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公共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公共管制的经济学分析•管制的公共利益说•管制的俘获论•管制的供求论•管制的政府失灵理论•管制的成本:直接和间接•管制的边界•deregulation的潮流•Reregulation及管制的辩证法•从公共利益说到管制失灵说。•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管制的俘获理论→管制的供求理论→管制的寻租理论及其他管制的公共利益说•由市场失灵引出矫正性的公共管制,当然服务于公共利益。管制失灵•从字面上理解,管制的失灵或无效指的是设定的目标没能实现,即,没能实现公共利益。如刚才所述,持管制的公共利益说的人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管制失灵的这层含义。•但是,谈到管制失灵理论,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它的另外一层含义,即,更进一步地认为,管制不但不能实现公共利益,反而事与愿违,会损害公共利益;或者说,管制以公共利益为代价,反而会帮助某些人牟取一己之私利。•斯密认为,政府干预从最好的方面看是不必要的,从最坏的方面看则造成腐败。事实上,斯密曾说,某些政府管制纯粹是帮助零售商勾结起来反对公众。(伯吉斯P6)•各种管制失灵理论中,最早的、也是最为名声远播的要算是“管制的俘获论”了。管制的俘获理论•与管制的公共利益说相抗衡,管制的“俘获理论”认为管制与公共利益无关,管制机构不过是被被管制者俘获的猎物而已。•这一基本观点得到很多不同类型的人们的支持,按照经济学家波斯纳的总结,包括福利国家中的自由主义分子,揭发丑闻的新闻记者,以及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也就是说,对管制的俘获理论实际上有不同的阐释。•但是,人们在现实中可以发现与俘获论相反的现象,即,管制有可能服务于特定的弱势群体。•政治学家给出的一种解释是,认为管制措施在实施之初可能还是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被管制的行业“变得对立法和行政的程序极其熟悉时”,情况就变了•管制机构会逐渐被它所管制的行业控制和主导,被后者利用来给自己带来更高的收入。•因此一般说来,“管制机构的生命循环开始于有力地保护消费者,而终止于僵化地保护生产者”。•可以视为“管制的生命周期理论”。•如果说,管制的公共利益说的主要不足是没有给出一种将公共利益转化为立法行动的联系或机制;那么,管制的俘获说虽然试图找到这种机制,但是不够准确和清晰。•在波斯纳看来,只有经济学家运用他们常用的分析工具对管制所做的解剖才最有说服力,能够更好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检验。管制的供求理论•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管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产品,因为,政府的强制力量可以被用来给特定的个人或集团带来有价值的收益。•所以,管制可以被看作是由政府供给,为特定个人与集团所需求的产品。•它同样受供求法则或规律的支配,现行的管制安排是供求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最早发展管制的经济理论的当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他将管制看作是为特定利益集团所需求的、由政府供给的产品。认为有着最高有效需求的集团往往是生产者集团。•斯蒂格勒说过:管制或许是一个产业所积极寻求的东西,它通常是该产业争取来的,它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受管制产业的利益服务的。管制只不过是财富在不同了利益集团之间的转移而已。•这使他的观点初看上去,不过是一种更加精致的俘获理论而已。•并且也正因此,有时他也被归入持“俘获”说的经济学家之列,但实际上,斯蒂格勒只是不否认管制机构被“俘获”的可能性。•但斯蒂格勒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指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管制也可能是强加于一个产业的,并且的确会给受管制的产业带来很多麻烦。•在该文的补充说明中,他更是明确地写到,“说一个生产者集团,即使是最有力的集团,能从政治过程中得到它所希冀的一切,是不正确的”。•并且,在他的分析中,他宁愿去掉那个具有军事色彩的称谓,转而使用更加中性化的、也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供求分析来处理管制问题。•所以,将管制的供求论混同于俘获论是不恰当的。管制的寻租理论•寻租:指的是企业或利益集团寻求政府干预以谋取私利的行为,该行为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也强调由供求两方,并且也倾向于认为生产者能够更有力地影响政府政策,但是,寻租理论更强调在寻租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成本或效率损失。•“寻租”概念两要点:1)厂商或利益集团寻求政府特殊政策关照;2)这一过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Tullock,1967,原创•Krueger,1974,命名,定义寻租为,通过政治体系浪费掉的在人为稀缺方面的经济资源。•有人形象地称这种行为相当于“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Bhagwati,1980,1982,DUP活动(直接的非生产性寻求利润的活动)•这些活动产生金钱收益,但是并不生产包括在正常效用函数中的产品与劳务,也不生产这些产品和劳务的投入品。•“掠夺与生产的区别只在于,掠夺使用真实的资源去生产利润,而不生产产品。”(帕累托)•对“寻租”概念的误解:•《读书》杂志1998年第12期文章:“……是《辞海》里找不到的词,……后来找到解释,原来与中国平常的‘租’字无关,……如果将Rent-seeking译为‘找窍门’、‘钻空子’之类的汉语就更确切。”•吴敬琏先生为此呼吁“广泛进行深入的‘启蒙’工作”。寻租的发生•寻租与寻求利润的相同与不同。•政府职能与寻租•布坎南论寻租的三层次:——垄断之潜在受益者的支出——政府官员对前者作出反应的支出——第三方扭曲(如争夺税收收入)寻租的类型•增加权力—公房分配;—吉祥号码分配;—贸易壁垒—下海经商利用老关系—争取补贴、拨款•减少义务—推诿扯皮—为犯罪亲友说情—偷漏税款—走私—争取降低承包基数对寻租低效率的分析•塔洛克的分析:寻租成本超过哈伯格三角形,以四边形为限•波斯纳的分析:竞争的寻租过程的均衡实现时,n个寻租者投入寻租的总收入刚好等于寻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进一步分析,寻租投入的资源浪费还可能超过租金。•寻租的恶性循环•Economicblackhole:inwhichallofaneconomycoulddisappearinredistributivefightsovershareofthepie.对寻租社会成本的估计•克鲁格对印度1960年代中期租金的简单估计,为GNP的7%。•胡和立对1988年我国部分租金的估算,约4000亿元,为国民收入的40%•万安培对1992年租金价值进行估计,总额不少于6000亿元寻租可能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吗?•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寻租活动的目的是要改变无效率的产权结构,去促使产权的现有分配发生改变,那么,这种改变的结果可能对社会来说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或理想的结果。•转轨过程中寻求政府不干预,是否具有“生产性”?•还有观点认为,寻租可能是浪费性的,但它只不过是实施民主的一种交易成本,所以并非evil而应被消灭,只不过要使这一成本最小化。•但是,应注意,寻租的过程仍会消耗资源,仍然存在社会福利的“无谓的损失”。(deadweightlosses)创租或设租问题•福克纳小说《掠夺者》中的例子:车陷泥潭,农民帮忙推车得到报酬农民挖坑•社会成本:1汽车主蒙受不便;2农民不种地导致的农产品收成下降;3农民用本该用于农业的工具该挖坑用了•政治创租:政客利用行政手段增加私人企业利润,人为创造租金,诱使企业寻租。•抽租rentextraction:政客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其分享。(卢P46)•借助寻租理论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管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率或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沃尔夫的分析:–派生外部性–内部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分配不公平•斯蒂格里茨的一种分析:–许多行动的后果很复杂,难以预见–政府对其行动的后果的控制能力有限–议会通过立法后,由代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细节,而细节决定着后果。–政治过程中,被选举的人有时服务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斯蒂格里茨的另一种分析:–不完善的信息和不完善的市场在公共部门普遍存在–与政府强制力紧密相关的可能的再分配会导致不公平和寻租活动–本届政府的合约在下任政府可能无效–产权让渡存在缺陷–缺乏竞争管制的成本与边界•直接资源成本:–行政成本–奉行成本•间接效率损失:–有可能加大道德风险–有可能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有可能妨碍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考虑管制成本的启示:•1.管制的最优目标的实现不是没有约束条件的,这一约束条件就是管制的成本。•现实的目标是,给定管制引起的各种成本,使系统风险最小化;或者,给定系统风险,使管制的各种成本能够做到最小。•2.管制成本中除了直接的资源成本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会对当事人造成反向的激励,发生效率损失。•这意味着,管制如果过于严厉,即使能够消除全部或大部分风险,也不见得可取,因为伴随而来的可能是道德风险;也可能是静态、动态的低效率。•3.考虑管制的各种成本,它应该存在适可而止的边界。•标准的成本收益分析告诉我们,在这一边界,管制的边际成本刚好等于其边际收益。•不过,由于事实上特别是管制的收益难以精确地量化,寻找管制边界的更为可行的指导原则是成本-有效性分析。deregulation的潮流•解除或放松管制(deregulation)的浪潮遍及通讯、铁路、公路交通、货运、航空、原油、天然气、银行与证券等行业•透过现象看本质:“解除”抑或“重新”管制?Re-regulation•不存在全面的解除管制,“俘获说”的“悖论”•所解除的主要是已经失效的管制条例•deregulation之说的盛行反而导致对管制问题的深入研究管制的辩证法•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