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分类;掌握财政政策的含义,理解财政政策的工具与运用效果;掌握货币供给机制,了解货币政策工具与运用效果;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异同及其协调配合。《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第一节为什么需要宏观经济政策一、稳定性经济政策及其分类(一)稳定性政策的定位稳定性政策(StabilizationPolicy)专指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总需求水平,以减缓或消除经济活动水平波动的政策。包括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而且更多的是指需求管理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需求管理就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减少失业和舒缓通货膨胀的目标。需求管理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三)供给管理政策供给管理就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供给管理政策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就业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四)对外管理政策对外管理是指通过对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劳务的国际输出和输入等进行管理和调节,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对外经济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对外投资政策和国际经济关系协调等。《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稳定性经济政策目标一般认为,稳定性经济政策有四大主要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性经济政策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当然,除这四大主要目标之外,政策目标还包括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等。《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一)经济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稳定性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2.价格稳定稳定性经济政策的第二大目标。3.经济增长稳定性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4.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性经济政策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1.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之间的矛盾失业率与价格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2.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一种观点认为价格水平波动中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常态。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达到潜在产出之前,适度的价格水平上涨能够刺激投资和产出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导致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价格水平可能趋于下降或稳定,即价格稳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矛盾。《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的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增强,从而增加对进口商品及国内本来用于出口的一部分商品的需求,此时如果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部分需求,必然会导致贸易收支的失衡。就资本金融项目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需要政府的投资率加以支持。在国内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外资的流入。外资的流入导致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金融项目出现顺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由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一定就能确保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协调一致,还要取决于外资的实际利用效果。《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4.价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而言,宏观经济政策常常会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平衡。例如,假如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有可能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资本金融项目将会出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价格水平上升势头的减缓和总需求的减少,经常项目也可能会出现顺差,这样就会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价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并非总是协调一致。《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表15.1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物价0−*+充分就业−0+−经济增长*+0−国际收支平衡+−−0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关系矛盾;“*”表示目标关系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0”表示目标相同。《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及其工具(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财政工具而采取的各项财政措施的总和。政府财政包括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方面。其中,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和公债,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支出(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2.财政收入(1)税收(2)公债(3)使用费和规费此外,预算在一定时期也充当着财政政策的工具《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财政政策的运用(一)改变税率(二)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三)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三、财政政策效应(一)IS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图15-1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斜率而异rr0r1r2LMIS2OE1E0E2E3y1y0y2y3yIS2'IS1'IS1《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大小与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小成正比。《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图15-2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r0r1r2LM2OE2E0E1E3y1y0y2y3yIS1'IS1r《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当IS曲线的斜率给定不变时,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时对利率的影响越大,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也就是说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曲线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时将导致国民收入发生较大的变动,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小与LM曲线的斜率大小成反比。《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1.挤出效应的含义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水平下降的作用称为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IS0LME2E0y0y1y2ry图15-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分析OE1IS1r1r0《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2.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挤出效应越大。而财政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斜率大小有关,因而挤出效应也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关。(1)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由LM方程可知,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成正比,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成反比。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越,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2)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投资的利率弹性(d)、边际消费倾向(b)与税率(t)。由三部门IS方程可知,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与投资的利率弹性(d)、边际消费倾向(b)成反比,与税率(t)成正比。投资的利率弹性(d)越大,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税率(t)越小,挤出效应就越大。《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边际消费倾向(b)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同时税率(t)也不会轻易变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也认为其比较稳定。因此,“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和投资的利率弹性(d)。《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第三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货币供给机制(一)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总水平的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货币的供给机制1.通货的供给过程(1)由一国货币当局下属的印制部门(隶属于中央银行或隶属于财政部)印刷和铸造通货。(2)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经营活动而需要通货进行支付时,便按规定程序通知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运出通货,并相应贷给商业银行账户。(3)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兑现方式对客户进行支付,将通货注入流通,供给到非银行部门手中。《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商业银行进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有两个前提条件,即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假设:①每家银行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超额准备金(ExcessReserves)为零。这样银行每增加一笔存款时,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相应地增加。②客户收入的一切款项全部存入银行,而且不提取现金。③法定准备率为20%。《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表15.2货币创造过程(假定法定准备金率20%)存款金额准备金贷款金额货币供应总额第一家银行1000(原始存款)2008001000第二家银行8001606401800第三家银行6401285122440第四家银行512102.4409.62952。。。。。。。。。。。。。。。。。。整个银行体系5000400010005000《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银行存款总额=1000+1000(1−20%)+1000(1−20%)2+1000(1−20%)3+…+1000(1−20%)n+…=1000[1+(1−20%)+(1−20%)2+(1−20%)3+…+(1−20%)n+…]=5000(元)以R代表原始存款,rd代表法定准备金率,D表示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总额,则上述过程可表示为D=R[1+(1−rd)+(1−rd)2+(1−rd)3+…+(1−rd)n+…]=dd1(1)RRrr《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即银行活期存款总额是初期存款的1/rd倍。1/rd称为存款创造乘数,用KD表示,它是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倒数。前面我们在假设客户将一切款项都存入银行并不提取现金,银行在没有超额准备金的条件下分析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创造的过程,下面我们放松这些限制来做进一步的分析。(1)现金漏出的影响。如果发生客户提取现金的漏出,并假设现金漏出率为rc(rc=提取的现金/活期存款总额),那么存款总额为,存款创造乘数变为。dcRDrrdc1Dkrr《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2)超额准备金的影响。由于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银行用于放款的资金就会减少,银行存款创造的能力就会削弱,从而引起存款创造乘数的变动。用re表示超额准备率(re=超额准备金/活期存款总额),则存款总额为,存款创造乘数相应地变为。如果以上两种漏出同时发生,则银行存款创造乘数为deRDrrDde1krrDdce1krrr《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3.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如果用B表示基础货币,Cu表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Re表示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即超额准备金),Rd表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即法定准备金),则基础货币可以用公式表示为uedBCRR1ueMCDue1uedMCDBCRR《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cuuee1uedueddeceee11MCCDDrCRRBCRRrrrDDDc1dec1MrBrrrc1Ddec1MBrkrrr《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调整法定准备金率2.调整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操作《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道义上的劝告规定利率上限控制消费信贷《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三、货币政策的运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