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学方法论(下)曹均伟第五章经济学研究的系统科学方法•本章首先概述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意义;之后先后分别介绍“六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以严密的形式化推理分析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此外,我们还将提到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例子,用来说明这些方法在研究这些问题中的理论意义。第一节系统科学方法概述•系统科学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一组新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六大类: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被称为老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被称为老三论。•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人类认识史上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质的飞跃,更是将定量认识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为人类研究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动态演化的客观事物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方法和新的图景。一、系统科学方法的兴起和发展•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系统科学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一组新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六大类: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它们均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分别以一般系统、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为研究对象;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研究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突变论则研究发生在一个由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组成的多维系统之中的突变现象。•系统科学方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相对简单的系统思想和观点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老三论”的诞生;第二阶段则是从“老三论”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新三论”的诞生。二、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㈠综合性原则•是指必须从研究对象的组成、结构、功能、关系、历史发展和趋势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察,以寻求某些规律性特征。•㈡目的性原则•要求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可能性空间加以选择,在复杂的因果关系中确立某种目标,并对事物的运行进行控制和调节,以实现这个目标。•㈢信息化原则•要求撇开物质和能量具体形式,把任何控制系统都看作是某种信息的传输和加工处理综合体,把实际问题变换为信息形式加以解决,通过系统内部存在的信息流,控制和调节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促进系统实现运行目标。•㈣开放性原则•要求对任何系统都根据其物质、能量和信息内外交换的状况,判断其开放度,并引导系统远离均匀静止状态,产生非线性机制,促进系统在与周围环境不断的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中形成某种宏观有序结构。•㈤有序化原则•要求在系统保持开放的前提条件下,注重系统的机制创新和结构转换,通过大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及其相关效应,引导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并从一种有序结构向另一种新的有序结构转化。为了促进系统有序结构的转换和自组织功能的增强,除了维持开放系统外,还需要构造系统内部可能发生耦合变化的涨落机制。三、系统科学方法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系统科学方法在经济学方法论中介于具体方法和哲学方法之间,不仅能指导具体方法的合理运用,成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而且还是科学哲学方法论在经济学科中的延伸和发展,因此,系统科学方法作为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双重作用,是具体方法和哲学方法的沟通桥梁和联系媒介。•首先,系统科学方法丰富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思想宝库,为经济研究提供一套有用的概念和方法体系;其次,为经济管理揭示了系统观和系统演变与进化的过程,为确立经济系统观,促进经济系统的进化起到参考作用;再次,“六论”强调数学工具和定量分析,并研究对系统进行控制的途径,从而为经济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指导和方法。第二节系统论的经济学应用•系统论是一门研究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把所研究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既要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与转换,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属性,以达到整体效应;又要研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探索维持系统稳定和系统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从动态角度理解系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一、系统和系统论•㈠系统•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或集合体”。这个概念反映了系统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一,系统是由诸多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其二,其间的要素必定处于一些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之中;其三,任何系统都具有不同于其组成部分的属性、规律和功能。•㈡系统的属性•系统有整体性、关联性、功能性、等级性、动态性和目的性等六大属性,其中,前三个属性偏向于系统静态属性的描述,在系统的定义中已有所体现,后三个属性反映了系统的动态属性。二、系统论的研究原则、方法和观点•㈠研究原则•系统论的研究原则有:整体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关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定量化原则。•㈡研究方法•1.系统工程法•系统工程法又称三维结构法,是1962年由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工程师霍尔(H.Hall)创立的,他在《系统工程方法论》中给出了从逻辑维、时间维和知识维三个方面的分析体系。•2.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运用系统原理进行目标、结构、功能、环境及变化规律的深入剖析,从中选择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优行动方案。它包括目标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环境分析和动态分析。•3.系统模型法•模型是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和概括,系统模型法就是应用文字、符号、图解、实物或数学公式等特定形式,设计一个与研究对象相似的格式,以反映系统的本质特征。模型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具体模型,如实物模型;一类是抽象模型,如数学模型,又可分为结构或数量模型,动态或静态模型、连续或离散模型、确定或随机模型等。建立模型的步骤是:确定对象、明确目标、圈定边界、绘制关系图、设置变量、绘制系统图、编写动态方程、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优化策略、制定优化措施、反馈修改模型等。•4.其他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还包括优化分析法、大系统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模糊系统分析法和要素分析法等等。•㈢主要观点•系统论的主要观点有很多,其中三个观点具有代表性而且非常重要。•第一个观点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突出系统结构在系统要素对系统功能决定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第二个观点是,整体最优以局部最优为代价。•第三个观点是,当系统所包含的要素个数超过三个时,系统分析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三、系统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㈠经济系统论•把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内置于经济学,在学科的交叉范围内产生经济系统论。它是一门研究经济系统中各系统之间、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规律性的学科。•㈡组织系统论•组织系统不仅包含单个组织,而且还囊括了众多组织之间的联系。不同学科领域内的组织统一在整个社会的分工系统之中,经济组织是社会分工系统的子系统,而企业组织又是经济组织的子系统。企业网络是企业组织的具体表现形态,它由作为单个组织的企业和企业间的关系集结而成,具备一定的结构。组织与组织系统是一组相对概念,如果把企业作为组织,企业网络就是组织系统;如果把企业中的职能部门作为组织,企业就是组织系统。第三节控制论的经济学应用•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和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一、控制论的兴起和发展•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愿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控制论的诞生和发展是与的创始热的名字——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控制论》一书的副标题中标明的,控制论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以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论诞生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迅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是经典控制论时期。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控制论时期。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大系统理论时期。二、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㈠基本观点•1.控制:是施控装置作用于受控装置所建立的因果联系。•2.目的:就是预测的结果。没有目的就无所谓控制。•3.优化:通过控制实现目的,就是优化过程。•4.反馈:就是把输出的部分信息重新输进系统的输入端,经过比较,确定其与预定值误差,再输入系统以影响输出的过程。正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入对输出影响增大使输出与预定值偏差增大,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负反馈是指输入对输出影响减少使输出接近预定值,系统趋于稳定。•5.耦合:泛指系统之间、系统内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主制耦合、互制耦合和随机耦合;从形式上又可分为串联、并联和反馈耦合。•6.可能性空间:是控制论的出发点,特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的集合。㈡主要方法•1.控制方法: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随机控制,又称试探控制,俗称“碰运气”,系统的可能性空间只有在达到目标时才缩小。第二类是有证性控制,凡被证明不是目标状态就不再当作选择对象,就从下一个可能性空间中被排除出去。第三类是推理控制,又称共轭控制,是前二类控制方法的相结合,根据相似原理,通过中间过渡,实现把对乙事物的控制经验用于达到对甲事物的控制目的。•2.信息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分析其信息流程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3.反馈方法:是运用反馈控制原理分析问题的研究方法。•4.黑箱方法:“黑箱”是指不能直接观测内部结构的系统。是通过考察“黑箱”的外部特性,提出关于“黑箱”内部的假定,展开量化或模拟研究,使其白箱化的方法。•5.功能模拟法:就是利用功能模型模仿客体原型功能和行为的方法。三、经济控制论及其应用•经济控制论是关于经济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过程的理论。它的真正确立和形成,是在一般经济理论、成熟的电子模拟技术以及通用的数学性质的控制论产生之后。更确切地讲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不仅使得这种复杂的均衡可以被找到,而且整个寻找过程极其迅速。•经济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结构的经济大系统,可以分为宏观经济系统和微观经济系统,又可再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是高度耦合的,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控制论应用控制论有关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分为开环控制模型、闭环控制模型、组合控制模型和组合衰减控制模型。•经济控制论模型在人口控制、污染控制和金融发展等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加以应用。第四节信息论的经济学应用•信息论最初是作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接收和储存、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量计算的一门科学。•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数学家申农创立至今,它只不过短短的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它的影响力却能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诸多学科,成为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系统科学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信息革命带来信息爆炸的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如何处理、识别和有效利用信息的难题。•随着信息概念的广泛延伸,在今天,只要存在知识的地方就有运用信息论的必要,信息论的方法已经推广到数学、控制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各个学科之中。一、信息论的产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是信息论产生的准备阶段: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斯把统计学引进物理领域,这为信息论的创立提供了方法论的前提;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兹把熵函数引入统计物理学,把熵与信息联起来,为信息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哈特莱和奈魁斯特对于通讯系统的传输效率问题的研究,为申农建立信息论创造了条件。•20世纪40年代后半叶,对信息的研究进入定量阶段。美国应用数学家申农从信息编码方面、维纳从滤波方面、费希尔从古典统计理论方面研究了信息的概念、信息量及信息的统计理论问题。1949年,申农发表了“在噪声中的通信”,标志着信息论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信息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备。20世纪

1 / 1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