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改革实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选编1《辽宁省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研究项目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主持人韩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界对如何进行这项事关重大的改革还没有提出成熟的方案,理论界也缺少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本项目拟对此作一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与技术上的参考。本项目由如下几部分内容构成:一、实行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二、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三、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四、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五、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与计划。一、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现实经济生活与改革的实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需要理论经济学给予解释和说明。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急功近利的人才市场的导向下,人们更多地注重应用经济学,而忽视理论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以至于理论经济学专业招生规模一再压缩,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不断减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日益落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也停滞不前。这造成了我国理论经济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不相适应的局面。理论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科的基础,没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科就不可能持久的繁荣和发展,也不可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而理论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则有赖于我国的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理论经济学的专门人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国高校理论经济学的人才培养目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选编2标、模式、方法、手段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案,都能适应改革的现实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对已经严重落后的经济学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就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历史任务了。2.原有经济学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前面我们提到的原因,造成了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对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例如,把经济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就显得过于单一和狭窄。面对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理论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而这些,在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作为首要的任务和目标,造成了不少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三是原有的课程设置过于老化,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的课程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而紧密联系实际和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课程还不很多。四是课程时数安排太多,学生既无法很好地消化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掌握现代经济学所必需的先进分析方法和工具类课程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比如数量经济学、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外语等。六是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忽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造成课程分割和内容重复。七是对理论经济学最新学术前沿问题介绍不够。二、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的基本要求。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变化,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必然要有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案,设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既具有批判性和继承性,又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以使经济学基础人才的培养在质量上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要找准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定位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必须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战略和目标定位相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为社会培养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于开拓和创新的复合性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充实的文化底蕴,应当成为这种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具体而言,要培养具备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选编3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在教学和科研单位、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教学研究、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要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为了达到上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学科专业上树立整体化的知识教育观念,拓宽基础知识,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开拓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也就是要做到“高素质、强能力”。为此,要在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上实现两个发展,即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做学问、做事和做人的协调发展。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身努力,使学生会学习、会选择、会合作、会关心,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还要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较高的道德水平。3.改革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第一,要处理好经济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新专业目录的变化和要求。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已经将经济学科从原来的十九个本科专业压缩成四个,即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的经济学专业,包含了过去的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等专业的内容。因此,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拓宽专业口径和内容,增强专业的适应性。第二,要处理好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现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任何大的工程、科研任务、社会问题,其解决都会涉及许多不同门类、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或集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逐步由单一学科教育,进展到交叉学科、综合知识教育阶段。相应地,高校要从培养专家型人才,转向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掌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集合型人才。如何以有限的时间去掌握和运用不断增长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学科知识,如何使课程综合化,是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时所要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选编4第三,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一个根本目标,应当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新的课程体系中,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在设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调整。除了学校统一开设的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还应设置一些专业课程,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熟悉经济政策和法规,增强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第四,要处理好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中,既要保留培养基础理论研究人才方面的传统课程,又要增加一些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从事经济调查、分析、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有利于人才的分流培养。第五,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要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又熟悉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了解中外经济学学术动态,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备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和渗透的能力。三、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前述的指导思想,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应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大部分构成。课堂教学的课程体系应包含共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四个板块。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几个部分。在课堂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共同基础课(或称通识基础课或全校基础课)是指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都应选择学习的必修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知识面,以处理好人的发展与才的培养之间的关系,既为国家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又使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在思想道德、审美情操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国家教育部已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各高校可以选择的空间不大。课程体系的第二个板块是专业基础课。所谓的专业基础课,也即高等学校各专业所特有的基础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在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它既是共同基础课程在专业方向上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的一个铺垫和准备。对于经济学科来说,也就是指经济学科各专业学生都应选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选编5择的必修课程。关于这部分国家教育部也已有定论。一九九八年七月,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经济学专业本科的八门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实际上这也就是统一规定了全国各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的第三个板块是专业必修课。所谓专业必修课是指高等学校各专业所特有的、在自己特定领域和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专门化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深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的专业特色,使其成为既具有宽厚的理论和业务基础,又有专业特长的复合性人才。一九九九年五月,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南京大学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前述的八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专业特征,又进一步确定了经济学专业的五门必修课程和八门优先选择的选修课程。其中五门必修课程是:《资本论》选读、外国经济学说史(以论带史)、中国经济史(以史带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这五门必修课程无疑构成了全国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体系的第四个板块是专业选修课。所谓的专业选修课,是指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的范围内,在保证一定的选择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自由选择的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专业上继续拓展和延伸,特别是在新学科、新领域、新知识、新动态等方面向学科前沿靠近,为毕业论文和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做最后的准备。一九九九年五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供全国高校经济学专业优先选择的八门选修课程,无疑构成了这一板块的核心部分。这八门选修课是:数理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村和农业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讲座、西方经济学专题讲座、经济学名著选读、世界经济。关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安排,此处从略。四、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根据教育部新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和相关的文件精神,在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八门核心课、五门必修课、八门优先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辽宁大学于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