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当吹“写实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赵桥村选调生纪江南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调查研究更要戒虚务实。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把情况摸清、把对策提实、把成效落实,让调查研究“写实风格”蔚然成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在成效。写实“躬身入局”之姿,深入基层、走近民意,洞察“实事求是”之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从太行深处踏冰走进乡亲们的低矮泥房,到武陵腹地黑黢黢的木屋里闲话家常,再到大别山区翻山越岭看望老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躬身入局之姿,不远千里、风雨兼程,察民之所想、调民之所念、听民之所盼,为全党重调研、真调研、善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广大党员干部要想调得“深”、察得“实”,首先要“身入”基层,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脚步要轻、脚印要深,既走“规定路线”、又有“自选动作”,沉下身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调出“冒热气”“带露珠”“沾泥土”的“一手资料”;更要“心到”基层,沉淀“耐心”沟通交流,修炼“细心”查访实情,在吃几顿家常便饭、话几段家长里短中,暖暖心窝子、打开话匣子,做好百姓的“家里人”,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深入了解群众真实诉求和基层真实情况。写实“对症下药”之策,深研细究、探寻民计,谋出“避虚就实”之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调研工作中,唯有用对方法、精准发力,将时间与精力花在“刀刃”上,才能少走弯路。广大党员干部当活用“解剖麻雀法”聚焦症结,抽丝剥茧、追根究底,善于把握重点、抓住典型,同时注重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谨防钻入“牛角尖”。对于调研出的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拒绝“放之四海而皆准”式的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科学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牢记“高手在民间”虚心求教,学习孔夫子“每事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从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中听出群众的鞭策和警醒,提炼具有普遍性的意见和建议,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问题,在“拜人民为师”中拓宽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以“我将无我”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切实顺民意、纾民困、解民忧。写实“吹糠见米”之功,深检细照、改善民生,求得“实实在在”之效。作为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调研成果应融入日常工作,充分转化成解决基层痛点、难点、堵点的具体行动,决不能束之高阁、“停在纸上、落在会上”。广大党员干部当坚持“吃透上情”与“联系下情”相结合,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站位“国之大者”、着眼“民之关切”,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调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标准,让上级政策在调研成果转化中于基层“落地生花”“掷地有声”;坚持“调查研究”与“巡视整改”相结合,列出“问题清单”,更列好“整改清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一件接着一件办、一锤接着一锤敲,对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需持续用力的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加强跟踪问效,定期督查回访。在强化务实作风中,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擦亮问题整改成色,确保调查研究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走深走实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