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典选读人文学院宋宪萍songxp@ruc.edu.cn选用教材: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2.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5第一章《国富论》一亚当·斯密(AdamSmith)简介: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1751年被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87年担任校长职位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二《国富论》方法论自然哲学是斯密所处时代的一个主要的哲学思想流派这种哲学思想渊源于古希腊的斯多亚派,这一学派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认为自然万物是有组织、有系统、不断运动的活生生的东西。”这一学派认为“人人皆为自然之子,皆秉有一份自然宇宙中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神圣火焰飞溅出来的一朵火花”,而且认为人性的自然不在于感性,而在于理性,这一理性要求人类要依自然而生活,依道德而生活,在经济生活中人类要隶属于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政治秩序是反自然的,而道德秩序是符合自然的,因而人类的经济活动要遵循道德法则,专注于伦理的关怀。斯密所谓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即在一切都听任自由,各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职业,并能随时自由改业”,“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三《国富论》主要内容全书包括两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亚当·斯密对全书进行了概括描述,他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第1部,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第2部,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第3部,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第4部,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第5部,共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一)国民财富的含义他明确指出:“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们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重商主义:对外贸易重农学派:农业斯密:明确宣称任何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从而把创造财富的劳动扩展到整个社会生产领域。斯密认为,国民财富主要不是(更不只是)金银货币或得自农业的纯产品,而是一国国民用自己的劳动生产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国民财富”,是指“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斯密绝非地主阶级和工商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相反他尖锐地批判了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和贪婪的具有“卑劣的独占精神”的工商资产阶级,认为对财富的生产来说,地主阶级完全是多余的累赘;而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从来不是和公众利益完全一致。一般地说,他们的利益,在于欺骗公众,甚至在于压迫公众。事实上,公众亦常为他们所欺骗所压迫。”虽然斯密同情劳动阶级的苦难,主张高工资,并明确指出:“社会最大部分成员境遇的改善,决不能视为对社会全体不利。有大部分成员陷于贫穷悲惨状态的社会,决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社会”,但他不是也不把自己看成是劳动阶级利益的代理人。尽管斯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作了相当精辟的分析,但一般来说,他没有任何阶级立场,他只是非常客观地加以描述。如果说斯密有什么立场的话,那就是他站在社会广大消费者的立场上讲话。“消费是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在能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当加以注意。这原则是完全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他对把生产者的利益置于消费者大众利益之上的那些学说和政策痛加斥责,说它们是“为了要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小阶级的利益”,“却妨害了这个国家一切其他阶级的利益和一切其他国家一切阶级的利益。”对斯密来说,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就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他在《国富论》中维护的和极力促进的就是这个利益。“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社会的富裕在于能以少量的劳动换得大量的东西”“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要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者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格。别人所需要的物品,他能予以充分供给;他自身所需要的,别人亦能予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二)获得国民财富的途径——经济增长理论1、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缩短生产同量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是商品价格低廉的基本途径,而“劳动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扣针的例子:“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原因: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分工的原因在于交换他认为,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相互交易的本能倾向是人的社会依赖性的必然结果。他说:“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动物中是找不到的”,“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能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交易的经典定义:“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斯密定理”: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如果“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2、生产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国富论》中开宗明义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亚当·斯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抛弃开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一切规定性,——干脆就是劳动,既不是工业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而既是这种劳动,又是那种劳动。有了创造财富的劳动的抽象的一般性,也就有了被规定为财富的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动一般。”——马克思语3、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1)资本积累是增加生产劳动、发展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生产劳动数量的增加及其质量的提高,要受到资本数量的制约资本的积累是分工的必要的先决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必须预先有充分的资本积累(2)追求私利的欲望是资本积累的“原动力”。资本的积累,并非社会方面预见的结果,而是成千上万人采取共同一致的行动造成的。在斯密看来,人本身有一种“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这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一刻放弃过这愿望。我们一生到死,对于自身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一刻觉得完全满意,不求进步,不想改良。但是怎样改良呢?一般人都觉得,增加财产是必要的手段”。“正是这种蒙骗不断地唤起和保持人类勤劳的动机。正是这种蒙骗,最初促使人类耕种土地,建造房屋,创立城市和国家,在所有的科学和艺术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些科学和艺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完全改变了世界面貌,使自然界的原始森林变成适宜于耕种的平原,把沉睡荒凉的海洋变成新的粮库,变成通达大陆上各个国家的行车大道。”(3)资本积累的来源——节俭和勤劳“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与妄为。一个人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资本。……个人的资本,既然只能由节省每年收入或各年利得而增加,由个人构成的社会的资本,亦只能由这个方法增加。”斯密非常重视节俭对资本积累的作用。他说:“资本增加的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诚然,未有节俭以前,须先有勤劳,节俭所积蓄的物,都是由勤劳得来。但是若只有勤劳,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绝不会加大。”节俭的对立面是奢侈。“奢侈者夺勤劳者的面包来豢养游惰者。如果另一部分人的节俭,不足抵偿这一部分人的奢侈,奢侈者所为,不但会陷他自身于贫穷,而且将陷全国于匮乏。”4、资本的配置效率取决于社会资本按其生产力的大小在各产业间的合理分布。“一切资本,虽都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但等量资本所能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随用途的不同而极不相同,从而对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所能增加的价值,亦极不相同”。斯密列举了资本的四种不同用途。第一,“用以获取社会上每年所须使用所须消费的原生产物”;第二,“用以制造原生产物,使其适用眼前的使用和消费”;第三,用以运输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从有余的地方运往缺乏的地方”;第四,“用以分散一定部分的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使成为较小的部分,适于需要者的临时需要”。资本有效配置的原则是:首先,要考虑投资的利润率和生产力的高低其次,要考虑投资的风险性和安全性第三,应考虑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4、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亚当·斯密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贸易观,认为重商主义混淆了金银财宝和真实财富的区别,即一国真实财富不是以金银财富而是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来衡量,一个真正繁荣昌盛的国家是通过贸易扩大生产的国家,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金银财宝通过禁令限制贸易的国家。亚当·斯密在批评重商主义的同时,提出了他的国际贸易理论。首先,斯密从自由的自然秩序观念出发,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必然性。其次,斯密基于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的思想,论证了发展分工,就必须取消国内外贸易中的壁垒,实行自由贸易的优越性。第一,通过自由贸易,输出本国剩余的产品,同时输入本国需要的原料和消费品,可以克服国内资源的限制,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第二,对外贸易可以突破国内市场对分工的限制,可以使“国内市场的狭隘性并不妨碍任何工艺或制造业部门的分工发展到十分完善的程度”,第三,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改善资源配置的机会。第四,自由贸易所带来的财富增长具有世界性意义。(三)市场机制与经济增长“尽管他们的天性是自私的和贪婪的,虽然他们只图自己方便,虽然他们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四)、政府与经济增长“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撷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1、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的制度基础:1)建立并维护基本法律和秩序2)界定和保护产权。2、提供公共物品:.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四对中国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