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推荐4篇】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方案。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推荐4篇】”,供您参考阅读参考下载。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第一篇】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2/13大月亮在哪儿呢?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4.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3/13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你是谁?你在哪儿?”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小青蛙心里想:“”语气词:呀吧呢啊哩练习说话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读句子,认识纹积累:指纹、掌纹、皱纹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圈出动词看谁记得快选择动词填一填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小青蛙,呱呱呱,4/13水中倒影多美呀!我说话,谁学理?宝贝连忙问妈妈,蛙妈妈,游上岸,扔石子,激水花。波纹碰岸荡回来,原来这是回声啊!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范写:影倒游:左中右结构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第二篇】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1科学家写5/13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教学步骤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6/13课文背景资料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课文扩读材料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第三篇】教学理念: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7/1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塔1、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说说它的样子。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3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8/13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感知——了解塔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5、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三、研读品味——熟悉塔(一)整体感知塔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4、指名读。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6、学生模仿读。(二)蓝天眼中的塔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9/13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三)太阳眼中的塔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2、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夜晚时的塔?(多媒体出示夜晚时明亮的电视塔)。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3、你们见过宫灯吗?(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5、教师小结: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6、请同学们用“……像……”说话,体会塔的美。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8、同桌读,指名读。(四)孩子眼中的塔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还有……”说话。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10/13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五)大人眼中的塔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呢?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6、展示读,学生评价。四、美读欣赏——赞美塔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五、诵读积累——留住塔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3、背诵课文。六、拓展延伸——丰富塔1、引导探究性学习。2、指导课外阅读。七、总结: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第四篇】11/131、熏染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全新理解。2、细致入微探究课文的方法。3、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对生命的诠释。(生命不单是宇宙间的'匆匆过客,不单是流星转瞬即逝的那一刹那。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便有了生机与活力,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么人的生命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意义究竟何在呢?)原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带走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她对生命也作了一番深入地思考,颇有见地,并且发出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提示:作者从小身患重病,困卧病床,但却写下了40多个剧本和10多本散文集,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为什么她能做到呢?说到底,就是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信念的执着,这样的生命是鲜亮的,这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她对生命的感悟。1、文中讲了三个事例,请用一句话概述。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在观察、体会生命。动物、植物、人类。3、这是三个怎样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哪些思考?复述并作答(在文中找出关于生命的关键词、中性词理解12/13全段)。脉动物→生之欲望→敬重生命层络植物→生命力→珍爱生命层清人类→生命→展示生命递4、再读文,画出你最为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记牢!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学生说后放投影: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人的一生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烧,我要让他燃烧起来。──列夫·托尔斯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贝多芬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2、名人的话,使我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否讲一讲我们身边、你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呢?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蒂芬·霍金、张海迪、马利、向生命奔跑等。伟人的事迹让我们倍受感染,也赋予我们生命无穷的力量,13/13愿同学们都做生命的强者。3、生命在杏林子眼中,是险境中挣扎的飞鹅,是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是听诊器中强健而有力的跳,那在你眼中,生命是什么?请用生命是说一句话。生命是悬崖上傲然挺立的松柏。生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