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面贯彻认真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感悟体会稿两篇【学习体会范文一】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为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要对标对表,遵照执行,用好“能下”的利剑,树好“能上”的导向,开好“再上”的通道,不断激活干部选任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引导领导干部跳出舒适圈,自觉摒弃懒政怠政之风,推动形成激励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一是让“躺平即下课”的“能下”利剑“悬于头顶”。古语有云:“在其位,谋其政”。建设经济社会,造福民生福祉,是干部的首要责任。然而一些“躺平”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实干不担当、对工作被动应付,懒政怠政,却安坐“交椅”,这种风气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的肌体,损害着地方行政效能。究其根源,除了有个别干部自身思想滑坡、消极懈怠的原因,也与流于形式的考核和缺乏能上能下的机制不无关系,导致他们在提拔前认认真真,一旦熬到位子就觉得可以歇脚休息。《规定》强调重点解决“能下”,无疑重点将剑指“躺平”的干部,让“躺平”干部无处可躺。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那些想在官场仕途混关系、熬资历、滥竿充数当“太平官”的“躺平”干部,应该幡然醒悟了,要及时从思想上破冰,杜绝“原地踏步”,牢固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敞开思想谋思路,放开手脚求突破,努力在践行“家国情怀”过程中体现个人担当。二是让“有为便有位”的“能上”导向“蔚然成风”。是不是想干事、能不能干成事,是群众衡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标准。虽然说当前一些地方“躺平”的风气依然存在,但是大多数干部还是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不过现实中也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干部在一个地方能够干成事,换个地方却难于干成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不好。常言道:“两懒夹一勤,勤的也变懒”。有时候,不是干部不想干事,而是环境容不下干事的人。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应该旗帜鲜明地褒扬干事者,让干事者有地位、扬眉吐气,让不干事者、“躺平”者特别是想走捷径、动歪脑筋、搞投机钻营的“聪明人”没市场、灰头土脸。古语有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规定》出台后,切实免除了实干担当者的后顾之忧,为“干部担当”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担当”,让“有为才有位”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厂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让“跌倒起身”的“再上”通道“畅行无阻”。“打入冷宫”的干部,是否有机会重新站起来?当“能上能下”渐成干部管理的常态,这一问题便摆在了各级党委政府面前。《规定》第10条指出,对被调整的干部,应当跟踪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花草树木尚且需要修枝剪叶,干部队伍也要时时规范。党和国家培养一名干部殊为不易,要把挽救干部作为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既要让“下”的干部受惩戒,又要让“下”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组织上要加强对“下”的干部跟踪回访、关心关爱,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轻装上阵,鼓励他们重振干事热情,积极面对岗位调整,有所作为。对于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要做好考察评估工作,要给予他们重新施展拳脚的机会,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仍然坚持我行我素的干部,要坚决严肃处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矛盾、新挑战大量涌现,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有效应对。时代需要干事者、呼唤干事者。“躺平”是“下”的讯号,实干是“上”的秘钥。只有让“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让弥漫在社会中“躺平”风气偃旗息鼓,让“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蔚然成风,才使更多的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想干事、干成事上,我们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顺利实现。2022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体会1720字文稿2022年9月26日上午,*科党办支部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围绕如何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净化政治生态,如何履职尽责、集中精力守住管好“大国储备”等问题,组织党员进行交流研讨。与会党员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谈体会谈感想。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及今天上午学习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作为一名人事干部,先学先懂是基本功,学习晚了怕落后跟不上节奏,怕落后影响了工作进度。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强调要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时隔七年,《规定》再次完善,这既是给广大干部“敲警钟”,也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有力举措。一、学理论通业务,方知能上能下要义精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事干部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直接执行者,对《规定》的学习把握程度,决定着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落实成效。人事科党办支部作为组工同志所在的党支部,首当其冲要认真带头学,在理论政策学习上做好表率、走在前列,以政策理论的“真学真懂”引领贯彻执行的“真信真用”。从以往的经验看,学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起到良好效果,简单地照本宣科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人事干部可以利用宣传教育的机会,自我加压认真学,拟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或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集中宣传教育;支部党员以研讨交流、学习心得投稿等方式,强化学习;还可以尝试利用“职工上讲堂”、“处长讲业务”、青年理论学习论坛等方式进行宣传讲解,努力达到领导干部熟悉、人事干部精通、党员群众了解的效果。学会举一反三,联系贯通学,将《规定》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贯通起来学,准确把握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善于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主动深入思考、自觉深入探索,结合实际工作中能上能下的典型案例,深入总结运用《规定》,做到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争做业务能手。二、加强教育管理,疏通干部上下“双通道”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用好“能上能下”制度执行杠杆,离不开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当前粮储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从选拔任用干部、干部教育培训、干部考核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探索方法,全面掌握干部的德才情况和履职情况,才能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严格执行《三七一处绩效考核办法》便是抓手之一,能够强化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而是让干部有“不适岗就下岗、不履职就免职、不尽责就问责”的危机感,激励干部履职尽责方能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以制度层面的“鲶鱼效应”激出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活力”。人事干部应在考准、考实上下功夫,准确认定“谁能上”“谁该下”,通过细化明晰情形标准、科学规范工作流程、疏通扩展下的渠道,才能让领导干部“下之有据”“心服口服”。同时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能上能下”制度落地见效的单位环境和舆论氛围,避免出现“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的情况。干部能上能下不能是简单的单循环,对符合重新任职条件的受调整干部,可重新选拔任用或予以晋升职级,让“下”的干部通过自身努力还有机会“上得来”,才能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推动形成“能上能下”“下者重上”的良性循环。三、摆正心态,提升素质,蓄势“东山再起”上与下,并不是固化不变的,“上位”的人会有“高处不胜寒”之虞,而且随时有“下去”的可能。“下去”的人也并非永无“翻身之时”,只要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卧薪尝胆、愈挫愈奋,正确看待组织的“调遣”,通过培训学习“回炉再造”,积累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等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就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所以,下的干部要摆正心态,不要被暂时的“下放”而蒙蔽了双眼、打击了干事热情,而要以辩证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平庸者”“躺平者”的标签,以新形象、新成绩让组织和同事们“刮目相看”,以真实力“一雪前耻”,重返事业“主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