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课程代码:(00183)教师:(吴义强)第1章绪论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西方经济学按照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应的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一、宏观消费者问题二、微观消费者问题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宏观消费问题是从宏观角度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1、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总需求的变化。研究消费需求与总需求的关系,目的是从总量把握消费需求,以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宏观消费结构对总体经济发展最明显的影响作用在于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静态的看,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动态的看,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有制约作用。合理的消费结构是指符合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3、消费与经济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消费结构既要反映经济水平提高所带动的消费水平提高,又要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二、微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问题是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消费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劳动供给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三、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1、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2、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认识威廉•配第:(最早研究消费问题)他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手段是通过赋税减少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主要观点:观点:节约为资本积累2、法国古典经济学家的认识魁奈:重农学派代表,他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认为农业提供生活必需品,工业生产奢侈品,而必需品的消费增加财富和收入,奢侈品不利于财富与收入增加,因此他主张减少奢侈品生产,保护农业,以保证必需品供给。观点:多生产生活必需品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认识的历史演变二、庸俗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1850-1930)庸俗经济学: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商品具有效用,效用就是消费者感觉的需求满足程度,效用越高,越需要,则需求量就高,市场均衡价格就高,因此,供给量就会增多。如果效用低,则需求量就小,则市场均衡价格就低,则供给量就小。消费者感觉决定价格,而不是劳动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代表人物及其观点马尔萨斯:贵族僧侣阶级代表,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他错误的认为只有贵族和僧侣阶级不从事生产一味消费,能有效地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认识的历史演变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如: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等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是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也是最早提出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的经济学家,他的政策主张对于暂时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很强影响。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认识的历史演变四、马克思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分析首先,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发展的速度决定消费提高的速度;生产决定着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生产创造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对消费对象的需要。其次,消费对生产也有巨大的制约作用或说积极的反作用。生产的根本目的为了满足消费,是以消费为最终的归宿,因地,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的必要,所以说,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社会再生产分成四个环节,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一个独立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认识的历史演变一、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家庭、团体。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经济活动,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是与消费有关的人的经济活动。该活动的一般特征是:消费者在获取了可支配的经济资源(收入、时间)后,通过一系列的消费和投资决策,最终将这些资源分配在不同的用途上,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消费者的行为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消费与储蓄的分配)2、消费者资源的再次分配(各大类消费商品的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决策(具体商品的购买)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二、消费者行为的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自身满足程度的最大)2、习惯性(行为方式受过去习惯的影响)3、不可逆性(消费水平的不可逆)4、示范性(受周围人的影响)5、复杂性(是个人特征、心理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谢谢!第2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一我们所研究的消费1.消费的定义消费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劳动力和劳务进行消耗的过程。2.消费的分类(1)生产消费:也叫中间消费,是为了生产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和劳务。(2)生活消费: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过程。生活消费属于最终消费。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二预算约束所谓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组合。例如:某一消费者的所有收入是每月2000元,这一收入就是他的约束收入。假定有两种商品X和Y,它们的单位分别是100元和5元,下图即为该消费者的个人预算约束集。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10020030040005101520XYABCFE预算约束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M,商品X的单价为P1,而商品Y的单价为P2,那么预算约束线表示为:M=P1Q1+P2Q2其中Q1,Q2分别表示购买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一)预算约束的变动预算约束变动的原因:价格的变动和收入的变动。1.价格的变动我们只讨论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图中横表示商品X,纵表示其他商品。随着商品X价格的变动,预算约束线会围绕着E点发生旋转,当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左转动;当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右转动。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01012203040400300200160100商品X价格为200元时的预算约束商品X价格为100元时的预算约束商品X价格为50元时的预算约束HFGABE其他商品X•2.收入的变动010152030600450300200150收入为1000元时的预算约束线DC其他商品X400EABF收入为2000元时的预算约束线收入为3000元时的预算约束线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收入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地向外或向内移动。当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同时变化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和截距会同时发生变动,此变动可以分解为平移和旋转。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因而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一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1.正常商品一般地,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量会增加。这种消费费承受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之为正常商品。2.低档商品当收入增加时,有个别商品的消费反而下降,这种消费数量承受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称之为低档商品。第二节收入与消费二需求的收入弹性1.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2.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三预期收入预期收入(又叫未来收入),即消费者对自已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它能够调节消费者在两项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第二节收入与消费一需求曲线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第三节价格与消费201280商品X需求50100200商品X的价格ABC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替代效应减少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下隆时,替代效应会鼓励消费者增加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收入效应:指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而收入不变,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便下降了,这就是价格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价格上升的商品在人们的偏好的商品组合中占有多大份额。第三节价格与消费二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对于低档商品来说,当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仍促使商品的消费增加,但收入效应的作用却相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者相比较,谁的作用大,那么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的走向就由谁来决定。一般来说,替代效应的作用会更大一些。但有个别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大到超过了替代效应的地步,因而它们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这种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第三节价格与消费三替代品与互补品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隆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第三节价格与消费AEFCB咖啡茶叶茶叶价格增加前的预算约束线茶叶价格增加后的预算约束线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第三节价格与消费AEFCB球球拍球拍价格增加前的预算约束线球拍价格增加后的预算约束线3.如何判断两种商品是相互补充还是相互替代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价格的上升就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这就是替代品。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价格的下隆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这就是互补品。第三节价格与消费四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这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的变化。这种情况被称为弹性充足或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下隆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的增加,因此,企业通常会通过隆价来增加收益。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表示需求量的变化正好等于价格的变化。这种情况被称为弹性为1或等1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变化价格不会引起总收益的变化。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这表示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这种情况被称做弹性不足或缺乏弹性。这种情况下,价格的下降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小增加,因此降价会减少企业的总收益。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无穷大。这表示价格的微波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无穷大的变化。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被称为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接受市场的价格,而不能以高于或低于其的价格来销售。5.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0。这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这也是一种极端的情况,被称为完全无弹性。第三节价格与消费一边际效用递减1.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2.测量效用的方法测量消费者为了获取某种商品组合愿意支付的金额,即支付意愿。3.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二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第四节效用一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根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相对永久的同类人群。美国社会学家埃德·沃纳将美国社会分为六个阶层(1)上上层,占总人口的1%不到;(2)下上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