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剑桥学派(经济学说史-温州大学,韩纪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新剑桥学派坚持和发展J.M.凯恩斯的理论观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论,力图建立与之相对立的新理论体系,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一、基本理论观点1、对传统的新古典派理论的全面否定。从方法论说,他们主张摒弃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不论是马歇尔的还是L.瓦尔拉斯的),树立”历史时间”概念。罗宾逊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于从”均衡概念”向”历史概念”的转变,《通论》的基本观点是打破均衡论的束缚,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过去是不能逆转的,未来是不能确知的。罗宾逊认为人们一旦承认一种经济是时间中的存在,历史是从一去不返的过去向着未卜的将来前进的,那末,以钟摆在空间来回摆动的机械比喻的”均衡”就站不住脚,整个新古典派的传统经济理论就需要重新考虑。与之相联系,这个学派强调”不确定性”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认为货币的存在就是和这个”不确定性”有密切联系;对生产、就业、收入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投资之所以易于发生波动,正是由于这个”不确定性”。他们批判新古典综合派在一些教科书里把传统的均衡概念恢复起来,移植到凯恩斯理论中去,忽视”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其次,他们坚持凯恩斯对新古典派理论作过的一些批判,如摒弃萨伊定律和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总是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传统假定;摒弃储蓄支配投资的传统观点,坚持投资支配储蓄的凯恩斯观点等。再次,他们彻底否定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新古典派分配理论,认为这个传统理论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收入不均的现状辩护的,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推理。他们也用斯拉法的生产价格论否定新古典派的主观价值论和均衡价格论。2、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动态分析。经济是在历史时间中增长的经济,但它的增长过程是很不稳定的,因而处于不均衡状态是常规。为了说明这种不均衡,他们在分析步骤上首先确定为保证经济按稳定的比率不断增长所需的条件。他们在哈罗德”有保证的增长率”(即可以保证经济不断地稳定增长的增长率)公式Gω=S/V(Gω是有保证的增长率,S是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V是资本-产出比率)的基础上,把社会储蓄倾向(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S,分解为利润收入的储蓄倾向Sp和工资收入的储蓄倾向Sω;这样,他们的增长率方程动态化。3、把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溶为一体。认为投资支出不仅是生产和就业水平的决定因素,而且也是国民收入在利润与工资之间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他们把国民收入分为利润(或财产收入)和工资(或劳动收入)两大部分,就社会阶级来说,即划分为工人与资本家两大阶级的收入;并认为这两个阶级两种收入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或储蓄倾向。同时,他们还把国民生产分为消费品和投资品两大部门。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除了取决于投资率的高低外,还取决于利润收入的储蓄倾向(成反比)或消费倾向(成正比),即利润收入中的储蓄比率愈低或消费比率愈高,则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愈大。资本家的利润大小及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取决于他们的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大小。4、以具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指生产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决定于它们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分配关系,而且商品的相对价格与利润率是同时决定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新古典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和均衡价格论。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具有垄断因素。他们不认为个别企业仅仅是市场价格的承受者,影响不了同行业的产品价格,特别是大公司对本行业产品的价格是可以左右的。其次,在他们看来,在短期内企业产品的单位可变成本(或称直接成本)在相当一定的幅度内不随生产的增加而上升,而是不变的;只有产量超过一定幅度后,可变成本才随之递增,因此,企业的成本曲线不如传统的新古典理论所述的那样是U型的。再次,他们认为工业品价格形成的模式,一般是在可变成本之上加一定比率的毛利,称为成本加成法。加成比率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垄断程度”,这是从卡莱茨基那里吸取的观点。这样,在垄断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工业制品的价格水平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可变成本的变动,特别是货币工资率的变动,这也是凯恩斯一贯主张的观点。5、工资决定。关于与物价相联系的货币工资率,依据凯恩斯的看法,认为是由劳资双方的工资谈判决定的。关于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消费品,则受企业资本家的投资决策左右,因为投资率提高了,势必造成以较多的资源用于投资品生产,消费品生产的比率相对减少,货币工资的实际价值随之下降。在他们看来,既然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可变成本特别是货币工资率的变动,而货币工资率又决定于劳资双方的谈判力量对比,这样,当投资连续增长,投资品与消费品生产的比例变化,造成利润上升、实际工资下降时,就会促使工人提出提高货币工资的要求,导致物价-工资、工资-物价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大量失业也将难于制止物价的持续上涨,这也就是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对战后通货膨胀和滞胀问题的解释。6、政策主张。(1)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重要的社会弊端,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是他们主张的一个政策目标。但是他们的收入均等化政策决不意味着取消利润,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论,任何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都需要一定的投资,而在私有制社会里,利润是保持不断投资的动力。所以,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不过是一种保持企业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策。(2)他们认为真正的凯恩斯政策应该既要维持高度的就业水平和增长率,更要考虑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内容。因此,他们提出要实行凯恩斯提出过的对投资进行社会管制的政策。(3)对于如何制止战后通货膨胀,他们反对以管制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政策,而主张实行某种含有调整收入分配意义的政策。二、罗宾逊,J.JoanVioletRobinson(1903~1983)英国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西方经济学界以尖锐批判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著称。1、生平和著作。罗宾逊夫人出生于英国一个具有独立思想传统的家庭,本姓莫里斯,祖父是一个基督教社会主义者,父亲是皇家陆军少将,后任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院长。罗宾逊夫人于1921年10月入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1925年毕业。次年与剑桥的经济学家A.罗宾逊(1897~)结婚。自1931年起在剑桥大学经济系先后任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1965年被选为教授。1971年退休转为名誉教授后,仍然活跃于西方经济理论界,直至病逝。罗宾逊夫人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自50年代起,她曾多次访问中国,发表不少论著称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罗宾逊夫人的论著很多,内容涉及经济理论的各个方面,从不完全竞争理论到就业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资本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至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主要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就业理论引论》(1937),《就业理论文集》(1937),《论马克思经济学》(1942),《资本积累》(1956),《经济增长理论文集》(1962),《经济哲学》(1962),《经济学──为难之处》(1966),《自由与必然:社会研究导论》(1970),《经济异端:经济理论中若干过时问题》(1971),《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与剑桥青年经济学家J.L.伊特韦尔合著)等。此外,50年代起先后出版了五卷《经济论文集》(1951~1979),收有她在各时期写的论文,其中不少对当时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晚年还自选两本文集:《现代经济学文稿》(1978)和《现代经济学文稿续集》(1980),作为对自己思想发展的总结。2、思想理论演变。罗宾逊夫人的第一本著作是《不完全竞争经济学》。这是她在P.斯拉法所写的《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1926)一文的启示下,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决定的一个开创性研究,与同年出版的美国E.H.张伯伦(1899~1967)所著《垄断竞争理论》(1933)一书的分析基本一致,两者一起被认为奠定了西方现代价格理论的基础(见垄断竞争论)。但后来,罗宾逊夫人对自己的这本早期著作很不满意,认为它不过是对A.马歇尔、A.C.庇古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前提作了这样那样的修正,未能跳出传统的静态均衡理论的框框。在该书出版后,她就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罗宾逊夫人是J.M.凯恩斯就业理论的热诚的信奉者和传播者,而且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37年出版的《就业理论引论》,是传播凯恩斯思想的一本简练的著作;在同年出版的《就业理论文集》中,她第一个把凯恩斯的分析引伸到开放经济体系和国际贸易理论中去。罗宾逊夫人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从方法论说,就是从传统的均衡概念转变为历史概念。一旦承认经济存在于时间过程中,历史是从不可逆转的过去走向不稳定的未来的单行道,那么,建立在钟摆在空间中来回摆动的机械学比拟基础上的、无时间的均衡概念,就是虚无飘渺的。同时,历史地考虑问题,就要考虑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因素给予经济的影响。这些都是她认为《通论》一书中的重要东西,也是她后来坚持不渝,并用来批判新古典理论的基本观点。对马克思的欣赏1942年,罗宾逊夫人出版了《论马克思经济学》一书。该书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持否定态度,认为剥削的存在和利润的来源可以无须通过价值概念说明,但她自称写该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马克思,而是为了扭转资产阶级经济学同行的偏见,提醒他们不应继续忽视《资本论》中许多深刻的重要思想。她赞扬《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历史观点和宏观的总量分析,称道再生产表式。3、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增长理论。①把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紧密结合起来,在投资增长过程中考察利润与工资相对份额的变动趋势。根据她的分析,在工人将所有收入(工资)用于消费的前提下,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积累率(投资与资本存量之比)与资本家利润的储蓄比率,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②强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她首先分析她称之为”黄金时代”的假想状态(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长期充分就业)所必需的条件,但她作此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这一”黄金时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如没有政府干预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后在《经济增长理论文集》中以此假想的”黄金时代”为基准,分析了种种不稳定增长的类型和原因。4、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抨击。争论是从1953~1954年她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总生产函数”的批判开始的。在”总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①利息率(或利润率)是由资本的边际产品决定的,这是说,资本之取得利息或利润是天然合理的;②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或资本密集型技术总是和较低的利息率相联系的。这些带有辩护性的论点,受到罗宾逊夫人的批评。她指出资本价值及其边际产品价值的计量,本身须先假定利息率为已知,说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品,这是循环推理,不能成立。1971年,罗宾逊夫人再一次抨击新古典综合派,提出西方经济理论面临第二次危机的论点。她认为战后西方经济学界一味强调保持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而不考虑就业的内容和怎样把生产资源和劳动投向有益于社会的用途;对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严重问题,如繁荣中的贫困、种族歧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的精神迷惘、人口的过多增长、战争、经济军事化等等则无能为力,以至熟视无睹。她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将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纳入经济分析中去,还必须对未能被彻底否定以至正在复活的传统经济理论的谬误,进行深入的批判。三、斯拉法,P.PieroSraffa(1898~1983)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父亲是意大利商法教授。斯拉法在都灵读大学预科,并在法学院注册,但被征兵服役,参加大学考试而没有随班上课。他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者A.葛兰西(1891~1937)的亲密朋友,又是J.M.凯恩斯的得意助手。斯拉法1924年开始他的学术生涯,在佩鲁贾大学法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926年转到撒丁岛的卡利亚里大学任教授。由于法西斯统治的日益强化,他于1927年夏移居英国,接受凯恩斯为他提供的剑桥大学讲师的职位1、生平。斯拉法从1928年秋起约有两年时间在剑桥大学讲授”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