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放射管理制度档案【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放射管理制度档案【4篇】”,供您参考阅读参考下载。放射管理制度档案【第一篇】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2/6放射管理制度档案【第二篇】1、各单位的放射源要指定专人保管。每月自查一次,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每年核查二次。2、所有的放射源要编号,并在存源的容器上贴上标签,内容包括:核素名称、活度、出厂日期、出厂号、理化状态。3、建立放射源财目,内容包括:编号、核素名称、测定日期(年、月)测定活度(毫居里)、购源日期、含源设备、所属部门、用途、借入借出记录、核查情况。4、放射源使用完后,必须存入保险柜中,做到账物相符,检查相关指标合格后,入库消帐。5、所使用的放射源要退役时,必须事先向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提交书面申请,内容包括:退役的原因、核素名称、活度、测量日期、购源日期、单位名称、保管人。经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由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集中处理。1、放射性事故按其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他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管理失职或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技术事故:指以设备质量或故障等非人为因素为主要原因的放射事故。其他事故:指除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外的放射事故。3/62、射性事故按类别分为:一类: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二类: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三类: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3、发生放射事故后,肇事单位必须及时向放射性防护室报告并采取妥善措施,减少和控制事故危害和影响,并接受监督部门的处理。4、处理放射事故时,应当首先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撒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5、发生工作场所、地面、设备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首先确定污染的核素、范围、水平,度尽快采取相应的去污染措施。6、发生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时,肇事单位应立即报告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马上逐级上报南阳市卫生防疫站、市公安局,并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迅速查找、侦破、尽快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7、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要及时收集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并及时上报给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以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国家财产及公众的安全。8、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模型实验、生物和物理检测、事故现场样品分析等方法迅速估算人员的受照剂量。9、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05sv者,应给予医学4/6检查;对一次受照剂量当量超过0.25sv者,应及时给予检查和必要的医学处理。10、发生放射性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卫生部公安部《放射事故管理规定》中第五章罚则酌情处理。放射管理制度档案【第三篇】1、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2、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3、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4、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5、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6、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7、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5/68、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9、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10、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11、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12、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13、x线摄影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放射管理制度档案【第四篇】放射科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工作人员衣帽整齐,工作场所整洁。在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3.保持室内整洁,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每日对地面、物表进行湿拭拖擦,如遇污染应用含氯消毒剂拖擦,空气紫外线消毒或用消毒机进行消毒。4、各种仪器应每天清洁,如接触传染病患者后,接触部分应以75%乙醇擦拭。5、调钡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6、各种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可复用的由消毒供应室统一供应,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6/67、传染病人检查后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患者如为呼吸道传染疾病,则须采取空气、飞沫隔离,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并遵照隔离技术执行。如为接触隔离患者进行体检,必须遵循接触隔离预防措施。8、进行介入(治疗)手术时,应按手术室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9、做好职业防护,接触开放性伤口时,应戴无菌手套。10.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