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标内容: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导意见要求:1、懂得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2、知道总体小康的特点和全面小康的目标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1、了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果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3、知道科学发展观的主旨4、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理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高考动态:注意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新观点、新提法。高考既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作为主观题中的答案,是09年命题的热点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说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2008海南卷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考点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现:①微观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消费,过渡到消费,部分向比较消费迈进。②宏观看:国家的大大增强。特点:、、。(2)全面小康的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特点:第一步小康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整体经济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08上海A组卷3)2008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把贫困标准从2007年的1057元提高到1300元,首次达到国际标准。这一标准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付能力。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贫困红标准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减事业的发展B.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减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C.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新标准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加入了促进发展的理念考点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进入行列。(2)全面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建立,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文明,基本形成和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协调又好又快翻两番创新型国家生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体系绝对贫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内涵:——第一要义:?(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考点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地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2)内容:①第一要义:。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②核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③基本要求:。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发展成果以人为本执政兴国发展战略思想指导方针经济社会广大人民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2008上海A组卷1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指标,除了要考核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A.消费结构的变动B.人口增长的因素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4.(08上海卷13)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有利于()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A.①③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2008全国卷Ⅰ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本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考点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能力,建设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怎样?①经济发展要仅仅依靠和,②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2)加快转变,推动升级。怎样?①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②坚持扩大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的“3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转变。(3)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①加强基础地位。②走中国特色道路。③建立以、、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4)加强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社会放在、的突出位置。(5)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辨别正误:1.发展是硬道理,所以我们要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六、疑难探究:1、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1)从材料一所提供信息看,2007年我国粮食出口较大幅度增长原因何在?(3分)国际粮价上涨,表明国际市场粮食供不应求,因此引起国内粮食出口明显增加。这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必然结果。(2)我国政府颁布的粮食出口管理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调控手段?(3分)前两项措施属于宏观调控的财政手段,第三项措施属于计划手段。(3)这场“国家粮食安全保卫战”对社会与经济安全运行有何积极意义?(7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品。保障粮食的充分供给,有利于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保障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的安全与和谐。(4)为了增加粮食的有效供给,政府还采取了其他调控措施。请列举其中的一条措施,或者对此另外提一个建议。(2分)政府采取的其他调控措施如:确定18亿亩农业耕地底线;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种粮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税,或者其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措施。列举一项,并指出其对增加粮食供给的作用,即可给分。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建议,言之有理,亦应给分。(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