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提高了家庭持有的货币的实际价值,而更多的实际财富刺激了消费支出;利率效应:当人们努力把他们的超额货币量贷出去时,较低的物价降低了利率,而较低的利率刺激了投资支出;汇率效应: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投资者把他们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国外,引起了国内通货相对于国外通货的贬值。这种贬值使国内物品与国外物品相比变得便宜,从而刺激了净出口。*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平衡。*货币政策主要手段:1.公开市场操作(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2.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货币创造总量=最初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调再贴现率(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货币市场和总需求曲线图(如利率效应的分析: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了较高的利率—较高的利率减少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改变货币供给:既定的物价水平下,货币政策变动如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活动中购买政府债券来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变动即需求曲线移动)*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扩大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紧缩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投资、消费、税收都有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了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财政扩张引起的收入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也会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包括税收、政府转移支付)*财政政策主要手段:1.改变政府购买(主要)2.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只有具体手段变动-2-时才是财政政策,否则就是自动稳定器)3.税收4.借债水平(发行国债)*支出乘数公式:M=m/(1-MPC)税收乘数=-MPC/(1-MPC)*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对货币市场和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图)*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支·失业与通货膨胀*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具有劳动能力)都是失业。*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已放弃找工作的人。*充分就业:指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充分就业状态下可能存在失业(如自愿失业)经济学中,充分就业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即只有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失业时的失业率。)*周期性失业: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由于劳动力需求下降所导致的失业。凯恩斯称为非自愿失业。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的充分就业也就是围绕周期性失业来制定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到最适于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可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自然失业范畴*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得到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可解释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自然失业范畴*季节性失业:-3-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范畴*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自然失业范畴*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设备代替工人。自然失业范畴*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寻找工作:在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失业保障: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护的政府计划。*工会:与雇主就工资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协议的过程。*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企业撤出劳动。*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分类和原因,以及原因的原因*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调整。(长期正确性)*货币数量论:一种理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实际变量:按事物单位衡量的变量。*古典二分法:名义和实际变量的理论区分。*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变量的观点。11ttttPPP-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V=(P*Y)/M。P是物价水平,即GDP平减指数;Y是产量,即实际GDP,M是货币量*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害论,有利论*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再分配效应2.产出效应*通货膨胀的成本(代价):1.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时间和努力)2.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凯恩斯的观点(菲利浦斯曲线),货币主义的观点,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生产与增长*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长。*经济增长率G(Y为GDP,或人均GDP):*如果某个变量按x%增长,那么在将近70/x年后,该产量翻一番。*生产率: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生产率。影响生产率大小的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指技术知识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包括在早期儿童计划、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收入——劳动、资本等等——称为生产要素。资本的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从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数量方程式YYG-5-*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性。*消费函数及图(区分超支和储蓄),储蓄函数*APC=C/Y,MPC=△C/△Y,APS=S/Y,MPS=△S/△YAPC+APS=1MPC+MPS=1MPS递增,MPC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乘数理论:投资乘数K*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1.对人力资本的影响2.明确并保护产权(鼓励研究)与政治稳定3.自由贸易4.控制人口增长•一国的收入衡量*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和劳务的生产。*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和实际GDP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各种量的计算*•垄断图-6-*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引起原因:市场势力,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贸易: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少的生产者具有比较优势。*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买者。*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所提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和卖者如此之多,以至于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如小麦市场)*垄断竞争:有许多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如杂志市场)*寡头:有几个不总是主动竞争的卖者。(如航线市场)*垄断: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如有线电视市场)*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7-*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供给”同上*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会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上升的物品。(属于低档品、劣质品,如土豆)*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也称为市场出清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过剩(也称超额供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短缺(也称超额需求):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