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新区的设立与发展看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作业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易万福班序号:072084班07号学号:20081001036一、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开放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于1984年5月正式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首批兴办了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近30年来,我国已批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54个。随后,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1988年我国批准兴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至今国家已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个。(1990年,为了发展国际贸易,中央政府批准在沿海港口城市划出特定区域兴办15个保税区。1992年为了推动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双边经济合作,在我国部分边境地区兴办了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为了促进出口加工业的上规模上层次,国家从2000年开始陆续批建了58个出口加工区。这些开发区是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称为国家级开发区,至2006年底共有223个国家级开发区。另外从1992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陆续批设了数量众多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称为省级开发区,这些省级开发区构成中国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6年底,中国的省级开发区达到1345个。从2007年开始,中国开始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兴办开发区----境外经贸合作区(OverseasEconomicandTradeCooperationArea),至今已批准19个,旨在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海外投资,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次创业”经过十年建设,到2001年,高新区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了区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联想、四通、方正、华为等已经成为国内乃至海外知名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多数高新区己经成为带动所在地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些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己占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可以说,高新区己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高新区紧紧把握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发展科技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己由十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10%以上,其中50%左右是由高新区贡献的;在产业结构方面,高新区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产业层次逐步提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光机电一体化等六个技术领域的产品产值,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73%。同时,高新区企业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市场经营优势,积极通过承包、租赁、兼并等多种方式盘活周边企业的存量资产,对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出口创汇结构的优化。在十多年发展中,高新区始终把健全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好形式,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就是在高新区率先兴起的。目前,全国54个高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它们通过提供场地、中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吸引了大批科技人员到高新区创新创业,近年来有约600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了产业化,为高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与此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这种有效形式已经走出高新区,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并且出现了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新的孵化器组织形式。高新区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较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难的矛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国家创新体系。高新区是在基本没有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滚动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高新区必须通过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面向社会多渠道融通发展资源。为此,高新区发挥改革试验区的作用,围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资金。高新区依靠比较好的创业环境,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聚结合的热土,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载体,成为高层次人才就业并发挥作用的良好舞台。它的发展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同时也为深化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这十年里高新区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1)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高新区高科技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求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作支撑。目前,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层次还不够高、独创性产品还较少。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通过改善环境和服务,继续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狠下功夫。(2)还没有建立市场化投资融资机制。在高新区企业中,中小型科技企业占绝大多数。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化、规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尚未形成,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很难及时获得必要的创业资金支持,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后,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是面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竞争形式,开发区原有的机制和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随着国家给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招商引资和税收的政策优势逐步消失,各地开发区为了吸引投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序竞争的局面不仅使国家的税收流失,同时也使开发区面临一些困境,加上原有存在的问题,高新技术开发区如果想保持原有的优势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有所突破,进行“二次创业”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了。2001年武汉会议提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战略举措,扎实推进“五个转变”。徐冠华强调,“二次创业”作为对国家高新区的超前战略部署,不仅没有过时,而是完全适应当前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的要求。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家高新区将进入“二次创业”的全面提升期。为此,必须面向长远发展,着力推进并持续深化“五个转变”:(1)加快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使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基地。(2)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幅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成为增强自主创新活力的重要载体。(3)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重点建设孕育自主创新力量的特色产业化基地,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创新集群,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强力引擎。(4)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形成规范高效、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行区。(5)从注重引进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以扶持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为宗旨,成为引导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2005年8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级高新区要始终坚持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始终坚持体制创新,坚持发展有利于高新区发展的软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合理和节约利用资源,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要始终坚持稳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解决高新区存在的问题。温总理的“四个坚持”为国家级高新区确定了“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目标,提出了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这也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路径与最终目标。在二次创业的目标指引下,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2001年以后又取得了新的辉煌。2004年,53个国家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实现工业产值31.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上半年,全国高新区已实现营业总收入15128.6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工业总产值12712.8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工业增加值3102.0亿元,同比增长24.0%,占全国全部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7.8%,:实现利润636.24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上缴税额647.63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出口创汇440.11亿美元,同比增长39.83%。高出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国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近12.7个百分点。2004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拥有产品专利9263多项,发明专利超过3116多项,产品技术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超过71.2%;在二板上市企业中,有50%来自于高新区内的自有技术创新项目。国家高新区在加强技术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性调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开发区的二次创业现在正在按预先的目标和路径顺利的展开,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四、机遇与挑战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新开发区作为一个特殊经济功能区,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重大机遇1、国际产业继续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和信息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加快为中国开发区发展提供机会。2、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不断扩大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为高新开发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机遇。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举办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为高新开发区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二)面临挑战1、世界各国大量兴办开发区对我国开发区吸引国际资本构成严峻挑战。2、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对开发区建设构成压力,随着我国已进入了政策调整期,国家将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对开发区及区内企业节能、环保的要求更加严格,《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正式实施,使得开发区的开发和运营成本有所提高,招商引资带来新的压力。3、开发区管理机构人员有膨胀趋势,信息沟通不畅,协调乏力,运营效率趋于下降。4、由于国家没有出台开发区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和中央或省(区、市)已经对工商、税务、土地、社会保障等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等,高新开发区协调统筹任务加大。五、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战略导向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现状分析,建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应从促进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及对政府职能给予正确定位两方面着手,通过“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培育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建设1、开发区在吸引外资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产业的结构或技术特征差异。在吸收外资时,要考虑不同产业中的跨部门效应和科学基础对企业进入和成长的影响以缩小产业集群构建的时间和减少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小企业盲目进入和区内厂商过度竞争所造成的拥挤效应。关注跨部门效应,在吸引外资中则要高度重视吸引那些关键性部门的企业(即能产生很强跨部门效应或引起很多部门反馈的企业),如计算机产业中的元器件部门的企业。关注科学基础则要积极利用区域中己有的大学、科研单位及其人才优势。2、广泛建立开发区内企业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在我国吸引外资的浪潮中,要避免跨国公司“分厂经济”的不良循环和保证地方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消化吸收,就只能通过促使跨国公司与地方企业加强联系来使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当地化”。3、建立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同样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大力培育以下文化要素:(1)敢冒风险、富于进取的精神。(2)诚信观念。(3)鼓励竞争,崇尚合作。4、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全球生产体系从新竹和硅谷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来看,其成功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