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学方法论引论经济学院蒋选要目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为什么要了解和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经济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方法博士生学习和研究方法杂谈经济学方法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哲学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EconomicMethodology),一般指研究或者应用经济学时采用的各类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方法、计量方法、历史方法、公理化与形式化方法等等。——维基百科什么是经济学方法经济学方法是人们为了研究经济问题所采取的特定活动方式。而经济学方法论是对经济学方法的理论探讨、反思所形成的一门学说。方法论:对方法的理论探讨。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方法的反思,主要关注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方法的合理性是什么?方法有什么局限性?方法论因各种学科的不同而形成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分为法学方法论、历史学方法论、社会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等等。——上海财大曹均伟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理论的接受、摒弃和创新方法与原则的探讨。——林毅夫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界在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理论。它们以一定的经济学说为指导,彼此之间往往互相交叉并补充。——MBA智库百科()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具体来讲,西方学者研究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围绕对一个核心问题的回答——如何衡量与选择经济理论。换句话讲,有无一套标准——如果有,用什么标准——来区别开“科学的”与“非科学的”理论,或者如何从所有理论中鉴别出哪种是“最好”的。现实意义上,这套标准就成为经济学家在建立与发展理论时必须遵守的方法规则。所以,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方法上的哲学观——方法论哲学。——亓学太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哲学经济哲学主要研究六大问题:一是研究经济活动以什么为本(经济本体论);二是研究经济活动的最终价值(经济价值论);三是研究经济的发展规律及其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制度等的关系(经济规律论);四是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关系和规律及其据此进行科学决策(经济决策论);五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要素进行最佳组合,有效配置和管理,使之发挥整体功效(经济实践论);六是研究认识经济活动规律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特定方式(经济方法论)。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学本体论研究的内容;第二至第五个问题是经济学认识论研究的范围;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内容。可见,经济学方法论属于经济哲学的范畴。哲学层次系统科学层次逻辑思维层次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哲学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方法论在经济研究中的运用,如:运用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二是具有类似哲学意义的研究方法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经济学原理或定理。如: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等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又如,效率原理与公平原理在不同经济体制中具有主导性的方法论意义。两个层次:一是系统科学方法论在经济研究中的运用。比如,经济研究中的整体化、最优化方法;二是经济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所产生的经济学理论。比如,经济系统论、经济控制论等。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系统科学两个层次:一是一般逻辑思维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如在经济研究中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等;二是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逻辑思维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学方法论是由经济学家、科学哲学家和经济学方法论专家共同努力研究所作出的学术贡献。如果将这三方面学术力量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贡献综合起来考察,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科学哲学引入前的早期经济学方法论科学哲学引入后的经济学方法论博弈论引入后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方法论形成的作用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往往明确地提出其研究的方法论,并大力推崇自己所主张的经济学方法论。如亚当·斯密强调描述法,即归纳法,并将其作为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与牛顿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有关)。在此基础上,进而抽象地分析其本质,再运用演绎法建立论述的体系。大卫·李嘉图则主张抽象法,即演绎法,不仅在其论著中充盈着演绎法的分析,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以后的经济学家,他们大都应用演绎法研究经济问题。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方法论是以归纳主义为主导;自李嘉图之后,演绎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科学哲学家对经济学方法论形成的作用科学哲学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等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由于科学哲学进入经济学领域,经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经历了波普尔证伪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波普尔后方法论的演变过程。经济学方法论专家对经济学方法论形成的作用在经济学方法论专家中,有的是经济学家如哈奇森、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等,有的是哲学家如罗森伯克、克特格、格拉斯、约翰逊等等。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科学哲学全面进入经济学研究,形成了经济学方法论学派。经济学方法论论著大量出现,以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为标志,经济学方法论成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斯密归纳法为主李嘉图演绎法为主约翰·穆勒现象描述法马克思科学抽象法马歇尔“心理原则”方法论(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总量分析方法论(20世纪30年代)博弈论理性主义方法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非理性主义方法论(20世纪90年代至今)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方法论(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方法论(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的主要线索为什么要了解和学习经济学方法论帮助我们接受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训练,搞好经济学的研究。学习经济学不仅要学习研究方法,更要理解经济思想,摆正二者的关系。不仅要学习研究的技术方法,更要了解和掌握使用技术方法的依据和原则(方法论)。正确认识经济理论与经济现象的关系,有助于经济理论的应用和创新。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什么是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现象理论范式理论的证实与证伪理论假设的真实性问题经济理论与数学的关系如何看待“主流”理论什么是理论、经济学理论理论——是所要解释的现象背后的各种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个简单逻辑体系。科学的理论,必须具备两个一致性。第一,理论的内部逻辑必须是一致的或者说是自洽的,也就是理论模型中所揭示的因,经过某种机制导致理论所要解释的果。一个理论只有内部逻辑是一致的,才能说明理论模型中的几个变量是有因果关系的。第二,理论的逻辑推论必须和所要解释的现象是一致的,也就是理论推论和经验现象的外洽。经济学理论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现象——广义来说,凡是牵涉到“选择”的现象(为什么选择这个,不选那个?)都是经济现象。什么是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现象我们在学习现有理论时,必须把任何现有的理论都作为一种前识来对待,它“都对都不对”。“都对”因为它是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的表现,“都不对”因为决策者所面临的条件是不断在变动的,它不是“理性”本身。“常无”是每一位开创理论新思潮的大师所共有的思维特性。以这种常无的心态来了解现象,就要善于发问、善于比较、善于归纳。如何了解经济现象:第一,在这个现象中谁是主要的决策者,政府、企业、或是消费者?第二,这个主要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达到这个目标所面临的限制条件是什么?有那些可能的选择方案?第三,每个可选择的方案的特性、相对的成本和效益是什么?经济理论与经济现象理论范式托马斯·库恩(T.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用“范式”(Paradigm)来概括这种语言方式。所谓范式,是指科学家们之间围绕假设、方法论原则、分析技术、事例等形成的一致看法,以及最终形成的一种反映其学术思想的概念体系。所谓范式,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人们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库恩把范式看作是包括一切学术探讨基础的思想、技术、方法乃至哲学观在内的“学科模子”(disciplinarymatrices)。库恩用范式的转换来描述科学的进步。因此,所谓“科学革命”在库恩看来就是范式的转换。经济学理论的每次重大变革同时也就是范式的转换。例如,亚当·斯密是从对重商主义的“科学革命”中实现了财富由对外贸易决定到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范式转换。而“凯恩斯革命”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背景下,在批判新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市场万能”到“市场局限”、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的范式转换。理论范式理论的证实与证伪理论不是真理,在决策者是理性的本体论下,每一个决策都会改变下个决策的条件,所以有可能到下个阶段,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下就不能用它来解释了。一个理论的推论和被解释的现象一致,只能说暂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而不能说这个理论被证实了。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不被证伪。一个理论模型只有在各种推论都不被已知的现象证伪时,才是可以暂时接受的理论。认为理论被证实容易把理论当作真理,以为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不被证伪这种态度和“道可道,非常道”的态度接近。波普尔提出,科学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所证伪。因为经验虽不能通过证实个别问题而证实科学的普遍性理论,但却能通过证伪个别问题而证伪科学的普遍性理论。他认为,经验告诉我们只是个别的知识,这与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理论是不对称的,人们的观察无论重复多少次,都始终是有限的,单个的论断不管有多少,我们都不能通过逻辑从中导出普遍性的论断,或者建立其结论性的论断。科学原理或定律所包含的对象在数量上是无限的,有限不能证明无限。他断言:一个证实只能肯定个别经验事实,而一个证伪却能够整个地否定科学原理或定律。理论的证实与证伪——波普尔的证伪主义1、一项理论的科学性是由其可证伪性决定的;2、如果一项理论面临被拒绝的威胁时,不要试图为它找出可避免被证伪的内容来挽救这一理论;3、一个理论若要被人们接受,必须比以往的理论包含更多的经验事实;4、被接受的新理论应当解释以前理论所能解释的所有情况;5、理论必须接受各种可能的严格检验;6、任何被经验否定了的理论必须放弃;7、任何被放弃了的理论不能在以后重新加以接受;8、具有内在不一致的理论不能被接受;9、理论中使用的公理要尽可能少;10、任何新理论必须能够独立地加以检验。理论的证实与证伪——波普尔的方法论规则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证伪主义——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够被经验事实证伪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伪科学。伪科学:(1)永远正确的理论;(2)宗教观念;(3)某些不能被证伪的理论。理论的证实与证伪——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理论假设的真实性问题理论是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变动趋势的工具。由于是工具,理论必须相对简单,而且,在能达到同样功能的理论越简单越好。不能够从约束条件是不是真实本身来说这个理论是不是对现象有解释力。不能用理论假设的真实性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主要是指经济学中有许多标准的简单化假设,例如信息是充分的,竞争是完全的。简化到什么程度?简化到你能够解释现象为止。在理论模型中的假设越接近现实就越复杂,要复杂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理论模型是否能够解释、预测所观察到的现象。举例:完全竞争假设与不完全竞争假设(剑桥学派)物理学例子理论假设的真实性问题理论模型不是真实社会,真实社会里有成千上万的变量,每个理论模型都只保留几个变量而已。在理论模型中要包含哪些变量,必须对要解释的现象有深入的了解。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出发,假定人的最基本的行为动机(也就是偏好)是不变的,而达到行为目标的手段是随内外在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动的,这样的假设方式比较好。为了得到结论而设定和现实相差很大的假设,这样的理论模型即使主要的结论和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