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四章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几个基本假设:1、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2、生产要素没有充分利用;3、价格水平不变;4、储蓄都是由居民户进行,投资都是由企业进行,资本不存在磨损,因此,GNP=NNP。宏观经济学消费开支(货币支出)产品和劳务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劳动、土地、资本财货和企业家职能的供给工资、租金、利息、企业利润等货币收入金融媒介储蓄投资宏观经济学第一节两个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一、两个部门经济的特点假定一个经济社会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只存在居民户和企业两大部门的经济模型。由于不存在政府和税收,所以国民收入也就是可支配收入。居民户和企业的关系★从实物流量看★从货币流量看在两个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关键之点,在于消费支出加投资支出是否等于总产出(总供给),或者说储蓄是否等于投资。即只有当C+I=C+S或S=I时,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水平。宏观经济学二、总支出函数(AggregateExpenditureFunction简称AE)1、AE函数与AD函数的区别西方经济学认为,区分计划支出和实现的总支出十分重要,因为正是二者在量上的差距引起的供求关系的变动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均衡状态的实现,从而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2、计划的支出计划的支出实际的总产出(AS)≡实现的总支出(AD)C(60)+I(60)100AEAS≡AD计划的总支出无法实现C(60)+I(20)100AEAS≡AD不自愿的存货增加C(60)+I(40)100AE=AS≡AD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I=S(i=s)的含义是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I≡S(I=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的存货投资)始终等于储蓄,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指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宏观经济学3.投资函数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比较复杂(如,预期的利润率、利息率、投资风险、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明、国民收入的变动等等)。在此,假定投资支出是净投资,而且是一个不随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常数。①自发的投资支出②引致的投资支出③诱发的投资支出宏观经济学4.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反映的是计划的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国民收入或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或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包括APC与MPC。宏观经济学算术方法说明可支配收入(Yd)计划消费(C)APC△Yd△CMPC0100400500100020003000400010018042050090017002500300001.801.051.000.900.850.830.8310030010050010001000100080240804008008008000.800.800.800.800.800.800.80dCAPCYdCMPCY宏观经济学几何方法说明代数方法说明0dCCbYC0表示可支配收入为零时的消费支出,叫做自发的消费b表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公式的含义:计划的消费支出量等于自发的消费支出量加引致消费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或消费曲线的特点:①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Yd=C;②在低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曲线位于450线之上,YdC,过剩的消费支出由以前的储蓄或借债解决,存在“负储蓄”;③在高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曲线位于450线之下,YdC,可支配收入大于计划的消费支出的量就是储蓄;④消费曲线总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具有正的斜率。宏观经济学结论:①在收支相抵点,APC=1;在低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APC1;在高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APC1;APC的值即为原点到消费曲线某一点的射线的斜率。②MPC在任何可支配收入水平都是大于零小于1。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之谜:短期消费曲线和长期消费曲线上表现出来的差异LC=bYSC2=C0+△C0+cYSC1=C0+cY△C0C0ADBHY1Y2△Y1.短期中自发消费支出大于0,长期中自发消费支出等于02.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3.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短期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4.短期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在收入Y的提高过程中保持不变宏观经济学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随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向上移动,则APC可能保持稳定。为什么在收入提高时自发性消费会增加?因为影响消费支出的非收入因素起在作用。(1)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财富也在积累。(2)长期内,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转移。(3)老年人的收入呈下降趋势,但消费支出下降相对较少。(4)长期内,新的消费品不断出现,而且被越来越多的居民认为是一种“必需”的消费。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的理论发展:①J.S.Duesenberry(杜生贝利美国)相对收入假说②M.Friedman(弗里德曼美国)持久收入假说(恒常收入说)③F.Modigliani(莫迪利安尼美国)财产——终生收入假说宏观经济学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收入有两层含义:1.消费的示范效应:某家庭或某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或其他消费集团而言,在总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2.消费的棘轮效应:过去收入,尤其是过去高峰收入,对当期消费有重大影响,即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支出迅速提高;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支出下降十分有限。“能上不能下”宏观经济学因此,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沿长期消费曲线随之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沿短期消费曲线作有限的减少,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增加。宏观经济学持久收入假说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取决于短期收入,而是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一个如何估算长期收入的方法,并使理论研究易于进入实际应用领域。该理论认为短期收入是经常变动的,但该期消费并不是随着短期收入的波动而波动,而是呈现某种“惯性”。当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有很小程度的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有很小程度的下降。当期收入水平变化,对当期消费支出只有较小的影响;只有当预期长时期内收入水平有所变化,当期消费支出才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宏观经济学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这一观点在持久收入假说中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新构建的概念:持久收入、暂时收入、持久消费、暂时消费。经过分析,持久消费单纯地受持久收入的影响,实际消费取决于持久消费。宏观经济学财产——终生收入假说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预期的终生收入。预期的终生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WL)和预期的年平均劳动收入(YL)两个因素。为使一生消费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倾向于将终生收入平均分配于各年,使各年的消费支出都相等,即C·NL=YL·WL该假说还认为消费支出还取决于家庭所获得的财产数量,并把这一因素纳入整个分析之中。并认为财产有两个来源:一是过去的储蓄;二是从其他渠道如接受遗产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宏观经济学5.储蓄函数储蓄是指没有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即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剩余。储蓄函数反映的是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与APC和MPC相对应,包括APS和MPS。宏观经济学算术方法说明可支配收入(Yd)计划的消费(C)计划的储蓄(S)APS△Yd△SMPS01004005001000200030004000100180420500900170025003300-100-80-2001003005007000-0.80-0.500.000.100.150.170.171003001005001000100010002060201002002002000.200.200.200.200.200.200.20dSAPSYdSMPSYAPC+APS=1MPC+MPS=1宏观经济学几何方法说明算术方法说明00(1)dddYCSCCbYSCbY-C0表示可支配收入为零时的负储蓄1-b表示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公式的含义:在任何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储蓄量,是在可支配收入为零时的负储蓄加引致储蓄宏观经济学储蓄函数或储蓄曲线的特点:①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储蓄为零;②在低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储蓄曲线低于横轴,负储蓄的大小决定于收入轴高于储蓄曲线的垂直距离;③在高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储蓄曲线高于收入轴,正储蓄的大小决定于储蓄曲线同收入轴之间的垂直距离;④储蓄曲线总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具有正的斜率。遗产对于储蓄的影响宏观经济学6、两个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宏观经济学三、两个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水平均衡的条件1、收入—支出法(Income–ExpenditureApproach)几何方法说明宏观经济学算术方法说明国民收入(Y)计划的消费(C)计划的投资(I)计划的总支出(AE=C+I)国民收入的变动方向010040050010002000300040001001804205009001700250033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4004807208001200200028003600均衡宏观经济学代数方法说明0ddYCIYYCCbY01()1YCIb区别:★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宏观经济学2、储蓄--投资法(Saving–InvestmentApproach)在两个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是计划的储蓄=计划的投资,即S=I。在S≠I的任何水平,都将因供给和需求、收缩力量和扩展力量的互相作用使企业变动产量,从而导致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导致储蓄的上升或下降,最终回到S=I的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因为正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才导致储蓄变动到和投资水平相等。宏观经济学分析:I=S(总量均衡条件)与I≡S(宏观统计均衡等式)的区别YI或SISI0Y1Y2Y★ABEHG宏观经济学3、两种方法的相同结论宏观经济学4、AD–AS图和AE-450线图的联系和区别★相同之处★区别之处★两种图形都有自己的优点宏观经济学第二节三个部门经济和四个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一、三个部门和四个部门经济模式三个部门经济是指在两个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引进政府部门的经济模式。四个部门经济则是在三个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引进“外国企业”部门的经济模式。宏观经济学外国企业金融媒介政府部门居民户企业储蓄(-)要素支付消费支出投资(+)出口收入(+)进口支付(-)税金(-)工资和转移支付(+)出口收入(+)进口支付(-)政府购买(+)税金(-)宏观经济学二、三个部门和四个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水平均衡的条件1、收入—支出法宏观经济学2、漏出—注入法(Withdrawals–InjectionApproach)国民收入的循环流量:是指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以消费支出的形式支付给企业,然后又以企业支付要素报酬的形式回到居民户手中的收入量。国民收入循环流量的漏出量(W):(1)是指居民户没有用于购买本国企业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那部分收入量;(2)是指企业没有用于购买本国企业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那部分收入量。国民收入循环流量的注入量(J):(1)是指居民户不是由于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服务而获得的那部分收入量;(2)是指企业不是由于向居民户出售消费品而获得的那部分收入量;漏出量=注入量收缩力量=扩张力量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两个部门00IIbYCCYYICYd)(1100ICbY宏观经济学2.三个部门0000GGIItYTTbYCCTYYGICYdd)()1(110000TbGICtbY宏观经济学00000GGIItYTTbYCCTRTYYGICYdd)()1(1100000TbTRbGICtbY宏观经济学00000)(GGIImYMMtYTTbYCCTYYMXG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