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源的稀缺性:无论是个人、企业、政府,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既定的技术条件下所能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用于生产要素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经济资源。经济活动: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观经济学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它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也被称为价格理论。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没有政府干预;动完全由企业或个人自行决定;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优点:资源配置高效;促进技术进步。缺点:垄断;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生态污染;无法提供公共产品;盲目生产。计划经济的特点:由政府主导;从三个层面对经济进行配置,包括: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各行业各企业间分配生产要素、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产出的分配。优点:可以克服市场失灵。缺点:资源配置无效率;政府机构庞大;企业生产缺乏效率;个人自由度降低;出现短缺过剩的问题。混合经济:即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计划经济弊端主要表现在: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化,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全民所有制;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同时又把计划经济等同于指令性的计划;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市场机制:指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包括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行业:指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决定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收入分配;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量: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生产者对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规律:商品价格上升,生产的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数量减少。原因:当生产者供给数量超过一定的数量时,增加单位供给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增加;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这种商品就越有利可图;在特定时间内,商品价格维持在高水平,新的生产者就会进行其中开始进行生产,总的市场供给量增加。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生产成本;替代产品的价格;连带产品的价格;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生产者的目的;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均衡价格:指使得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增加,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的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中所占的比重;时间。弧弹性: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时间因素。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被“需要”和程度;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收入水平。需求的交叉价格弹:C0为替代品;0为互补品。自由竞争的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感度。市场失灵表现为三个方面: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市场运行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要求。市场失灵会产生:垄断;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外部情况。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权力平等;信息充分畅通;进出自由;无外部性。对于市场失灵借用政府干预会产生的问题:导致官僚问题;经济决策制定的政治的问题化。政府对市场干预常常采取形式: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政府的最低价格政策:促进某个行业的发展,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政府制定最低价格的原因:保护生产者的收入;制造产品过剩;对于工资制定最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高价格会引起效率低下,阻碍技术进步。政府最高价格政策:政府制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制定最高价格政策会导致短缺的结果: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长队;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应的制度;最高价格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出现黑市。政府的税收政策:就是对商品间接征收间接税,这些税将转嫁到消费者处。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税收中消费者负担的部分就越多,而生产者负担的部分就越小。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那么政府增加的销售税将全部由消费者负担。短期: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长期:指足够长以至于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总产量:表示一定的投入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表示平均每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所生产的产量。边际产量: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平均量。该点的切线斜率就是该点的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总产量的曲线最高点。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任意两条等产量的曲线不相交;等产量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等产量的曲线凸向原点。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MRTS=-△K/△L。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入所代替的资本数量逐渐减少,即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规模收益递增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产出的增加将大于这一比例;规模收益不变: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规模收益递减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这一比例。等成本线:用不同的要素组合生产相同的数量产品,厂商获得要素必须有所支付,这些支付构成了厂商的生产成本。最优要素组合:能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公式为:MPL/PL=MPK/PK。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包括两个方面:厂商购买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厂商使用自己的资源包含的成本,也就是隐性成本。规模经济: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决定企业的规模经济状况是:专业化与决定企业的规模经济状况是劳动分工;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容器原理;大机器效率;副产品;多级生产;管理上更经济;费用分摊;融资成本更低。完全竞争市场:有大量的厂商,市场中的所有厂商都是价格的即定接受者;是可以自由进出的行业;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之间无差别;消费者和生产者具有完全信息,即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价格、质量等,而生产者知晓有关价格、成本、市场机会等信息。垄断: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厂商,每个厂商的行动相互独立;行业中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厂商之间的产品相互区别,厂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控制价格。寡头: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可以阻止新厂商的进入。完全竞争市场四个特点: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厂商进出行业完成自由;所有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厂商和消费者都具有市场的完全信息。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厂商;这个行业是可以自由进入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特征相互区别的产品。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不稳定的,竞争压力加大,需求曲线就会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寡头市场的主要特征:进行障碍和相互依赖。市场厂商对付其他厂商的选择是:串谋或者竞争。有利于串谋的因素: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厂商,相互之间非常了解;关于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秘密;有相似的生产方法和平均成本使他们愿意在相同时间以相同的比例改变价格;生产的产品相似,容易在价格上达成一致;有一个主导厂商;存在有效的进行障碍;市场是稳定的;没有政府对厂商之间串谋进行控制。传统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困难是:需求曲线不确切,边际收益不确切;机会成本不确切,边际成本也不确切;信息不对称;时间因素。兼并和收购的区别:兼并是指任何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它与收购的共同点都是最终形成一个经济单位,但兼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形成一个新的实体,而收购则是被收购方纳入到收购方体系之中。企业兼并的原因:为了增长的兼并;为了规模经济的兼并;为了垄断权力的兼并;为了市场价值的兼并;为减少不确定的兼并。在微观上政府干预经济的方法有两种:过法律进行干预;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导致市场失灵一般有四方面: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非对称信息。政府干预市场的局限性:自由和独立本身就是一种福利,政府管制目的为社会成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合法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不是剥夺个人自由;市场机制在配制资源时的灵活性是政府很难具备的;政府制定的规则应该来源于社会成员的实践,而不仅仅依赖政府部门的权威性。政府对产业结构的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管制和调整,促进竞争,鼓励产业的发展。方法为:反垄断;发展资本市场;企业改组。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间上的数值。国民经济内部环流:企业使用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商品和劳务,家庭则用其取得的要素收入向企业购买商品和劳务。国民经济循环流程中漏出的部分有:净储蓄;净税收;进口支出。国民经济循环流程中注入部分有: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GDP=收入+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的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净值NDP:NDP=GDP-资本折旧。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GDP的缺点: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失业:指符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一种状况。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潜在就业量。失业的种类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相当程度的普遍而持续上涨的现象,它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来衡量。通货膨胀的起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混合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菜单成本;形成对收入的再分配;不确定性增加;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对付通货膨胀的资源增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萨伊定律:他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包括: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凯恩斯理论:认为工资具有刚性,即在经济衰退时会产生失业;总需求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否定了古典宏观经济学用增加储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