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证券:2011年股市至少上升20%证券时报[微博]点击查看最新行情证券时报记者李清香1月5日,野村证券中国区股票研究主管吴海锋在京表示看好2011年的中国股市,并预期2011年股市整体的上升潜力超过20%。吴海锋认为,2011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作为中国“十二五”的第一年,中国股市在1991年开始到2011年完成了20年的周期。同时,2011年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所以2011年会是充满着激动、挑战和机遇的一年。他分析说,继2009年的反弹和2010年的盘整之后,2011年中国股市的前景颇为乐观。从驱动力来说,一是今年整体的中国公司的盈利将有20%以上的增长,总体经济向好,预测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在9.8%左右,对公司的经营环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二是市场目前的估值并不贵,平均13倍的市盈率与过去十年的均值相当,整体看没有特别的超买迹象,这种情况下盈利的增长最终应该可以驱动整个股市的上升。他认为,盈利前景的改善且净资产收益率高的行业将有最好的表现。综合行业基本面、估值和动能变化等因素,网络游戏、房地产、消费品、银行及石油燃气行业最为看好。同时,七大战略性新兴行业将在2011年开始进入黄金(1375.70,2.00,0.15%)发展期。政府预期这七大行业的生产附加值将在2015年占GDP总额的8%,2020年占到15%。而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银行和保险业合计仅占5%,与房地产占比差不多。他表示,今年最大的下行风险可能来自于通货膨胀。历史研究显示,通胀持续高于预期时市场会经历短期调整,CPI见顶回落时市场则会重拾升势。而在货币政策收紧和控制物价措施的作用下,任何一轮的股价下跌都是买入机会。另外,2011年的流动性也足以支持目前的市盈率水平。预期2011年银行新增贷款约8万亿元,相当于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约18%,高于过去十年历史均值17.6%。而且,预期会有更多的流动性从发达市场流入新兴市场以寻求更高回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会进一步推动这类资金的流入。预期2011年会有四次加息,并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可能出台包括贷款额度控制在内的更多行政措施,而这些举措一开始实施时所导致的股价下跌也代表了买入机会。机构称2011年中国股市任何下跌都是买入机会《财经网》[微博]点击查看最新行情新华社北京1月5日专电(厉容)“继2009年的反弹和2010年的盘整之后,我们对2011年中国股市的前景颇为乐观。”野村证券中国区股票研究主管吴海锋5日在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通胀的担忧将在短期内拖累股市的表现。不过在货币政策收紧和控制物价措施的作用下,任何一轮的股价下跌都是买入机会,将带来长期的收益。吴海锋说,野村证券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前景仍然乐观,这会对股市表现起到支持作用。野村经济研究团队预期2010年的GDP增长10.2%,2011年和2012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9.8%和9.5%。由于经济发展强劲,野村证券估计2011年和2012年的企业盈利分别增长21.4%和19.0%。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消费的蓬勃发展、出口的良好增长、投资的强劲和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成为主要驱动力。除了盈利的稳步增长外,野村证券相信2011年的流动性也足以支持目前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估计2011年银行新增贷款约为8万亿元人民币(相对政府的贷款额度约为6.5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约18%。虽然远低于上次峰值(2009年的同比27.7%),但2011年M2货币供应量增速仍然高于过去十年17.6%的历史均值。此外,野村证券相信将有更多流动性从发达市场流入新兴市场以寻求更高的回报。吴海锋说,野村证券相信稳固的盈利增长(同比21%以上)、充足的流动性(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8%)和不高的估值(动态市盈率与12.6倍的历史平均水平相符)将支持中国股市在2011年的上升空间。针对可能的通胀飙升、利率上调、人民币升值、“十二五”规划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野村证券看好金融、房地产、消费品、石油燃气和网络游戏、七大战略性新兴行业等行业。(完)权威人士称今年国资委将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微博]□本报记者周婷权威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刚成立的国新控股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央企整体上市推进器。2011年国资委的目标是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权威人士表示,国新控股管理公司将主要承担两项职能。一是作为央企重组和资产整合平台,按照成熟一家进行一家的思路,吸收排名靠后、资产质量不高的央企;二是作为央企整体上市平台,以货币出资作为发起人之一,推动改制集团整体上市。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主营业务已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要将存续企业消化之后再实现集团层面整体上市。在上市的资本市场选择上,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整体上市将选择“境外加境内”即A+H模式。权威人士还透露,在促进央企重组方面,国家将在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力,其他行业被并入国新控股的概率更大,一些规模较小的科研院所和商贸流通型企业重组可能性更高。重组将不再追求数量,而是注重质量。新年伊始,五矿股份、中国通号、中铁物资整体上市推进在即,三家股份制企业的出资人中都悄然出现国新控股的身影。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新成立的这三家公司中,国新控股的持股比例均为2%左右。五矿股份、中国通号等股份公司正在进行剥离不良资产、做强主业、做好上市资产注入等工作。上述人士透露,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的央企,“很可能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没有集团公司,不背存续企业,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运营”。在周三下跌3.6%之后,中国平安(52.59,-2.27,-4.14%)A股股价昨日继续大幅下跌,全天跌幅达4.14%。同时,成交急剧放大,成交量创出2010年3月以来新高,达9470万股,成交金额高达49.72亿元。不过,中国平安H股昨日仅下跌0.70%,收报84.75港元。中国平安A股较H股折价27.29%,是目前A/H股中折价最高的。而近日市场对中国平安再融资的传闻,可能是导致其周三领跌大盘并在周四遭受重创的原因之一。根据某券商测算,中国平安未来三年的资本缺口在360-500亿元。2010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可用资金近200亿元,其中需要分配60亿元给产险,27亿元给深发展,同时寿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降到200%之内,当前资本金应该非常紧,存在再融资需求。而另外一个不利传闻,则是公司深圳总部财务部总监携巨款潜逃。但在昨日夜间,公司发布公告对再融资传闻予以澄清。在公告中,公司称目前没有A股市场再融资的计划,市场的有关传言“没有依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同时中国平安表示,公司经营状况一切正常,财务稳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偿付能力或资本充足率完全符合监管要求,处于健康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在2008年初,就因为融资千亿元被市场视为重大利空,成为当年股市暴跌的导火索。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宣布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A股,并公开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额最高近1600亿元。此举引发市场的担忧与恐慌,当日,抛盘从中国平安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板块,并进而带动保险、银行、钢铁、地产、有色金属等蓝筹板块全线大跌。中国平安在当日和次日连续两日跌停。同时,当日人寿与太保也受累重创8%以上。连中石油(11.14,-0.10,-0.89%)、中石化等指标股也都收出巨阴。在权重指标股的集体打压下,上证综指、深成指当日同时出现了超过5%的罕有跌幅,盘中千余只个股跌停。此后的1月28日平安第三次跌停。而A股也自1月21日之后一路下挫,使得当日成为牛熊分界岭。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的沪市公开交易信息中,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昨天沪市大宗交易中唯一的买卖双方,一共有7笔大宗交易,出现在海欣股份(8.13,0.74,10.01%)、海螺水泥(31.33,0.33,1.06%)、民生银行(5.03,-0.01,-0.20%)、华业地产(8.10,0.21,2.66%)、华域汽车、双鹤药业(28.69,0.14,0.49%)、长航油运(5.04,0.00,0.00%)7只股票上,共计成交了2.29亿元。此外,1月5日,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还同时作为买卖双方,一共出现了7笔大宗交易;1月4日,同时出现10笔大宗交易。而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中国平安近3个月以来的大宗交易信息中,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是唯一卖方,而买方均为中信证券(12.65,-0.07,-0.55%)总部。自2010年10月14日至2011年1月5日,在5笔大宗交易中,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共计卖出2.91亿元。尽管昨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对传闻予以澄清,但从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近期频频现身大宗交易上,再加之近日股价放量下跌,其中是否另有玄机呢?对此我们表示关注,本报也将继续跟踪。24万亿央企资产重组盛宴开席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微博]2010年,A股并购重组指数涨幅达40%,远远超过大盘,有并购重组概念的个股获得了巨大的超额收益。2011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将成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淘汰过剩产能的有效手段,并购重组将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主题之一。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场资产重组的“财富风暴”中,占据八成市场权重、总量达到23.9万亿元的央企资产将掀起重组狂澜。而两周前刚刚宣布成立的国新控股公司将是国资整合重组舞台的绝对核心,一方面充当央企集团整体上市的推进器,另一方面成为央企间资产重组和整合的平台。推进集团层面整体上市新年伊始,五矿股份、中国通号、中铁物资整体上市推进在即,在这三家股份制企业的出资人队伍中,都出现了刚成立两周的国新控股的身影。2010年12月22日,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国资委旗下进行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的平台。“这说明央企整体上市的工作已经由国新控股悄悄地推进了。”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说:“未来国新控股公司必然将在更多央企中出现并持股,通过推动集团层面的股份化改制,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王志钢认为,国新控股刚成立就同时出现在三家改制央企的股东名单中绝非偶然。根据目前的规定,国资委无法直接持有央企股份。由国新控股代表国资委作为央企出资人,推动相关集团重组上市,正是对其资产管理平台功能的完善和扩展。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2010年12月23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主业资产已经整体上市的,要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集团层面的整体上市。对于不留存续资产整体上市的理解,王志钢认为,就是要借助国新控股的平台,把集团非主营资产进行剥离,并以出资人身份参与完成对集团母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体现出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人对国有资本的收益权。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央企整体上市是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这在国资委改革局的相关文件中被表述为2010年、2011年两年要达到40家中央企业的整体上市,其中已经有24家通过资产注入、增发和IPO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的整体上市,按照改革局的计划,2011年将抓紧推动16家央企的整体上市。而在上市的资本市场选择上,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整体上市将选择“境外加境内”,即A+H模式。实际上,国资委早在2005年底就提出“央企整体上市”。2006年12月,国资委颁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各央企加快了对下属上市子公司资产注入的步伐。尽管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