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学院的本质内涵、基本职能及运行逻辑产业学院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植根和服务产业。因此,现代产业学院的现代性就表现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一、现代产业学院的本质内涵目前,学术界对现代产业学院本质内涵尚没有统一的理论认知,现代产业学院概念的解读呈现多样化的情形。人们对产业学院内涵的认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产业学院往往是指高职院校校外合作实践教学基地,而现代产业学院是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立足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由普通高校或高等职业院校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托各自优势资源而联合建设的混合型育人实体组织,实现了学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因此,现代产业学院已具备组织、产业和专业属性,这些构成了现代产业学院的现代性本质内涵。(一)组织的联合型学校的二级学院和企业的内部组织,存在着横向和纵向的逻辑关系,而现代产业学院是典型的联合型组织,这是现代产业学院“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因此,现代产业学院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考察和解读。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融合教育、产业和行业的联合型组织,消解了不同制度和文化的边界,具有双元化的效益和价值的追求与使命。现代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各主体联合的集合体。首先,治理结构多样化。现代产业学院由政、校、企联合出资建设,混合所有制特点明显,产权结构具有多样性特征。产权结构是现代产业学院治理的基础,因此,现代产业学院将会出现多样化的治理结构。其次,使命和目标的多重性。现代产业学院要突破人才培养创新的瓶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破解科学和技术研发难题,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还要从市场化角度进行生产经营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多元化的制度供给成为现代产业学院育人目标实现的前提。最后,灵活的主体关系。现代产业学院的主体可以是校内产学研合作、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多向联合型合作。现代产业学院的联合型特点,使其在创新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降低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先天性优势。(二)产业的高端性产业学院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植根和服务产业。因此,现代产业学院的现代性就表现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服务高端产业发展是现代产业学院的最大的特征,没有产业的高端性,也就没有产业学院的现代性。未来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端产业的两个方向,国家首批立项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大多集中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和智慧化医疗等方面;高职院校主动与优势企业联合所建立的现代产业学院,也是以高端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高端是指产业发展所处的最新阶段,往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关产业新发展而形成的产业新形态。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现代产业学院大多是依据产业高端而设置的。(三)专业的融合性专业是产业学院基本的组织单位,然而,以单一专业或同质化专业群为载体建成的产业学院并不具备现代产业学院的现代性特征。未来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方向,因此,现代产业学院所依托的专业或专业群应该是新型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并且能够实现理工农医类专业之间的融合。专业的融合性是对接高端性产业的必然结果,将有力促进“教育+生产”双要素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融合。一方面,现代产业学院要以数字化经济发展趋势为参考,促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理工农医等专业领域的融合;另一方面,现代产业学院要促进专业群建设,在“双高”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促进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交叉融合。二、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和运行逻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点)》对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界定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学生创业,它们与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既有联系也存在着差异。从高职院校育人角度看,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应该突出产教融合的融合性特点。现代产业学院运行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这决定了现代产业学院相关要素的协同运行,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一)基本职能1.要素融合的共同育人。学院是现代产业学院的落脚点,育人是学院的本质属性。育人是现代产业学院根本职能,而增强育人能力是其重要职能,要突出其独特的育人风格和模式,实现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紧密对接,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重视学生实操能力培养质量,塑造学生创新品格和主动解决生产过程复杂问题的责任意识,以满足区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学校要立足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为原则,增强专业建设的适应性,形成育人质量高和育人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在“专业+产业+职业”上完成结构性的精准匹配,提升人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校企实现优势互补,允许人才双向流动,学校和企业的优秀教师和员工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双技型”师资队伍。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优质资源,建设功能齐全的跨学科、专业和部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行业最新标准、企业技术、工艺流程和管理经验为重要参考,迭代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使课程结构和内容获得重构、优化和改革,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企业生产线的真实项目为依托,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真实性、情境性、体验性和实操性的学习过程,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要重视学校和企业联合评价模式,突出学生的项目创新成果和表现,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2.知识积累的联合创新。产业技术革新和知识持续积累是现代产业学院的重要使命,因此,组织的知识型、学习型和创新型是知识积累和市场效益实现的关键性要求。首先,以联合科技创新为载体,发挥企业主导性作用。企业主动联系学校,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和目标上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根据校企各自的比较优势,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性技术难题,作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的科研攻关任务,实现知识和资源的高质量对接、流动和融合,使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其次,形成共享成果和共担风险的机制,建设高水准的平台和团队。根据现代产业学院育人和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现代产业学院可以设置科研、技术和工程中心,高效配置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连接机制。现代产业学院的独特的组织,可以缩短校企空间距离,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和校企价值追求的差异,拓展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最后,现代产业学院要实现人才培养、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和理论研究的互通互促。现代产业学院要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联合完成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共享知识创新所产生的效益,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知识赋能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知识的传播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直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3.价值创造的利益共享。现代产业学院是不同属性的组织以深度融合方式形成的混合型组织,价值创造所带来的利益分享应该是透明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是现代产业学院成为互益性组织的前提。高质量化解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以及服务参与各方共同利益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在现代产业学院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应该获得各自所需的核心利益,这是实现利益共享的基础性条件。目前,利益分配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最大短板,而学校、企业和行业保护自身利益的意愿都很强烈。参与现代产业学院的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程度往往与其获得利润的多少有关联性。如果企业在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不能获得预期利益,那么它们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意愿将会大大降低。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和新载体,应该最大化满足企业对利润的合理诉求,保障每个参与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平衡,增强各参与主体的适应外部因素干扰的能力,使产教融合产生倍增效应,释放和激活现代产业学院育人的潜在效能。(二)运行逻辑分析1.基础和前提:行业协会参与。行业协会是行业内企业的集合体,是企业单位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具有非官方、非营利性、组织性和中立性的特征,是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有益补充。行业协会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在政府政策化和企业市场化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行业协会熟悉本行业前沿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现状,因此充分激发行业协会的参与主体性,有助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行业协会有助于实现利益分配均衡化,满足多方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当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各利益主体在目标、价值和利益诉求发生矛盾时,行业协会的中立性使其能够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发挥调节作用。在多方参与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中,行业协会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交流对话的重要纽带,是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参与各方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次,行业协会是信息传递的有效媒介。现代产业学院参与主体所有制属性不同,信息沟通体系和交流通道存在差异性,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校企深度融合和资源整合难度大。行业协会是多种信息资源的汇集地,可以保障不同属性的参与主体共享信息,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后,行业协会是现代产业学院人才供需平衡的重要渠道。行业协会汇集了众多企业,能够准确掌握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人才需求动向,能够高质量解决人才培养不能匹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难题,助力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精准匹配,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核心功能:产学研。产学研是在政府指导下,产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知识生产为聚集点,尊重各方利益为目标而进行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创新性活动。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经济、教育和科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主要满足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需要。普通高校优秀教师和科研团队与产业企业优秀人员开展科研攻关活动,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研发高新技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在产业升级、高端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发中的重要地位。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型模式,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原则,探寻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新机制,形成人才、研究、创新、服务和产业融为一体的混合型育人组织实体,丰富了产学研表现形式,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产学研合作能够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的需求和使用主体是企业,而高新技术的研制和生产主体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企业通过现代产业学院能够获得高新技术,促进其科技创新、研发升级和更新产品,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其次,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反作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开展的技术创新研发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但强化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而且有助于高端人才培养。高校学生和教师通过现代产业学院载体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术的研发,近距离接触产业前沿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也为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通道。最后,构筑了产学研多元化参与的利益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中的产学研的主体以利益共享融合在一起,各方之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以多元化长期利益的综合为基础,能够维持良性和长久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