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思政课”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发展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xx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思政课”概念,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xx年8月,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对高质量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做出了全面科学部署。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质量开展中职思政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政课教师面临的突出难题。通过对xx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高职国培”———中职思政课教师专题研修班教师的结构化访谈,深入剖析“大思政课”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尝试提出创新性改革路径。一“大思政课”背景下推动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发展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大思政课”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契合思政课课程性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协同育人的目标要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第一,社会发展形势迫切要求“大思政课”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我们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两个大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思政课教师需要胸怀“两个大局”,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思政看思政,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世界眼光,将“两个大局”融入课堂教学与育人过程,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第二,思政课课程性质迫切要求“大思政课”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要求,系统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也深刻阐释了思政课的学科性质。思政课集多学科于一体,不仅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内容;也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其他课程的观点、方法和思想,集世情、党情、国情、民情教育于一体。在知识社会与数字化转型时代,更加迫切地需要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学段的“大思政课”交叉知识谱系,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科区隔,打通学段壁垒,在跨学科融合、多学段联动、多领域资源整合理念指导下,打造跨界融合的魅力思政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铸魂育人实效。第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迫切要求“大思政课”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职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持有饱满的热情和好奇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如何把晦涩、远离生活实际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接受、认同、实践,是中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大思政课”正契合这一矛盾解决需要。思政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内心感受和社会活动方面,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情基础,通过生动活泼、与时俱进、精彩纷呈的教学形式,运用情境调动情绪,深化认知陶冶情操,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帮助他们在立言立德立身关键时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第四,协同育人规律迫切要求“大思政课”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多方参与,也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密切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当前,育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目标不一致、尚未形成育人共识等突出问题。若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必须协同发力,共同营造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此外,还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在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等内容环节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拓宽思政教育的广度,使学生学习和生活无处不课堂、无时不课堂,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二“大思政课”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政课教学质量取得历史性成就,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但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当前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评价机制不健全,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近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为新时代高质量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制度规范。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升学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评价指挥棒与社会公众期待等方面原因,作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或执行对象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过度重视升学课程成绩、对思政课学科和教师地位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使其处于边缘化境地,缺乏对思政课建设的科学管理和长远规划,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经费投入少,出现了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主观偏差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中职思政课出现“教材、教师、教法”改革力度不够、执行失真、效果不佳的现象,多个政策文件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严重降低了政策的预期效果。有的思政课教师直言,“春天年年有,我们天天盼,春风难过玉门关,我们依然寒冷”,这种不能有效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现象,严重挫伤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潜心教学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第二,结构性短缺现象突出,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强。当前,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较过去已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总体而言,思政课教师队伍呈现结构性短缺现象,对高质量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首先,数量总体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常态化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有效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但很多学校的思政课教师数量少,课时量普遍较大,工作负荷较重。教师老龄化现象加剧直接导致年龄偏大的教师参与教研、创新教学的积极性不足,不少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思政课教师常陷入“孤军奋战”境地。其次,专业来源多元,所教非所学现象普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专职思政课教师较少,转岗及兼职现象突出,非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大,专业知识结构及政治理论素养存在短板。第三,发展空间受限,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受到评价方式、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在学科地位、职称晋升、项目评审、培训进修等方面机会有限,在学校综合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发展渠道单一,不利于思政课教师的长期稳定任教。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岗位的认同感相对不高,长期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第三,资源整合意识不强烈,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资源建设亟待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主动建设丰富、鲜活、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育人资源,把思政课堂拓展到校外,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中职思政课“活起来”的必由之路。但中职学校思政课程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干部教师开门办思政课意识淡薄、盘活“大思政课”资源能力不强、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动力不足,思政课的大部分教学活动仍在校内和教室进行,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首先,思政课教材不统一,思政课程“大资源”平台欠缺。不占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就无法开发出高质量的思政课。目前,我国尚未全面推行中职思政课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不统一,中职思政课“大资源”平台尚未建立。其次,多数中职学校在思政课资源建设方面意识淡薄、经费投入不到位,专业图书、报刊、课程资源更新滞后,思政课校本教学资源稀缺。最后,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获取并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的意识、渠道和方法,照本宣科现象频现,理论知识教授偏多,授课方法传统,社会实践活动偏少,教学内容枯燥,脱离社会实际。这不仅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需求,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实效,无法让思政课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入脑入心入言入行。第四,教育主体责任不明,课程思政意识薄弱,协同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不是唯一课程。若要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明确教育主体责任,做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效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家庭、学校与社会,以及所有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社会生活与课堂教学各环节,形成多方协同育人合力。但各教育主体职责不清晰、协同育人意识淡薄,中等职业学校对全方位育人协同调动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匮乏,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滞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等方面。首先,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家校联动不密切、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治理不够、社会力量协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调查显示,部分中职学校尚未建立家长会制度,学校与家长沟通渠道不畅通,家长参与育人活动频次低且不深入。其次,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不深入。专业课与公共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方式方法不明,是阻碍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原因。很多非思政课教师反映,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难度,公共课与大思政不知如何有机结合。最后,中职学生对学习主体地位认同度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归根结底需要学生群体的积极投入与知行合一。当前,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主体地位认识不明、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偏爱技能与就业前景而轻视思想教育与德育养成,这成为了阻碍中职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内因。三“大思政课”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须遵循“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一根本要求,从改革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善用教育资源、明确主体责任等四个方面,不断深化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好关键课程作用,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第一,改革评价机制,强化督导督察,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若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从健全保障机制入手,使各方重视、环境适应、作出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旨在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政策文件,为高质量开展思政课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依据与制度保障。为规避政策执行失真,有必要对政策执行主体进行规约与监督,以防止政策目标偏离,确保政策有效实施并促使政策目标高效实现。为此,要从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与加强教育督导机制两个方面入手,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效。正向的教育评价指挥棒是提升中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推动力,直接关系思政课的学科地位与育人效果,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校长的评价、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两个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站在培养“国之大者”的高度,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等狭隘办学理念,着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正向激励,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借助信息技术强化“互联网+督导”,建立全国思政课教学督导平台,将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将督导结果作为对中职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针对督导发现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要求中职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整改,实现以督促改、以督增效、以督建制,让“长牙齿”的教育督导为思政课改革创新保驾护航。第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