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以后,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比去年更加不容乐观,CPI均值达8%,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继续保持单边连月攀升,但市场的流动性却出现了明显的短缺迹象,表明短期内仍然存在的通胀压力并非流动性过剩所致,而是源于供求矛盾和价格粘性。2008年以来我国新增外汇储备以加速度增长,前4个月累计就达2283亿美元,而外贸顺差和实际FDI却保持稳定增长或有所回落,前4个月累计不过931亿美元,所以至少有千亿美元属于人民币加速升值背景下的游资流入。外汇储备激增,外汇占款增加导致本币被迫大量投放,市场流动性应该增加。但货币流通量余额与上年同比增长趋势却显示出,2008年以来整体出现了回落,而且增速已经递减到低于去年平均水平的程度;再看基础货币余额的增量变化情况,今年以来基础货币余额并没有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季度环比增量出现了大幅下滑。2007年第四季度较第三季度环比增加14000亿,而2008年第一季度环比只增加了2000亿元。货币供给总量无论是M0、M1、还是M2,今年以来同比增长都出现下降趋势,截止到4月底M0、M1、M2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7%、19.05%和16.94%,而2007年底这三个指标分别为12.5%、21.01%和16.72%。M2增长率略高是因为从去年12月以来,银行储蓄量大幅增加。从资金使用的价格变化同样能够说明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作为资金市场的风向标,银行间7天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自5月初开始加速上扬,一度达到3.94%。而且银行间拆借利率自1月份以来整体也呈上升态势。再有,商业银行人民币实际贷款利率与央行规定利率也出现了背离,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实际利率为7.67%,而规定利率为7.47%,说明资金市场的确已经出现流动性短缺现象。通货膨胀下的流动性短缺是我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结果。今年虽未再次加息,但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直接冻结大约12000亿的可贷资金,目前货币乘数在4左右,实际影响的流动资金量要比这个数值大得多。另外更需要注意的是,自今年1月3日到6月10日,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回笼资金28910亿,减去回购投放的23250亿,净回笼资金5660亿,这对于市场的影响可能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更为直接。再加上今年以来的新股发行也占去相当部分资金,所以市场的流动性确实已经偏紧。流动性短缺也许在一定程度能够解释今年以来股市为什么连续下挫。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连续4个月处在正常的绿灯区,只是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而治理通胀历来周期相对较长,不是紧缩货币供给就能立竿见影的。在这种情况下不难判断,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再次上调的必要。6月7日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1个百分点实属央行的无奈之举,主要是出于对未来新增流动性的预期,但必须看到这种举措对实体经济的负面边际影响正在不断加大。如果不从改变经济制度方面着手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问题,而是货币政策一味紧缩,那将无益于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通货膨胀:正统的通货膨胀概念,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也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课题,如果您想彻底搞明白这个概念,得看几大摞的书,相信您看了后一定更糊涂了。但以我们的生活体验来说,通货膨胀就很简单,就是钱不值钱了,以前兜里揣着张一百大票敢请哥们儿下馆子,现在不行了;而太太也常在饭桌旁枕头边絮叨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价格比以前高了,兴许还得动员您的小金库抵充家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日益国际化、现代化后,CPI,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得,我们就用CPI的高位数字(比如5%、6、7、8等等)及其月月上升的现象来指通货膨胀吧。2、资产价格重估过程:不是生活消费品或消耗品的东西,可以称之为资产,其价格的迅速变化,无论是快速上升,还是快速下降,都意味着市场对该项资产的“重新估价”。房子和股票在过去两年中价格的快速上升,同样意味着中国资产价格在过去两年中,市场在执行着“价格重估”过程。现在人们常用“资产价值重估”这个词来指称这个过程,我以为并不贴切,因为许多资产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变化,房子还是这个房子,住的感觉还一样,租出去的话,租金比几年前也高不了多少,但面临房地产市场的疯涨行情,它也一样鸡犬升天、水涨船高,这一过程,其实正是价格重估。当然,价值重估的过程也是有的,比如公司的业绩比去年提高了,其股价自然会上去,某个ST股票虽然公司业绩没上去甚至还下降,但股价却在涨,那往往是人们在挖掘它的“壳”资源的价值。价值重估往往是一个个别的过程,而价格重估,却是一个遍及各个角落的过程,狂风所至,无有巍然不动者。资产价格重估,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您有发言权,但不是决定性的,您的每一项资产的转让成交价哪怕在当时看来是高了还是低了,都将加入这一市场化的平均过程,回头一看,您才知道当时卖得好与不好。3、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原意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现金不用转换就可用于购买,因此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通俗点说,流动性,就是资金面的情况;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比较充裕。流动性过剩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从小到大,依次是央行所面对的流动性过剩、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和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过剩。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各种金融创新都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体系这一“准金本位”被废除之后。原因就是在这一体制之下,金融业核心资产是黄金,所有流通中的货币必须经受“纸币兑换黄金”这一经济规律的考验。银行系统不能也不敢放手生产“别人的债务”,来创造债务货币,以免遭到人民的挤兑。债务在黄金的严密监管之下保持着谦卑的规模。在金本位的制约之下,世界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长期财政赤字绝无藏身之处,外汇风险几近于零。而在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仅仅30多年里,美元的购买力已跌去90%以上。货币购买力贬值,或者说通货膨胀究竟对社会的那些人最有利呢?谁又是这场巨大的社会财富博弈的最大失败者呢?还是凯恩斯说得明白:“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密的、不为人知的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格林斯潘1966年也曾说:“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奥地利学派曾形象的将通货膨胀的根源之一的银行部分储备金制度比喻成罪犯在“偷印假钱”。在部分储备金制度之下,将会必然产生永久性的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将会产生两大主要后果,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钱印多了东西自然会涨价,凡是经历过1949年蒋介石在逃离大陆前狂发金圆券的人都会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当今的经济学主流确认为货币发行与价格上涨没有必然联系,他们还会拿出许多数据来说明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觉是错误的。通货膨胀造成财富重新分配却不是那么直观。形象地说,银行在部分储备金之下“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支票货币就相当于在印制假钞。最先拿到“假钞票”的人首先来到高档餐馆大吃了一顿,作为最早使用“假钞票”的人,市场上的物价还是原来的水平,他手中的“假钞票”拥有和从前一样的购买力。当餐馆老板接受“假钞票”之后,用它买了一件衣服,他就成了第二个受益人,此时“假钞票”的流通量还没有达到市场发觉的程度,所以物价仍然没有变动。但随着“假钞票”的不断换手,以及越来越多的“假钞票”进入流通,市场就会慢慢发觉,物价将会渐次上涨。最倒霉的是连“假钞票”的面都没来得及见到,物价就已经全面上涨的人,他们手中的钱在物价上涨时不断丧失购买力。也就是说,离“假钞票”越近的人就越占便宜,越远越晚的就越倒霉。在现代银行制度下,房地产业离银行比较近,因此它就占了不小便宜。而靠养老金生活和老老实实储蓄的人就是最大的输家。因此,通货膨胀的过程就是社会财富发生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远离银行系统的家庭的财富遭到了损失。当废除了黄金作为资产的核心概念之后,资产的概念就被偷换成了纯粹的债务,1971年之后,美元也从“黄金的收据”蜕化成了“债务的白条”。挣脱了黄金束缚的债务美元发行量如同脱缰的野马,今天的美元再也不是人们记忆中的沉甸甸的“美金”而是持续贬值30多年的美元白条了。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就已经开始相互买卖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债务了,只是直接买卖整个贷款不太容易。如何才能使这些大小不一、条件不同、时限不等、信誉不齐的债权标准化以便与交易呢?银行家们自然想到了债券这一经典的载体。这就是1970年由美国吉利美(GinnieMac)首创的世界第一个按揭抵押债券MBS(MortgageBackedSecurities)。他们将条件非常接近的许多按揭债务集成在一起打包,然后制成标准的凭证,再将这些有按揭债务作为抵押的凭证卖给投资人,债务利息收入与债务风险也同时“传递”(Pass-throughs)给投资人。后来,联邦国民住房抵押贷款协会(FannieMac房利美)也开始发行标准化的MBS债券。应该说MBS是一个重大发明,如同金银货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换一样,MBS也极大方便了按揭债权交易,投资人可以方便的买卖标准化债券,而银行则可迅速将长期的、大额的、难以流动的房地产按揭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上拿掉,吃到一定的利差之后,连风险带收益一并转让,然后套现去寻找下一个愿意贷款买房的人。从金融业的角度看,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银行解决了按揭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问题,同时投资人得到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买房的人更加容易得到贷款,卖房的人更加容易出手房产。但是,方便的代价。当银行体系使用MBS债券方式迅速从按揭贷款套牢30年的困境中被释放出来时(通常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同时将全部风险转嫁给了社会,这种风险中就包括了鲜为人知的通货膨胀问题(转者注:美国并未发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莫非因为亚洲国家一直在疯狂的购买美国国债?)。当买房人在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时,银行将这个“债务借条”作为资产放在了它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同时创造出了同等数量的负债,注意银行的这个负债在积极意义上等同于货币。换句话说,银行在发放债务的同时,创造了货币,由于部分储备金制度允许银行系统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钱,所以这笔几十万的刚刚被银行“无中生有的创造出来”的新钱,立即被划到了房地产公司的账上。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在部分储备金体系中,可以“合法的偷印假钱”。房地产公司就是第一个拿到“假钱”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公司财富积累速度惊人的原因。当房地产公司开始花这笔“假钱”时,全社会的整体物价上涨压力会在“假钱”换手过程中呈波浪式扩散。由于这种传导机制极为复杂,社会商品的供求变化又增加了多维变量空间社会的货币心理反应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滞后效应,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难怪凯恩斯会认为通货膨胀的真正源头“一百万人中也不见得能有一人发现”。从本质上看,银行系统由于部分储备金的放大作用,所以数倍的能力放大债务货币发行量,这种货币增发从根本上说必然大大超越实际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就是流动性过剩的真正根源。这种银行货币的本质是银行出具“收据”。在金本位时,这个“收据”对应着银行的黄金资产,而在纯粹的债务货币体系中,他只是对应着另外某人欠银行的等值债务。MBS从根本上说大大提高了银行系统发行支票货币的效率,同时也必然造就严重的货币供应过剩问题,这些过剩的货币如果不是涌进拥挤不堪的股市,就会继续吹大房地产的价格泡沫,更糟的是“泄露”到物质生产和商品消费的领域中,造成怨声载道的物价上涨。在MBS的启发下,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被实践出来了,这就是资产抵押债券(ABS,AssetBackedSecurities)。银行家们想,既然有未来固定本息收益做抵押的MBS能够红火,那推而广之,一切有未来现金流做抵押的资产都可以使用同样的思路进行证券化,这样的资产就可以包括: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商业贷款、汽车飞机厂房商铺租金收入,甚至是专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