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方法论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经济研究方法论》讲义第一部分一般概述一.为何学习本课程?硕士论文、研究选题、研究过程、怎么做、实践的先导通过对研究过程的正规学习,可以增进研究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应结合对研究过程的完整讨论,结合对“研究”所作的定义,而给一个格式定义。要明确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既不是经济学方法论或科学哲学,也不是研究的工具和技术。二.学习方法论的理由:方法论是指处理问题和从事活动的方式,它构成了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一段途径或路线,而不是告诉我们如何完成任务的具体细节。具体做法是方法和步骤,而不是方法论。学习方法论的主要理由是,它为形成新的可靠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已经受过时间检验并已被证实的手段,而这些被积累起来的不断扩大的具有可靠性的认识便构成了科学。学习是“知”,了解方法是“行”的前提。很多人从事职业经济学研究,但并不知道如何从事研究,这仅仅能从发表文章看出。学习本课程旨在提高人的从事经济研究的熟练性和有效性。三.读者的规则:假定掌握了经济学(宏观、微观、资源、农业经济学等)假定掌握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假如有从事经济问题研究的动机假定已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开始学习研究方法论,还应具备一些品质:一是批判性的思考:提问、审视二是不可走向极端:鸡与蛋的故事结合能力是经济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它包括从众多概念、事实和前人所作的研究中进行挑捡、选择的能力,以及对与一个特定的问题有关的众多要素进行选择和结合的能力、创造力。三是心理和感情的成熟:经历、阅历、热爱四.本门课程的教学安排怎样学,讲解方法:理论教学+范例示意+自学+开放式交流组织讨论,分头指导。五.关于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论的一般概念研究:《韦伯斯特大学生词典》1997年定义:2认真地调查或考察,特别是针对事实的发现和解释所进行的调查或试验,根据新的事实对已接受的理论或法则进行修正,或将这些新的、已修正过的理论或方法运用于实践。安德鲁和希德不兰德定义研究为:“人类增长知识的有规则的程序”。特威坦:“对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途径的应用”。研究不是偶然发现、不是数据收集、不是在图书馆查找已出版的研究成果。——研究是寻求解释:当一个变量变化时会发生情况,我们希望知道它是如何发生和为什么发生的。——研究是一个过程:研究是相互影响的,脱离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或其他研究者和合作者的激励,研究就无法进行。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从一种观点看,每一项研究活动在某些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因而要求为这种活动进行具体的计划。研究的分类: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在一个专业或研究领域确定或建立基本事实和关系。应用研究:为获得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信息所进行的特定研究,它是有明确目标的研究。二者区别:基础研究不大强调它在“现实世界”中政策和管理问题的应用;应用研究则对那些最现实的问题进行研究。2.专业基础研究、专题研究和对策研究专业基础研究——指定为提高科学水平的研究,它详细研究专业内的理论、基本关系以及分析的程序和技术。专题研究——对一批决策者感兴趣的一批实际问题的研究。如资源经济学、生产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由于它从其他专业中吸取信息和思想,因而专题研究本质上属于多学科研究。对策研究——为特定的决策者解决特定的问题的研究,对决策主体提出建议。3.分析研究与描述研究分析研究:确定为什么是那样或如何是那样。描述研究:是结合试图确定、描述或识别是什么。基础研究专业基础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物科学人文科学研究3应用研究专题知识发展基础知识含义研究制度、人力资本技术开发对策知识适应性研究支持研究制度、人力资本技术和知识转让使用使用注:研究、知识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定义:“方法”一词源于古希腊,表示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的途径和理论。1.我国最早提出“方法”一词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墨子在《天志》中将方法归为“度量方行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方法演变成作任何事情所需要的手段和办法。2.黑格尔《逻辑学》这样描述的,“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方法桥梁”)黑格尔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给出了方法一词极富哲理的定义,即,方法是手段,是工具,是思维方式。3.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对某些步骤的详细说明。这些步骤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按规定顺序进行的。”总之,可认为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取的手段、途径和活动方式。方法的特征:1.方法和任务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的,就要求有不同的方法。2.方法与理论相联系。针对研究对象,运用已用理论,还同人的世界观、哲学观、社会观、政治观等相关理论知识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法是人类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思想体系,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化。3.方法和人的知识思维方式是联系在一起的。方法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以特定思维结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是保持其特殊意义的知识体系。它随人的思维方式变动而变动,它的理论过程又以思维的工具意义而表达。4.方法与实践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的,极富有创造力的4实践活动,是主客体关系的范畴,是一种人类以知识形式创造的思维工具。方法论它是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种工具性很强的专门学问。方法论在许多场合是用来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这和方法完全是同义的词。但方法论内涵比方法更为广泛,指对论证一门学科概念、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研究。朗纳《哲学词典》(1983年)将方法论定义为:对那些总是指导着科学探索的推理和实验原理及过程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组织。我国对方法论的定义是从认识角度,总结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探讨各种方法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概括出关于方法的规律知识。方法论是指在给定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般途径的研究,探索的一般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科大逻辑结构及其合理性;(结构)学科知识增长模式;(知识)学科知识与给定领域之外的知识相互作用。(关联)孔德(法国哲学家):以实证研究为代表,有很深很广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其研究方法大多直接来自实证哲学。进入20世纪后,科学哲学进一步发展,其方法论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科学家的重视,促进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正日益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这一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方法论研究的纵深发展。”六.经济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对方法论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自由,认为科学研究中不存在共同的一般的方法,因此没有研究方法论的必要;有些认为,科学及相关学科是否需要方法论要依学科性质而定,如观察、实验可以研究和总结,而对于一些思维过程比较复杂的,除了逻辑推理过程可以进行方法论研究外,别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有一些人对方法论研究有不恰当或不合理的要求,认为研究方法论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也是不正确的。要知道,科学方法论提供给我们的是一般性的方法论原则,而不是具体方法本身。研究意义学习方法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研究的手段和工具,它提供了组织、计划、设计和实施研究的基本原则,它为形成新的可靠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已经受过时间检验并已被证实的手段,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作用方法论是改变人们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科学内部逻辑结构研究中提出的证实、证伪、划界标准等概念改变了科学及其他社会学科大研究思维;在科学发展领域概括的思维框架结构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后,促进了这些学科的思维方式革命;同时,方法论的研究及其广泛应用还促进了科学与社会的互动。5七.经济学方法论概述经济学方法论是现代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倾向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同经济本身的特性和进展密切结合,注重经济研究过程以及经济分析中的方法论;二是运用现代科学哲学方法论思想研究经济学方法论问题。从科学哲学角度定义经济学方法论,它是一门有关经济理论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和规则的学问,是科学哲学运用于经济学的学问。它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科学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探究经济学家的思维结构和分析方式,围绕经验归纳、抽象演绎、证实、证伪、范式、研究纲领等方法论观点展开。它直接涉及经济观察、社会调查、数理统计、心理分析等方法,以此为基础,形成静态和动态研究方法、宏观和微观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等。到了本世纪还包括与现代科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新型研究方法,如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协同学方法等。同时,在经济技术方法中还纳入了经济管理方法,包括经济社会管理方法、经济技术管理方法、经济民主管理方法等。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史表明,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前,西方经济学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研究和争论,经济学中使用的方法大多从哲学和科学中直接借用。自1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掀起过几次方法论争论的大潮:第一次,始于19世纪80年代,由门戈尔和施穆勒挑起,广泛争论经济理论分析中应采用抽象演绎法还是历史归纳法,此次论战长达30年之久。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经济技术方法论革命,期间,投入产出分析、经济计量方法、博弈论、线性规划等得到广泛应用。第三次,是由保罗.萨缪而森和米儿顿.弗里德曼发动的,他们引用现代科学哲学的方法观点,就经济理论的现实性检验标准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方法论之争。第四次经济学方法论研究高潮,使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进入了成熟期,发生在80年代,方法论和方法论史的著作犹如雨后春笋,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研究程度,形成了方法论研究的完善理论体系。我国目前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运用科学哲学方法论研究经济学问题还没有形成最初的理论框架,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学研究的水平。我们应加强对经济知识到形成、历史发展和增长方式中的具体操作程序下功夫研究,形成实用性强的方法,促进我国经济理论发展。第二部分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一.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一)科学、理论、与认识真理的途径1.科学(1)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以范畴、定理、定律等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类,加上贯穿各学6科大哲学和数学。动态的概念:增加、扩大上述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象必须是事物内部的客观联系,方法必须合乎逻辑,必须系统化。2.理论(1)概念、原理的体系,概括地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2)对客观现象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暂时的解说,尚未被推翻到假设科学的任何理论本身应当是原则上可以被新发现推翻的,因而本质上就是假设。从原则上就无法推翻的命题不是科学,而只能是宗教信仰。经过无数次试伪,特别是经过无数次系统检验仍然无法推翻到假设就被接受为理论,直至被推翻为止。反映认识过程度局限性和被推翻到可能性,理论可分为内核和外围。3.认识真理的途径增加、扩大现有知识体系的科学方法,包括归纳、演绎和类推,原则上是通过某种系统的方法从已知的事物出发去获得有关未知事物的知识。(1)归纳——(19世纪中叶)从不带偏见、没有先决条件的事实出发,通过归纳形成统一规律,进一步再归纳为更广泛范围内适用的理论,与事实对照、验证。归纳可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不能保证所形成的统一规律和理论的可靠性,而完全归纳则已将全部对象包括在内,可以得到已知对象某些尚未被认识到具体知识,但无法得到全新的知识,不能认识未知事物。事实上不带偏见和先决条件本身就是一个问号,最低限度必须对归纳的对象和其他事物的本质区别能够明确区分,否则根本无法进行归纳。(2)演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从至少一条普遍规律(大前提)和一组初始或边界条件(小前提)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演绎最初被用来证真。但是,证真依赖大、小前提到真实性,而且只能确认认识对象在已知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它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与那些已知的知识相符,不能提供全新的、未知的知识。一旦演绎被用来证伪,情况就发生变化,即被用来检验前提的真实性,比较解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