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0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第一节经济活动的区位第二节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第三节区域产业集聚经济理论第四节区域产业组织理论第一节经济活动的区位一基本概念1、区位(Location):即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2、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问题:电子商务的出现对经济区位有什么影响?3、区位单位:是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4、区位因素:是指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1)地区性投入: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2)地区性需求:该区位上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该区位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情况。(4)外部需求:可以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情况。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地区性投入外部需求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区位因素图2-1影响区位相对优劣的四类区位因素二、个体单位的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一)区位选择与生产者均衡1、假定:该经济系统中各个区位上的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和地租)和产品价格相同,从而厂商的要素投入成本不因区位改变而不同。(二)区位选择与消费者均衡1、假定:居民所面临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是既定的。2、分析:由于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居民的消费、就业和生活可能产生很大的差异。(图2-5)(图2—5区位利益与消费者均衡)u0为既定收入下无优势区位利益的居民效用水平。u1为既定收入下优势区位居民的效用水平。3、结论:区位经济利益从支出、消费、就业三个方面提高了居民的真实收入水平。首先,优势区位所产生的交易费用节约毫无疑问提高了居民的支付能力。其次,区位利益作为外部性经济效果直接为居民带来了额外的效用满足。最后,区位利益也可能导致居民货币收入的提高。(三)小结: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从整个经济系统来看,居民、厂商的空间集中将呈现出两种倾向: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聚集数目最大化的倾向分析:前者是厂商、居民区位选择的根本动机,后者则是前者所导致的市场竞争的结果。(四)区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与区位决策1、区位决策单位的差异及其区位偏好(1)居民的收入、效用差异与区位偏好独户住宅多层住宅工业、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图2-6同心圆模式中的住宅分布)(2)厂商的差异与区位偏好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厂商对人口聚集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②加工型企业受原料购入和产品运出的影响更为明显;③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厂商对距离的依赖性更强;④市场指向的厂商更愿意选择靠近聚集中心的区位。⑤小型厂商愿选择聚集中心地区以获取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聚集利益;⑥较大型的加工业厂商则因土地投入比重较大而远离聚集中心。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1)利益驱动机制(利润、效用、福利最大化)(2)市场调控机制(由企业抉择)(3)宏观调控机制(国家投资手段、财税、转移支付)(4)目标驱动机制(建立国家、区域、企业发展目标体系)三、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1、费用最小化:2、福利最大化:出行设施保险服务设施四、产业布局的指向1、定义: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向某一类地域集中的倾向,称为产业布局指向。2、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1)运费指向(2)燃料、动力指向(3)原料地指向(4)市场指向(5)劳动力指向(6)交通运输枢纽指向(7)环境指向(8)高科技指向第二节经济集聚与城市的形成一、分工、专业化与企业集聚1、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分析:(讨论)2、分工、专业化与企业集聚(1)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企业集聚(2)迂回生产方式与企业集聚二、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1、交易:市场交易、企业内部交易、政府交易。2、交易成本:为了进行交易所投入资源价值的度量。度量产权、界定产权、保证产权、以及提供交易条件的费用;交易双方为寻找交易对象、获得交易机会的信息所付出的搜寻费用;交易对象确定后,进行商议或谈判付出的费用;交易达成后,双方为保证交易合同条款的如期履行所支付的实施费用。3、交易成本大小的影响因素: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例:B(交易者)------A(交易者)----M市场三、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1、人口集中的原因(1)最早,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需要人;(2)自然灾害及战争破产的农民;(3)近代,收入水平差异,向往城市生活;2、各种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出现,造就了城市。四、城市的有序化进程(一)企业组织的变化1、一体化:(1)纵向一体化(2)横向一体化2纵向分解:(二)企业之间联系的变化与区位重新选择1.联系成本以及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联系成本:企业之间的联系也要付出的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1)企业之间交换的物品是标准化的、大批量的则这种联系的成本较低。企业的区位选择趋势为:分散。(2)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频繁发生变化这时联系成本高。企业的区位选择趋势为:在某一区域空间上的聚集2.联系成本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化联系成本大的企业--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联系成本小的企业--迁出城市,在郊区或交通沿线地区,或在边缘区选择新的区位。3.柔性专业化与信息高速公路节点处的聚集趋势(1)柔性专业化基础上的合作企业通常具有向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节点处集中的趋势。(2)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大型企业,常选择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地区。(三)城乡联系与区域的形成组织结构关系、政府预算流、组织间相互依赖、权力-批准-监督模式、行政区间交易模式、非正式的政治决策链。政治、行政、组织联系能量流和网络、信贷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商业和技术服务形式、交通运输服务系统。服务联系访问形式、亲戚关系、仪式、典礼和宗教活动、社会团体间相互作用。社会性联系技术相互依赖、灌溉系统、通讯系统。技术联系临时和永久性的人口移动、通勤。人口流动联系市场模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前后向及双向的生产联系、消费和购物形式、收入流、行业结构和地区间商品流动。经济联系公路网、水网、铁路网、生态上的相互依赖。物质联系要素联系类型第三节区域产业集聚经济理论一、企业规模经济理论1、企业规模:指企业生产系统的大小。生产要素规模。如职工人数(劳动力规模)、固定资产(资本规模)等。生产能力规模。是指企业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在企业中的集聚程度,以及产品在企业中的集聚程度,是企业这个生产系统投入产出转换能力的数量表现。2生产规模扩张与规模报酬(1)生产函数:假定投入要素只有劳动量L和资本量K,产出量为Q,则相应技术水平状态下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L,K)(2)规模报酬假定最初的产量水平为Q0,现在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都增加到N倍,由于技术水平不变,则总产出Q1:Q1﹥NQ0,则称规模报酬递增;Q1=NQ0,则称规模报酬不变;Q1﹤NQ0,则称规模报酬递减。思考:随规模扩大,影响规模报酬变化的因素3.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1)长期平均成本LAC(LAC=LTC/Q)与产量的关系:图2-10长期总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2)规模经济的概念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规律。(3)市场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的直接效益:产品成本降低的“节约性”。规模经济的间接效益:从市场竞争角度分析,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融资角度,可给企业带来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能力提高;从生产经营角度,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价格、产品的销售等带来好处。4、经济规模的概念经济规模是指单位产品成本最低的生产规模,或者说能给生产者带来最大效益的生产规模。0SMESM图2-11经济规模起始规模(S)。这是一个盈亏平衡规模;最小经济规模(MES),指盈利水平可达到基准收益率水平的规模;最优规模M。在区间[S,M]都是经济规模。5:影响企业最优规模的因素(1)技术经济因素——技术经济规模企业最优技术经济规模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装备起来的企业应该达到的规模。(2)地理因素A、地区的劳动力与资本供给状况。B、地区的市场规模。C、原料与燃料供应分布状况。D、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分布状况。E、地区对现代化大生产的接受能力。二、区域产业集聚经济理论(一)概念1、集聚:指或因生产过程社会化分工,或因利用某些共同生产资源,或因市场,或为扩大地区同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程度。2、集聚经济:指企业因在地域上的集中,深化了社会分工,增强了企业联系,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及为区域带来的资源节约。(二)集聚的类型1、经济联系集聚(1)因纵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纵向经济联系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这是一种投入产出关联关系。图2-13企业纵向经济联系前向联系是指与后续加工过程之间的生产联系;后向联系是指与前续加工过程之间的生产联系。旁侧联系,如图2-14图2-14钢铁产业的纵向和旁侧经济联系(2)因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横向联系是指那些围绕着地区主导专业化部门形成的产业群体之间的关系。2、指向性集聚(1)同指向同产业部门集聚。(2)同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3)多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三)集聚经济效益1、概念:由于产业集聚获得的超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效益,称为集聚经济效益。图2-15集聚经济效益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集聚发展中的直接效益:①增加地区人口与就业。②使地方为出口提供投入的企业得到扩大生产。③增强地区财政收入。3、集聚规模合理的评价标准(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2)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3)社会效益是否最大。第四节区域产业组织理论一地域生产综合体1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概念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状况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有计划地)安置各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这样的一种各企业之间的经济结合(相互制约的结合),就称为生产综合体。(1941年,H.H.科洛索夫斯基)2、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特征(1)以开发特定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2)各组成部门企业是有选择的,它们围绕着专业化主导产业紧密联系,从而具有较高的集聚效益;(3)所选择的专业化主导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紧密联系与结合是建立在对各种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以及对于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的统一安排基础之上的;(4)地域生产综合体的专业化主导产业,一般是依托某种自然资源,依据某种“动力生产循环”建立起的相关产业形成的。二、区域经济群落(一)经济群落的概念经济群落是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二)经济群落的构成要素1、核心的主导产业2、支持性产业或相关性产业3、灵敏的经济基础核心的主导产业(出口导向生产者)支持性产业或相关性产业(部件、原材料和支持性服务提供者)灵敏的经济基础图2-20经济群落构成要素三、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什么是高技术和高新技术高技术一般是指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技术或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技术。我国高技术的涵义是:“高技术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高技术群。(二)高技术产业概念高技术产业:是用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三)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概念1、概念: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研究、开发、生产高技术产品,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培育高技术企业与产业为内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多种功能;产、学、研、贸多种企业与经济组织,或通过规划建设,或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集聚发展,在地理上相对集中,从而形成的高技术产业群落。2、高技术产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