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初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43-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初步研究刘洪滨何新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前言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省份,也是我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和海洋科技大省。自1991年“海上山东”战略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对“海上山东”建设的领导,增加海洋经济发展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海洋局核算,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位居全国第二位。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096.6亿元,占省GDP的6.75%。海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海经济带的迅速崛起,海洋经济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山东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的开发已经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良好的外部条件给山东省临海经济及海洋经济的发展、为进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半岛沿海城市社会、经济概况山东半岛地处长江三角洲和京津、辽中南之间,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山东省半岛临海经济区包括青岛、威海、烟台、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七个城市,陆域面积占全省的43.8%,岸线系数为0.046/km(表1)。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要素比较活跃,产业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比较好。从地域上来看,山东临海经济带呈现以青岛为核心,向周边呈梯度减弱的分布特点。表1山东临海城市陆域面积、岸线长度统计表地市陆域面积(km2)海岸线(km)长度(km)占全省比重(%)青岛1090373123.4烟台1378070322.5威海543698531.5潍坊158591133.6日照5310953.0东营797335011.0滨州94561447.0-44-小计(A)686453171--全省(B)1567003212100.0A/B(%)43.8----资料来源: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1991(一)半岛沿海城市的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统计资料表明,山东省临海7市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11491.59亿元,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13630.62亿元,分别占全省50.8%、50.58%(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07年山东临海7市的GDP排序,青岛为首位,依次为烟台、潍坊、东营、威海、滨州和日照。表2山东省临海各市的GDP总量、占全省比例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06各市GDP占七市总值(A)比例(%)2007各市GDP占七市总值(A)比例(%)青岛市3206.5827.93786.5227.78烟台市2405.7520.932879.9621.13潍坊市1720.8814.982056.0215.08东营市1450.3112.621664.8012.21威海市1368.5311.911583.4511.62日照市505.874.4629.584.62滨州市833.677.251030.297.56GDP总值(A)11491.5910013630.62100全省GDP(B)22637.2126946.12A/B(%)50.850.58-45-数据来源:2007、2008年山东统计年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东半岛临海城市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全省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临海7个城市中,青岛、烟台、潍坊的综合实力比较强;青岛市的综合实力昀强,烟台其次,具有作为龙头、核心城市的条件和基础。(二)山东省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在青岛、威海、日照和烟台临海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占的比重较高:日照(25.73%)、威海(25.94%)、烟台(14.94%)和青岛(10.93%);而对于潍坊(7.09%),滨州(5.70%)和东营(5.18%)来说,海洋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表3)。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的海洋产业增加值呈三个方阵,青岛、烟台、威海作为排头兵,成为第一方阵,潍坊、日照为第二方阵,东营、滨州处在第三方阵。山东临海城市的海洋产业发展比较快。2008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与省GDP的比值与2006年相比明显增大(6.1%→6.75%);2008年山东省的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2006年增长了51.87%,特别是东营、滨州、潍坊和日照的海洋产业发展速度更快,增长率达到70%以上,说明这四个城市的海洋产业发展程度低,发展潜力大。(三)半岛沿海城市竞争力排名在山东省城市中,半岛沿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总体上占据优势,青岛、烟台和威海位居前列(表3)。青岛在2006、2007年度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分别名列11位、12位。深圳排名第2位,上海排名3位,说明青岛与其他龙头城市实力上有一定的差距。(见表4)表4、半岛沿海城市在山东省城市中竞争力排名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滨州东营200623571311>15200723571113>13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整理表5、沿海城市在中国城市中竞争力排名表深圳上海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滨州东营2006231129316610795>200城市年份城市年份-46-20072312304572101114>200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整理二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海洋经济强省以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契机,结合山东的临海产业发展优势,把山东半岛打造成以科技为支撑、海洋经济为特色、以海陆统筹为基础、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以海洋优势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临海经济区,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充满信心。(一)战略和功能定位1战略定位:建设成东北亚环境优美、昀适合人居、充满活力的城市群。2功能定位:将山东半岛沿海城市群建成我国沿海具有带动作用的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科技先行、人民生活富裕的示范区,成为东北亚地区有活力、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综合竞争力强的经济区。(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框架1、主要产业选择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可重点选择现代渔业(养殖、海洋牧场和远洋捕捞)、现代服务业(包括滨海休闲旅游、养生;物流、高等教育、海洋科研、海洋监测等)、生物技术产业(制药、保健品、新材料等)、海水利用产业(包括淡化、海水农业)、海洋油气开发和后勤服务、新能源(包括海洋能)产业。同时要提升优化制造业,例如造船、汽车等制造业,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能过剩产业,例如钢铁、炼油、化工等产业;要做大做强海洋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以海洋高端制造业为突破口,以海洋能源产业为战略后备产业,以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文化和旅游业为基本骨干产业,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海洋产业集群。2、发展框架和产业布局第一,以建设“全球昀适宜生活、工作城市群”为昀终目标,将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打造成半岛宜居城市群。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好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旅游业、休闲渔业等优势产业;培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加快青岛、烟台和威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这三个城市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区位和资源优势,宜努力发展汽车、船舶交通运输及配套设备、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设备、深海探测仪器等制造产业群。另外,还要利用科技优势,发展海洋药物、海水综合利用、新材料等海洋高科技产业群。第三,加快烟台和威海现代农业的发展。烟台和威海是海洋渔业和水果、粮食之乡,宜重点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区,海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重点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海洋牧场、海产品保鲜保活运输及其深加工业。-47-第四,加快日照临海经济的发展。日照市的港口运输条件较好,但临海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应顺应当今世界临海工业发展的趋势,紧跟国家宏观产业政策,高起点起步,争取跨过传统临海工业的发展阶段,建立起具有多形式、多元化经济特征的新型临海工业区。第五,强化莱州湾南岸的海洋化工和滨海农业的发展。莱州湾南部是国家科技兴海海盐化工基地。采用国际新技术,提高生产规模和质量,创造名牌企业和产品。另外,潍坊北部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和批发市场,发展滨海农业具有很好的前景,要加大海水农业的开发力度。第六,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具有石油、浅海滩涂、草场湿地等资源优势。利用滨州海港和东营港、胜利油田和鲁北化工集团等企业带动,大力开发浅海滩涂油气田。同时扩大无栎、沾化盐田规模,拉伸三角洲海盐和盐化工产业链。另外,要引进现代化技术,改造现有的滩涂养殖、海产品加工、创建海水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生态产业链。三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影响因素(一)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山东半岛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是我国五大开放地区之一,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都很强的互补性;是沿黄经济协作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对全省其他地区产生有力的辐射和推动和我国沿海的示范作用。2、海洋资源优势半岛的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全省有海湾200余处,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昀多的岸段;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人文和自然景观较多;宜晒盐滩涂274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3;地下卤水资源丰富,含盐量高达6.46亿吨;海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53种,居全国前三位的9种;渤海沿岸石油地质预测储量30-35亿吨,探明储量2.29亿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110亿立方米。龙口煤田是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探明储量11.8亿吨。对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六种资源进行丰度评价,我省位居沿海各省市之首。3、基础设施优势半岛沿海港口达24处,其中二类以上开放港口17个。2007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5.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130万标箱,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航贸易关系。已建成济青、日竹、东港、东青、环胶州湾、烟栖、烟威、潍莱、烟台疏港高速等9条沿海高速公路,沿海港口群的后方公路集疏运条件明显改善。4、科技优势半岛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海洋科研、-48-教学机构55所,拥有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多,其中院士22名,博士生导师300多名,博士点52个,硕士点133个,另有近2000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建立了5个国家级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兴海基地,20多个重大项目实验示范基地,6个省以上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海洋生物、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精细化工、海水淡化等领域的产业化示范工程20多项。(二)制约因素:半岛在以往的海洋开发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是重陆轻海,对海洋经济的存在的发展潜力及其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影响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1、缺乏有效地城市协调联动机制由于我国现有的考核管理体制,在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市场机制和行政壁垒的矛盾,区域共荣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山东半岛沿海7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城市协调机制,产业错位还处在自发的状态,城市之间的产业规划存在着严重的雷同现象,存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情况;人才流动在城市之间还存在着诸多障碍;跨区域投资有很多行政掣肘;市场的地域分割依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2、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项目带动半岛临海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整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落后,其中海运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比例过低时造成山东省临海经济呈现弱势的因素。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特点有:产业分布区域梯度大,生产力分布呈现明显的资源依赖型特征;海洋第一产业(捕捞和养殖)比重仍然较大,海洋第二产业科技含量仍较薄弱;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规模化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缺乏龙头企业;行业系统化、综合化以及沿海各市之间的协调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弱。3、重大战略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的少。例如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两个跨世纪战略,一般号召多,规划计划多,具体项目少,投入不足。传统项目多,高新项目少。缺乏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