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与公民教育OnPatriotis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与公民教育余丽(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摘要』本文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呈现的新特点;分析了爱国主义仍然是公民教育核心的缘由;论证了在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挑战形势下,教育的重心应与时俱进,爱国主义与一国两制相互统一,爱国主义与公民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公民教育OnPatriotismandCitizenEducationinNewReaofEconomicGlobalizationYuLi(Publicadministrationschool,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1)AbstractThispaperpointsoutthenewlyemergingcharacteristicsofPatriotismEducation,exploresthereasonwhyPatriotismstillremainthecoreofCitizenEducation,andfurtheronthedemonstrationofargumentthatthefocusofeducationshouldadvanceinaccordancewiththenewcircumstance,forcompatibilitybetweenPatriotismand“OneCountry,TwoSystems”aswellassupplementalpositionbetweenPatriotismandCitizenEducation.KeyWordseconomicglobalization,Patriotism,CitizenEducation2一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呈现新特点。爱国主义是指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人民觉悟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团结奋斗,维系了我们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强大。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最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统一”:第一,全球化意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统一。尽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某种程度上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差别越来越小,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加,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交互重合的状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增多。但是,民族国家依然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追求其国家利益仍然是其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经济全球化不仅使竞争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领域,而且使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强化,也使各国之间各种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于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以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各民族国家必然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利益,更要看到每个主权国家其国家利益的独立存在,两者相辅相成;我们既要有全球意识、世界眼光,更要有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第二,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统一。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之所以称其为国家的所有要素的总和。文化利益是国家利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虽然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也有其独立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各国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文化的趋同或一体化。实践证明,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反之,经济全球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各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对民族国家来说,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保证,而建立在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独立性基础上的爱国主义不但是增强竞争力之本,而且是国家和民族真正兴盛发达之本。因此,在经3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维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爱国主义的应有之义,必须把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统一起来。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呈现新的特点,但是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总体特征依然没变,正如江泽民在1996年10月10日《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能和力量”。今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把要在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放在了首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深刻变化的国内环境,在“热爱祖国”还是“危害祖国”这个大是大非面前,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毫不犹豫,要牢固树立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观念,坚决反对任何危害祖国、分裂祖国的行为。二经济全球化时代公民教育的核心仍然是爱国主义。现代公民教育源于近代的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伴随着公民地位的确立和解释、宣传宪法中关于公民义务等的规定而派生出来的。《辞海》中指出,“公民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法国是公民教育的创始国,1791年,即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通过的次年,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提出了公4民教育的思想。20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公民教育理论,即“国家公民教育论”,他主张一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忠于这个国家的公民。由此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公民教育概念已被各国所普遍接纳。当前,对公民教育的界定不一。总的来说,公民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教育,即现代国家的基础教育,与学校教育概念一致。从狭义上看,公民教育指的是一种协调个人与政府社会关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在我国,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公民教育,爱国主义始终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十年栽树,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1994年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迄今为止我国专门就爱国主义教育作出的最详尽、最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档,它明确规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并且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i(P39)当我们把代表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贯穿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时,具体的教育主题就会贯穿一种精神的价值,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我们就会团结起来迎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完成不同时期历史赋予的重任,促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三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心应与时俱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对5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爱国主义教育也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这反映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中:“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必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ii(P18)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爱国主义呈现新的特点,我国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心也随之发生变化。公民不仅要关注国内建设,还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既要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又要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因此,对公民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意识,又要培养公民关注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勇于承担责任、善进国际义务的意识,做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相统一。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云涌的今天,在民主化浪潮不断推进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严峻挑战。有的学者提出:“国家危机”在世界各个角落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了,真正的“全球结社革命”已经存在,在这个进程中,各个国家各有特色,许多公民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谈爱国主义已没有实际意义,应当以“新思维”“求解”对外关系,淡化爱国思想和意识的观点。还有的学者提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论,认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封闭的、缺乏长远眼光的狭隘民族主义,正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所谓的“爱国主义”,才导致中国封闭状态,使中国一次次的丧失发展的良机而导致落后等等。这些论调的存在,影响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批判。四爱国主义与一国两制相互统一。从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念,到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一国两制从理论走向实践。近十年来,香港和澳门的稳定与发展,是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爱祖国、爱香港和爱澳门的集中体现,它极大丰富了爱国主义的内容,爱国主义与一国两制得到相互统一。第一,一国两制是爱国主义的根本体现。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主权和治权相统一的原则,主权即一个中国,这是不容讨论的前提,是爱国主义的根本体现。从主权上看,中国政府对一国两制地区的治理必须首先坚持一国为前提,维护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这是爱国主义的最根本的体现;从治权上看,对一国两制地区进6行治理的人中占绝大多数的是“爱国者”。iii(P56-60)这就体现了最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由爱国者治理的一国两制地区,体现了主权与治权相统一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爱国主义与一国两制相统一的关系。同时,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也不尽相同,而且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是一脉相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论,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时代内容,同时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也使爱国主义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使一国两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爱国主义是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中国政府并不要求他们赞成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他们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地区,具备中华民族应有的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不做损害一国两制地区同胞利益的事情,就是爱国者。第三,爱国主义与一国两制相互促进。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与实施,使我国的以爱国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