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课程相关问题介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主讲教师:张春华联系方式:13881103223Emai—zhangchunhua@swust.edu.cnQQ:937267068课时计划计划学时:36学时理论30机动6考核方式开卷考试成绩评定:实行结构打分平时:30%期末考试:70%关于平时成绩50分的构成考勤10分:学期全勤加10分,旷课一次扣5分作业10分:上交一次作业5-10分参与课堂教学10分:由期末开卷考试成绩折合而来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期末总成绩的评定=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节经济建设概述第一节导言关于经济的基本概述一、关于经济的内涵二、关于经济的作用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节经济建设概述是经济制度建设和出台经济政策的基础正确的经济理论,产生正确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错误的经济理论,会带来经济决策的失误是社会科学的皇后(一)、对社会的作用三、关于经济学的作用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节经济建设概述(二)对个人的作用使资源配置更好,效率更高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节经济建设概述四、经济学的产生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稀缺性的定义稀缺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稀缺性对人类的影响--产生经济学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节经济建设概述五、经济学的内容(一).生产什么的选择(所谓黄油和大炮的选择)(二).如何有效地生产(资源的稀缺与浪费)(三).怎样分配(四).经济制度与生产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基本特征基本框架意义选择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一)对计划经济的认识(二)我国对经济体制的探索(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1、对计划经济的正确认识主观原因:对计划和市场的传统认识(1)我国选择计划经济的原因(一)对计划经济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客观原因我国的社会条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2、对计划经济的评价积极作用为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行公平分配原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市场秩序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2、对计划经济的评价消极作用政企不分,条块分割所有制形式单一、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严重的平均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毛泽东的探索(二)我国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第一,发挥国家和集体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第二,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要学会利用价值法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陈云的探索(二)我国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周恩来刘少奇的探索(二)我国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邓小平等人的探索(二)我国对经济体制的探索2、第二、三代领导人的探索第一,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第二,正确认识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计划多一点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认识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邓小平正确认识市场计划的关系(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江泽民提出市场经济概念邓小平的支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二、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第一阶段时间:1978年至1983年实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理论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第一阶段过程:1981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12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形成过程时间:1984年至1992年实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第二阶段:13大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1984年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第三阶段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间:1992年及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形成过程: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中对计划市场的正确认识1992年6月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形成过程:1993年提出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筐架2003年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07年十七大提出对完善市场经济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新举措(1)(一)、市场经济的共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新举措(1)(一)、市场经济的共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4、经济管理法制化5、资源配置市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二)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的特征2、在分配制度上的特征3、宏观调控上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完善的市场体系3、健全的宏观调节体系4、建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五、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点(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实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1992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2.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然性(1)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决定的(2)能更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能够不断推动生产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层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3.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2)政府应尽量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1)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垄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3.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4)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3)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统筹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济(二)健全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分配专题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2.作为按劳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1.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3.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实行间接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体现和实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二)、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意义3、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4、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质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由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1、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其他分配方式的类型1按劳动要素进行分配2按劳动以外的物质生产要素分配3按管理、知识产权等无形要素进行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财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五)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一)、效率及其与分配的关系1.经济学中的效率概念:效率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消费者之间的商品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最有效率的状态又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三,消费与生产的帕累托全面最优第二,生产要素在生产者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公平及其与分配的关系(1)公平的含义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效率的实现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要求分配是市场导向的分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社会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公平及其与分配的关系(1)公平的含义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2)、公平衡量指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洛伦兹曲线它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按照目前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之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世界各国基尼系数情况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草绿色:0.25–0.29黄色:0.30–0.34浅橙色:0.35–0.39橙色:0.40–0.44粉红色:0.45–0.49大红色:0.50–0.54深红色:0.55–0.59超深红色:不少于0.60灰色: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19970.370620010.403119980.378420020.432619990.389220030.438620000.408920040.438720060.49620070.5左右20080.469我国目前基尼系数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处理效率和公平矛盾的原则第一,兼顾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第二,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同时也要在其他方面找到一些能以尽可能小的不公平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政府干预和收入分配平等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五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政府干预和收入分配平等十六届四中全会起,“效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