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备计划【热选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资源配备计划【热选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资源配备计划【第一篇】什么是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是什么意思?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既包括主管人员的配备,也包括非主管人员的配备。二者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管理学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传统的观点一般把人员配备作为人事部门的工作,而现代的观点则认为,人员配备不但要包括选人、评人、育人,而且还包括如何使用人员,以及如何增强组织凝聚力来留住人员,这又同指导与领导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人员配备工作必须按照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即:组织目标和计划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现有的和预期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目和种类。通过对主管人员的需求分析,在征聘、选拔、安置和提升的过程中,利用外部的和内部的人才来源,同时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考核、训练和培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助于做好指导与领导工作,同样,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要求采取开放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在组织内部贯彻,反过来又和外部环境有关。组织内部因素应予以重视,没有适当的报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优秀主管人员。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阻碍组织正常发展。人员配备的原则要根据组织结构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配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人员配备原则。(一)因事择人原则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设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选取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并能按照要求从事与该职务相对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首先要求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下安排和设置职位,其次要求占据该职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二)因材起用原则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三)用人所长原则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四)动态平衡原则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人员配备的重要性在管理的五大职能中,人员配备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人,因此,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为:1.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组织目标的确定为组织明确了工作方向,组织结构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条件。但是,要真正实现组织目标,还要靠组织中最主要的因素——人,没有人的组织是没有任何活力、任何功能的静态结构,也就无从谈起指导与领导以及进行有效的控制。人是组织中蕴藏着极大潜在能力的最重要资源。在组织的所有人员中,最重要的是那些主管人员。主管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由此可见;主管人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管人员是组织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人物。因此,有效地为组织机构配备各级主管人员是组织活动取得成效的最好保证之一。大到国家一级的组织,小到一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主管人员配备的合当与否,都是与组织的兴衰存亡密切相关的。2.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人员配备的另一个重要性,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从事组织活动所需要的主管人员作好准备。正如在计划工作中指出的,计划是针对未来的情况,而未来的情况具有不肯定性,未来的主管人员都必须能很好地面向社会,适应由于先进技术应用而产生的、不断增大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组织内部活动造成的复杂变化。因此,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人员配备应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方法,要着眼于未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随机制宜的方法,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以满足组织未来对主管人员的需要。人员配备的原理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是指对主管职务及相应人员的需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主管人员的方法越是完善,主管人员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2、责权利一致原理:是指组织越是要尽快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是要主管人员的责权利一致。3、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4、用人之长原理:是指主管人员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5、不断培养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组织越是想要使其主管人员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是需要他们去不断地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资源配备计划【第二篇】一.全年主要工作(一)保障供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1、规范土地供应。一是做好国有土地使用权供应工作。目前,全市共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79宗,面积亩(其中涉及灾后重建的学校55宗,面积1509亩;医院13宗,面积亩;福利院6宗,面积亩;其它5宗,面积亩);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56宗,出让面积亩,出让价款亿元(其中:延长年限1宗,面积亩,价款万元;划拨转出让17宗,面积亩,价款万元;调整土地用途5宗,面积亩,价款万元;协议出让12宗,面积亩,价款万元;挂牌出让2宗,面积亩,价款万元;置换3宗,面积亩,价款万元;拍卖出让16宗,面积亩,价款万元)。二是认真开展我市基准地价修订工作。此项工作聘请专业人员编制,通过层层审查把关,能确保在年底完成城镇规划区及乡镇的住宅、商业、工业三类用地的分级、分区划分及基准地价标准核定工作。本次基准地价成果一旦批准,将用以指导全市范围的土地出让价格。2、保障项目用地。一是组织做好土地报征工作。已向省政府上报了202-年第一、二、三批乡镇用地的新增建设用地报批资料,共预计征收集体土地亩,新增建设用地亩。二是做好土地收储工作,为我市灾后重建用地提供保障作出努力。三是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立项工作。为保障用地有计划、有指标,今年我市抓住中央、省制定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用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灾后农房大面积重建的机遇,下大力气在全市13个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市挂钩项目立项资料编制上报工作,现已通过省厅审查,项目实施后可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用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依法实施征地拆迁补偿和农户安置。一是严格执行《什邡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和《关于灾后重建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标准,把好政策审查和落实两个关口,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保证了农户利益不受损失。目前,全市完成征地总面积亩(耕地亩,非耕地亩),涉及4602人,其中城市规划区内亩,城市规划区外亩。审核乡镇征地拆迁补偿费万元。二是抓紧落实了我市“一线五片六点”重点工程、成绵高速公路复线(什邡段)及灾后重建两路口铁路货场扩能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了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是积极推进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定程序开展工作,其中物华西苑21号楼全面竣工,已于10月上旬进行了初验;物华南苑A区房屋建设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安装和配套设施修建,B区建设工作也已进入前期准备;城西小区一期已完成70%的土建工程;物华东苑已入场施工;城北双泉、义桥两处安置房建设项目已准备进入工程量清单编制阶段,并将尽快进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六个项目完成共可安置拆迁户5699户,13173人。四是积极做好城南搬迁安置房一、二期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今年共为180户安置户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为确保城南小区稳定做出了努力。(三)做实民生,灾后重建项目落实到位。1、服务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一是开展生态修复,做好灾毁耕地应急修复扫尾工作。对该项工作的备案材料作好进一步的梳理规范,督促有关镇进行整改,对耕地修复补助资金的安排使用进行监督指导,着力加强对灾毁耕地应急修复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二是抓好因灾失地农户调地经费补助到位工作。按照《什邡市因灾失地群众返乡安置调地补助费方案》文件要求,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给我市的万元失地农户安置调地经费已由市财政局拨付到了全市各镇。对全市3315户(9374人)因灾失地农户中的1229户异址重建农户实行了调地补助,享受调地补助政策的因灾失地农户已全部完成了农房重建工作,现农房入住率达到了100%以上。2、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复垦。一是大力抓好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推进工作。全市灾毁耕地整理复垦项目11个,整理规模万亩,目前已恢复受损耕地91190亩,修建农村道路97743米,修建农渠83671米。其中:师古镇苏家桥村、南泉镇和兴村、马井镇同心村3个土地整理项目已完工,这三个项目平整土地亩,整治道路58条(44599米),整治沟渠53条(33392米);元石镇花桥村、师古镇中龙村、师古镇青林村3个项目已开工在建,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年底完工;师古镇慈山村、湔氐镇白虎头村、湔氐镇文昌村、南泉镇团结村、南泉镇南阳村5个项目已开工在建,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0%,年底基本完工。二是积极开展废旧宅基地复垦工作。在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国土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什邡市农村废旧宅基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于今年3月开始,在全市4个镇(南泉、湔氐、红白、师古)开展了废旧宅基地复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经市废弃宅基地复垦领导小组成员充分酝酿、研究,最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工作实施意见、验收标准和操作流程。通过在全市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及专项培训工作,我市废弃宅基地复垦工作于今年9月初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目前全市已完成复垦7000余亩,并力争在202-年5月12日前全面完成复垦任务。3、抓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是组织编制了《什邡市202-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并严格落实了值班制度、监测预警制度、灾情速报制度、群策群防等制度;明确了防治任务和防灾责任人;确定了蓥华镇瓦窑坪滑坡等30处地质灾害重点防御点。二是加强了宣传、警示、监测力度。今年共计发放了宣传资料、宣传画200余份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800余份,增补了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警示牌7个,落实了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100名,完成了全市4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及42个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恢复重建任务。三是定期、不定期的开展了地质灾害巡查和排查工作,会同相关单位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再排查工作,对发现的5处威胁集中建房点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应急排危除险工作。四是扎实推进了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进度。目前,3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33个项目),勘查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8处已进入施工阶段,完成总工程量约43%;3处完成财评工作;5处正在申报开展招标工作的前期审批工作;另有18处隐患点勘查为稳定,取消工程治理。同时还聘请了8名西南科技大学地质专业的学生作为项目业主代表24小时对已开工治理项目进行现场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五是反映迅速、措施得力,科学应对重大地质灾害。“”洪灾致使我市红白、蓥华、冰川、洛水和湔氐5镇共诱发了19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达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