赊销所形成连锁债务关系可以相互转账以及冲账加以抵消。冲销必然影响债务货币量。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货币需要量和货币流通量:货币需要量是市场流通中的客观需要量;货币流通量则是流通中实际的存量货币,即货币供给量。四.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通货膨胀1920年凯恩斯说:要推翻现有的社会基础,最巧妙、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扰乱通货。这一过程使得经济法则中所有内在力量的都趋于毁灭。通货膨胀的含义: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历史过程与纸币的历史过程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偶然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下的通货膨胀也不是经常和大量的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通货膨胀的类型:1.从成因上看可分为三种类型: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总供给,导致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由DD1增加至DD2时,只使得物价上扬而产出没有增加,所以是纯粹的物价膨胀。促使需求拉动膨胀的因素很多,可能有来自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的增加或者预期物价上涨的心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通过总需求理论以及货币数量理论来解释。通货膨胀的类型ssoqqfp2p1p每年需求与供给的数量DD1D2DD1D2充分就业产出物价水准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与衰退并存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