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识经济与创新”专题美国新经济•一、什么是新经济•二、新经济的出现•三、新经济形成原因•四、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五、美国新经济崛起的制度因素•六、新经济与创新•七、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八、美国新经济前景展望•九、美国新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一、什么是新经济•所谓新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化为标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大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新经济”是美国人在分析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时首先提出来的新名词。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第一,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低谷,持续增长,已经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记录,并且在一观有条件下,无法预测目前美国经济的这一轮增长将在何时结束。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出现了难以预测的超长增长的新经济周期。第二,美国经济目前的这一轮增长还具有高增长率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同时并存的新特征。第三,美国经济目前的这一轮增长与美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例如,美国的信息产业在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就业人数大量增加、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和产品功能大量增加。美国经济出现这些新现象,是过去的经济理论难以解释清楚的,甚至是与过去的经济理论相反的,所以一些美国人提出了新经济概念,并且逐步在全世界流行。目前国际上对“新经济”的解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七种:第一种,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第二种,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这两种说法,都是把“新经济”解释为一个时代的概念。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在21世纪全球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或两个小的时代:21世纪上半叶是信息经济时代,下半叶是生物经济时代。二者都从属于知识经济时代,只是在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主导技术、主导产业有所不同而已。•第三种,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的经济”或“经济全球化”。这是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的说法。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新经济指的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第四种,“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它的对立面是“传统产业群”(即所谓“旧经济”)。•持这种观点者人数较多,国际国内的一些企业界人士多持此种观点。他们把“新经济”解释为一个产业概念,用以形容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而与旧有的传统产业相区别。•第五种,“新经济”是一种以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一高两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或经济模式。•这是美国《商业周刊》在1996年12月提出“新经济”概念时的原意。由于它是始立论者的原意,因此要多作一些剖析。•幻想:大家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它从1991年3月至2000年6月,共持续了9年零4个月。•它比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另一个繁荣期(8年零10个月)还要长一些,而且是一种“一高两低”式的繁荣。•美国《商业周刊》在1996年为这种繁荣现象所鼓舞,认为这是美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种新模式,故称之为“新经济”。•“新经济”概念出笼后,在一段时间里,曾有少数美国学者产生了一种幻想,认为美国也许能够从此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即“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的支配,而长期繁荣下去。•幻想破灭:从2000年7月起,美国经济从繁荣景气中跌落了下来,一步步跌入低谷。2000年第三季度,经济仅增长2.2%,第四季度仅增长1.0%。这已不是什么“高增长”,而是典型的低增长了。从2001年3月起,美国经济更进一步陷入了零增长和负增长状态,2001年第二季度仅增长0.2%,第三季度为负增长。•2001年以来,美国失业率逐月上升,“9.11”事件后加快了上升速度,至2001年12月份,已升至5.8%。这已不再是什么“低失业”,而是较高的失业率了,并且正在向失业率的警戒线靠近(按:国际公认的失业率警戒线是6%,当失业率超过6%时,就会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说,美国长达9年零个月的“高增长、低失业”的繁荣期已经结束了,转入了“负增长、高失业的衰退期,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再次降临到了美国的大地上,所谓“新经济”、“新模式”已经结束了。•客观事实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经济周期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第六种,“新经济实际上从来没有开始过,它只是一段不合理的繁荣期。”•这是英国学者蒂姆·康登的看法。英国首相布莱尔说得更爽快些,他在2001年9月11日的一次谈话中说:“我的论点很简单,那就是没有所谓‘新经济’。”•第七种,“新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泡沫经济。”•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的看法。★这两种看法都是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的。他们或者是不承认“新经济”的存在,或者是认为“新经济”并不新,无非是一种泡沫经济而已。这两种看法,前几年是不大被人们重视的,然而客观事实却证明了他们言之有理。二、新经济的出现•从实际情况看,新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具有必然性。•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严重困境。•一方面,石油价格暴涨使严重依赖物质资本投入的美国经济难以为继,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的失灵更使美国经济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滞胀特征。•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迅速下降,特别是美国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明显的劣势地位。这种状况迫使美国进行深刻的反省,既寻找自身的原因,又虚心向外国特别是向日本学习,同时大胆地实现理论、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从总体上看,美国的创新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特别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政府强调企业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强调员工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如果说持续的经济滞胀是迫使美国进行创新的最大压力,那么充分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就是美国进行创新的最大动力;•二是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并且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科技创新。•企业特别重视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加快技术升级的过程,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研究型大学创造各种条件,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特别重视具有产业化运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工作,许许多多具有创新意识或创新成果的“知识家”成为科技创业型企业的创业者,或者是富有冒险精神的新型资本家;大量的风险资本源源不断地投人到科技创业型企业,甚至政府也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十分积极地孵化科技创业型企业。•因此可以说,美国的新经济是在过去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制度、政策、技术等面临极其严重的发展危机,通过各种性质和各种形式的创新,逐步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并且在事实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三、新经济形成原因•(一)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新科技革命是“新经济”产生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有创见性的技术革新是经济进步的动力。•理论界有许多人从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着手,认为在工业时代的资金(风险资本)、场所(证券市场)和需求(新时代期待)的基础上,规范的、成熟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以信息技术、通迅技术革新为纽带和先锋,成功的掀起了包括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的第四次科技革命。•2000年6月5日美国商务部发表的《数字经济2000度报告》中指出:1995年—1999年美国实际GDP的30%来自科技革新(IT产业)。•此外,新加坡、韩国等国认为势必要抓住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积极提倡科技兴国,努力实现向“新经济”的转轨。•(二)周期概念的推波助澜•关于“新经济”周期说的观点不一。——有人持“经济周期消失论”,如英国经济学家艾伦·赛李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新世界”,“它不再是一种周期现象,这是彻底变革的结果”;——有的人坚持“周期缓和说”,如伯克利大学教授史蒂文·韦伯认为“生产和消费全球化环境下出现的就业和财政上的变化,减少了发达国家的不稳定”,“世界不同地区生产布局和更大的贸易自由也使用权经济更稳定,一国范围内经济活动不再存在”;——也有“长周期证据不足说”,如克鲁格曼、伯特奈罗、杰勒德·贝克在《金融时报》中认为90年代美国的经济奇迹只能用通货膨胀间隔更长、失业不高来解释。•总之,周期说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约定和塑造了“新经济”的内涵和模式,周期性是任何形式经济的一般内在规定性,离开周期理论,“新经济”就会失去它合理存在的理论根基。•(三)知识经济的作用•“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知识正在逐步成为取代资本和其他要素的软资源。•“新经济”的核心必然是由生产实体产品的经济转移到奠基于知识的生产和运用的经济,知识即脑力运转时间而非机器运转时间实现了非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以微软勃兴为标志的知识经济使经济社会进人了生产、消费的新时代。同时也体现在运用知识对传统经济模板的革新,促成产业结构的“软化”和进一步升级换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传统制造业比重下降,实现了经济的知识化着陆。•总之,以知识为根本动力的“新经济”将产生全新的企业模式和创造价值过程,进而导致发展一种新的知识化工作定义,经济将由此步入新的发展层次和持久繁盛的增长循环。•(四)“二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虽然有很多人不承认现在己经进人了互联网时代,但无可否认,互联网所导致的信息渗透已浸人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改写了经济社会运行的部分规则,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化,经济运行程度更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获取利润,世界市场和各个国家的经济行为主体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信息渠道建设,这也是新经济所体现的一个鲜明特点。•这也是美国、日本等国学者普遍提倡的观点,即“新经济”源于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美国学者马丁·卡诺伊认为“信息革命是新兴体系的物质基础,‘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成为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多数学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孕育了“新经济”成长的基因,它使“新经济”中的技术因素大大突出。•从市场、企业等因素来看,20世纪资本主义正趋瓦解和再创造,企业与传统资本主义在层次、概念上更倾向于建立世界标准化的企业新模式,全球市场体系趋于建立。•(五)结构性变化导致经济本身形式和内在机制的变化•“新经济”实质是一种结构变化。•格林斯潘认为“我们的经济得益于生产率的结构性提高”。•日本学者认为日、美、欧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新经济”的结构转变,其中资金、技术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结构性变化包括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的上升,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下降等因素都促成了“新经济”的出现。•“新经济”也是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结构性融合的特殊现象,经济领域中的消费、通讯和娱乐都发生了连锁反应,构成了经济过程的整体互动和变革。•四、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一)“一高两低”现象•“一高”即经济的高增长率,“两低”即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美国经济在走出20世纪90年代初的衰退后经历了两年多的蹒跚复苏,1993年以后开始真正的扩展。1995年以后,经济的扩展势头越来越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连续超过4%的高速增长,同时失业率却持续走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低失业率并没有带来高通货膨胀。•(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高实际GDP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的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支撑力就是生产率的加速增长。•新经济的知识基础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1995年以后,美国的生产率加速增长,1995——2000年平均增长3%。•(三)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和私人固定资本投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经济增长强劲和就业率的提高,个人实际收入也逐步增长。私人固定资本支出是推动GDP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四)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美国90年代的“新经济”概括地说是信息化、全球化的产物,但是政府政策在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不是由政府事先设计出来的,但是在“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了,但是政府在为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创造必要的政策与制度条件方面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五、美国新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