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本科生工商管理毕业论文1、引言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能够持续创新成长的生命力,它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之中,对于个人而言,创业精神代表着一种不拘泥于常规,勇于冒险和积极坦荡的行为处事与思考的方式,这种精神和能力正是当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提供了可行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正在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这样的发展趋势,将带来职业岗位的结构性调整,与之相关的新岗位会应运面生,这些新岗位的从业主体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而且大学生无疑是最具潜在优势的创业者。另一方面,从当前民间资本存量和投入意向来看,有了更多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愿意对大学生创业予以支持。有一项调查发现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5.22%,但全国大学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4%,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1%~5.13%。而欧美的这个比率达到20%~30%,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这和中国创业教育的缺失有一定关系,而创业教育是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为此,探索如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对学生创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本素养、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主动地转化成相应的技能,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平台进行实际应用,让学生形成创业的思想意识和创业的基本能力。从这一角度分析创业教育是以知识为加工对象,在内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信息、文化氛围及实验设备等因素,在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深化知识、验证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及应用,不断地完成知识创新过程。基于此,本文借鉴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新系统理论,探索性地构建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期望能进一步丰富知识创新理论,并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创业人才提供参考。2、SECI模型和“Ba”理论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将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隐性知识通常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野中郁次郎提出,新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创造出来的,并以此为基点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SECI模型,并用“知识螺旋”一词来形象地描述新知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动态过程。知识的创造通常会有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内在化(Intemalization)四种不同的模式,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互作用与转换,同时在不断地类似螺旋状反复进行的过程中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知识实现了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化,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而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而不是语言。外在化阶段,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采用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一些转化手法,将组织成员的想法或心意利用文字、概念、比喻性文字与图片或影片等形式或以交谈、对话等方式加以清楚的表达出来,使隐性知识变为可重复的显性知识。是一个知识质变过程。这是知识创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组合化阶段,是将群体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并整合显性知识的过程,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档、会议或交流等形式在组织成员之问进行交换和再造。内在化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通过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组织成员吸收、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它实质上是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个人通过内化过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四个阶段归纳起来就是:经过个人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转变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加工改造为知识体系,再转变为具体的个人的隐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形成了丰富、扩展、增值、创新的循环拓展。SECI模型存在一个基本的前提,即不管是人的学习成长,还是知识的创新,都是处在社会交往的群体与情境中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SECI模型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隐化”过程,完成一次螺旋上升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场(Ba)”存在。相应于知识转化四个过程阶段的“场(Ba)”,分别为“创始场(OriginatingBa)、对话场(Interacting/DialoguingBa)、系统化场(Cyber/SystemizingBa)、练习场(ExercisingBa)”它为SECI模型提供了知识分享、应用与创新的环境平台。虽然SECI模型最早是应用在管理领域,但SECI理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3、建立SECI模型中知识有效传播和转化的巴创业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识传递和知识转化的双重过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构成知识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两类不同知识的掌握,并有效地实现其相互转换密切相关。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和知识转化中具有自己特点,是从知识获取到连接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得以有效实现,需要提供知识传播与知识转化的场所,即SECI模型中相应于知识转化四个过程阶段的“场(Ba)”本文以创业教育中的知识创造为主体,按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将巴区分为校内巴和校外巴。3.1校内巴校内巴是指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营造知识传播和转化的校内环境和要素,它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的原动力,知识结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3.1.1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首先,良好宽松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土壤和长效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其次,通过入学教育、专业导论、就业指导和专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人才市场前沿的最新信息,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树立坚定的专业理念,明确就业的方向。在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创造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条件,新的知识总是来源于个人,个人的知识在组织间传播,扩大,并且对整个组织产生价值。从创业者(学生)角度,应该建立“我要学,我要用,我要参与”学习观,将创业教育过程作为完备自我、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3.1.2创业教育中的知识结构体系系统规划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业教育内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科其他课程有机融合。①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创新主体的知识面,夯实个体知识基础。与专业教育相比,通识教育注重更为一般的、基础的、普通的知识教育,它特别强调作为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人所必要的培养和训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通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在知识方面是综合的、基础的而不是专业的。这种知识获得方式有利于个体知识的.全面丰富,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②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将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整合若干门主干课程,突出重点,重在应用。设置专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此外,还可以设置有集体性质的专题活动课、个体性质的项目活动课程以及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的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开创型的个性。提供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平台和环境。3.1.3采用有助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接受、转化的教学方法加强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激发创新能力。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尽相同,个体的隐性知识也各有所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加强沟通、交流,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对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沟通理论表明,人际交流互动能使思维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对各种观点和结构的重新组合提供建立新联系的机会。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和互动得到激发,那么加强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将成为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加强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这点也是培养创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3.2校外巴校外巴指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所营造的外部环境和要素,包括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比赛活动,校际、校企合作办学,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政策等。3.2.1开展推动创业教育顺利发展的科技和创新活动通过推动开展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创业论坛、创业骨干培训班,积极组织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邀请创业者进行学术讲座等科技和创业培训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体验。这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显性知识加工改造为知识体系,再转变为具体的个人的隐性知识,即培养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3.2.2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实行开门办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业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从国外高校来看,“校企一体”、“高档位的专业实验室”和“设备先进的模拟公司”是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的根本保障。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走校企联合,校际联合的模式推动学校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及课程建设、技能型课程教学实施、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生源组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其次,要加强模拟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并增设科研专题实验,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实践过程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通过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组织成员吸收、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它实质上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个人通过内化过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3.2.3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且还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就目前的经济体制而言,创业环境的创设更多的是政府行为。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推行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创业提供相应的法制和制度保证,并对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创业基金和信贷金融服务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4、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模型4.1模型建立根据前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校内巴和校外巴的分析,我们将野中郁次郎等人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充分运用知识转化的一般规律,结合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过程,改进并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模型。这个模型有四个部分和两个活动过程组成。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SECI模型、校内巴、校外巴和创业能力。通过校内巴、校外巴对知识输入,经过SECI模型转化,最终形成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动态的交互作用、知识的持续、螺旋上升。4.2模型的功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模型具有三大功能。一是知识获取功能,通过校内巴和校外巴提供的各环境要素输入于创业教育相关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二是连接能力功能,两类知识通过SECI模型相互转化,不断螺旋式上升形成大学生创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三是信息反馈功能,反馈功能可以帮助输入知识的参与者及时了解并解决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成功或遇阻等信息进行反馈,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可根据信息适当对输入系统进行调整或更新,从而为SECI模型高效运行提供更好的服务。5、结语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创新是他的灵魂,实践是其本身。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相对于丰富的创业实践,中国的创业教育和研究发展还处于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