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振兴东北经济的若干要素姓名:廖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学指导教师:兰纪平20050301试论振兴东北经济的若干要素作者:廖羽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参考文献(69条)1.兰纪平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看中国经济20042.兰纪平高斯定律与中国经济改革19943.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3--区域竞争力发展主题研究20034.黄景贵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20035.曲振涛.李海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20046.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厉以平.蔡磊西方世界的兴起19897.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20048.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国家竞争优势20029.贺卫.伍山林制度经济学200310.齐艺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评价及对策2004(01)11.国家信息中心2004中国经济展望200412.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200313.周绍森论中国中部崛起200314.邓玲.张红伟中国七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研究200215.高进田繁荣的警示--中国东部九省市经济的困惑与选择200416.鲁昕.闫伟转轨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00317.宁一.冬宁东北咋整--东北问题报告200418.刘远航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的障碍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2003(12)19.詹姆斯布坎南.韩旭财产与自由200220.韩毅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200221.刘志彪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理论与政策取向--为十一五规划而作[期刊论文]-中国经济问题2005(1)22.周为民中国转型中的变形危险2005(1-2)2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王燕燕走向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期刊论文]-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1)24.刘朝明.杨玉明.岳书敬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竞争力衡量2005(01)25.欧阳慧我国重要潜力增长地区探讨2005(01)26.刘建军.张祥建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2005(02)27.孙少岩东北阵型中的项目怪圈与政府转型2005(02)28.刘维佳我国宏观调控与新农业政策2005(01)29.刘东勋中国渐进式制度改革的微观动力机制--一个渐进式制度变迁的供求模型2005(02)30.何晓星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5(1)31.王世豪不平衡增长理论的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2005(1)32.李保民国有企业改革究竟应该坚持什么方向--兼与郎咸平教授和厉以宁教授商榷[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2005(1)33.韩凤芹地区差距--政府干预与公共策分析200434.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235.蔡防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200236.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200337.道格拉斯·C·诺斯.张五常.李·J·阿尔斯通.恩拉恩·艾格特森.罗仲伟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38.94名干部被选派赴东北任职,还将进行跨省市交流200539.薄熙来:国家级开发区今后着重增创五大优势200440.东北税改艰难问世,增值税改革全国推开尚待时日200441.中国的企业改革理论应该引入政治变量200542.国家发改委:落实四项重大政策支持振兴东北200443.振兴东北更需要软环境200444.邹东涛经济中国之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200445.李善同.冯杰老东北将是新的增长极200346.高尚全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振兴东北步伐200347.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现状与新政策的着力点200348.王梓以市场力量重铸东北经济200349.邱恩义从三个层面协调推进东北振兴战略200350.李明政府文化与企业文化创新是振兴东北经济最有价值的通货200551.叶艳秋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财经科学2000(1)52.张耀辉包含交易费用的市场绩效模型--兼论我国东北经济难以振兴的根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4(1)53.李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1(8)54.皮建才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自生能力的视角55.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学与国企改革200456.焦建国国有企业的政府本性、改革的市场路径与行政归宿--从主体性角度的分析[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2001(6)57.井辉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种产权理论比较2000(05)58.范建军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研究2001(03)59.栾贵勤.杨凤华谈民营经济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01)60.范恒山体制创新与老工业基地发展[期刊论文]-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61.王晓芳现代企业理论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1994(05)62.杨中旭.孙展振兴东北,治吏先行200363.任淑玉.贾中海.王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点及对策[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研究2003(10)64.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200465.丁四保.王荣成.李秀敏区域经济学200366.张小冲.张学军经济体制改革前沿问题:国际比较与借鉴200367.曼昆.梁小民经济学原理199968.玛丽亚·莫斯坎瑞斯.柯旭清.廖君企业经济学200469.黄明公司制度分析--从产权结构和代理关系两方面的考察1997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师瑞娟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研究2005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商品业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发展旅游商品不仅能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否最大限度吸引旅游者购物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高低的标志。东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旅游商品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探讨东北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发展,使之与东北地区的旅游业相互促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首先旅游商品开发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在第一部分对旅游商品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做了初步的探讨,对旅游商品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商品的类型、特征以及区域旅游商品开发的意义。第二部分对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东北地区旅游商品系列的开发。第四部分提出东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构想及其发展基本对策。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旅游商品的研究,希望为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希望能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一定的启示。进而引起学者和政府对地区旅游商品开发重新关注和理解。2.学位论文王恩旭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200621世纪是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世纪,国家“十一五”规划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区域合作日趋加强,东北地区为了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也必须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本文采用城乡互动、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地理学思维方式,以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包括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在内的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论文的主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内涵、效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为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其发展的主要现状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总结。第三部分,研究了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形成机制。重点从区域资源禀赋与资源地域组合、区域产业结构整合发展、区域空间地域体系的重塑、区域协调发展支撑系统的强化四个大的方面综合分析并且深入研究了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第四部分,提出了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对策。主要从突破地区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加快地区城镇化推进与合理的城镇地域组织建设、地区整体发展的宏观调控战略的制定与地区协调发展组织的形成与功能完善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阐述。3.学位论文曾丹东北地区科学技术合作及其对策研究2006科学技术合作是实现科学技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可用科学技术资源的一种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极。加强东北三省的科学技术合作,有利于打破部门和地区封锁,共享科学技术资源,同时有利于加强科学技术传播与扩散,提高落后地区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作为统一的地理单元,地缘关系紧密,自改革开放以来己经形成了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国家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以及三省科学技术厅共同推进地区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的正式签订,东北地区的科学技术合作得到不断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政策不健全,缺乏整体观、合作主体目标不一致、合作中介平台不畅通、科学技术人才流动还存在壁垒等方面,造成东北地区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学技术实力不够高,成为其经济结构转型的瓶颈。在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东北三省各有优势和劣势,这种资源分布状况构成了各省经济发展的特色,也为各省在资源的共享和开发提供了基础。东北地区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五大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应给予重点推进。同时,三省的科学技术合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建议从加强科学技术合作基地建设、构建联合攻关的科学技术合作平台、完善科学技术合作的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好政策推动工作。4.学位论文刘玉奎面向自主创新的东北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2006本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强自主创新的背景下,探讨了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内涵,阐析了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关联,在分析东北地区产学研和自主创新现状基础上,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先进经验,构建东北地区面向自主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并提出促进产学研和自主创新的对策,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区域战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作为基础理论,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产学研与自主创新进行分析,并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自主创新理论和产学研理论进行阐述,以理论为依据,在分析东北地区产学研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面向自主创新的产学研模式设计。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采取大学、企业、政府、科研院所联合,产业大学、合作开发、共建实体、技术转让、科技中介的复合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网络建设,扶持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大学、科研机构进一步发展大学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据东北地区的产业特色,组建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精品钢材、生物制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六大工程研发中心的战略构想。5.学位论文孙彦通过合作寻求东北发展2005东北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都是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曾为国家的计划经济提供大量的钢铁、煤和石化产品。但是,目前的东北三省工业生产发展迟滞,经济位次不断后移,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陷入困境。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既是东北地区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关于东北经济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该论文定名为通过合作寻求东北发展。首先介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以及振兴东北的必要性及必然性,然后综合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但面临着过度开采、资源枯竭的问题。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但很多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与市场意识,使得优越的人才储备及传统优势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