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监管2006-1-5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校办产业增多以及后勤服务的逐步社会化,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同时,贪污、受贿、私分挪用公款、采购吃回扣、基建工程“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监管,积极预防高校经济领域的职务犯罪,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成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高校财务监管的现状1.目前各高校都实行了财务工作校(院)长负责制,各下属单位财务工作实行了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各高校都实行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统一管理、一级核算、定额包干、结余留用”的内部经费管理办法。这样,就使财务开支建立在校(院)长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增强了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兼顾、协调使用的能力。2.不断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这对高校财务内部监督起到了制度保证作用。综合各高校建立的规章制度,大致有《财务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管理办法》、《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发票收据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验收、登记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实施办法》、《教职工医疗补助暂行办法》、《教职工住房公积金实施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学校财务的规范运作和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的顺利进行。3.加强了财务工作的自身监管财务工作的自身监管,是搞好财务监管工作的基础。按照国家和教育部对高校财务工作的要求,各高校都建立和实行了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财务内部稽核等一系列财务监管制度;同时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实行了银行出纳与现金出纳的分工负责;支票、印章的保管与使用严格分离;会计记账与出纳收付款业务严格分离;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复核严格分离;财产物资的管理与财务记录严格分离;会计工作与财务稽核工作分离等监管制度,较为有效地规范了各高校的财务工作。4.内部审计工作得到逐步重视和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是对财务自身监管的外部监管。各高校审计部门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学校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测试,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纠正财务工作中的违规现象,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供校领导参考。这种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财务的监督作用和保证学校资产使用的最大优化作用正得到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各高校分别建立了《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财务审计实施办法》、《经济法律法规执行状况评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办法》、《基建项目竣工审计办法》、《国有资产完全状况》等规章制度。对学校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基建项目、修缮项目实施内部审计。这就增强了各单位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领导干部对经费使用的重视程度,较好地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化。5.以教代会监督和校(院)财务公开相结合的民主监督机制正逐步建立和完善。教代会对学校财务工作具有审议权和建议权,同时,校(院)财务公开工作也对学校(院)的财务年度预算、决算、教育经费的收入和使用管理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措施对高校财务公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高校财务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前所述,高校的财务监管工作,在通过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督促检查、外部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益性,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然而,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有:1.对高校财务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有的领导或主管部门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学校财务工作的重要保障作用,因而在财务管理上重业务管理轻监督管理,在资金使用上重花钱轻效益、重收入轻支出、重运作轻规范、重合理轻合法,在财务人员的使用上重业务能力轻道德培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2.高校经济责任制落实较难,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最近几年,由于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财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全国不少高校相继发生了经济方面的问题或案件。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和财政部及时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对此,一些高校的领导和财务部门对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针对本校实际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未做专题研究或认真部署落实办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3.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存在隐患。从近些年高校不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看,几乎都发生在各项业务活动中,而产生这些问题的环节又是在经济活动较为频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的环节。再从财务监管角度看,满足于现行制度而忽视制度创新、满足于建章立制而忽视检查落实、满足于当前现状而忽视关口前移等问题比较普遍。因此,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监管措施的落实到位是保护学校财产、保护干部急需进行的工作。4.高校预算管理不严格,超支现象严重。好些高校在预算的机制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机制,对各单位的各项预算经费难以作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难以作出正确、完整的评价;同时,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力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尤其是基建工程超预算现象严重。5.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各高校审计部门对学校财务工作审计的力度不大、威信不高,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化、经常化上做得不够,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对下属单位审计多,对学校一级的审计少;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或者基本没有)。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6.校(院)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公开方面还没能完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学院)的经费开支的知情权未能得到充分尊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群众监督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7、有的国有资产运作收益被单位或个人截留私分或充作“小金库”的问题不容忽视。涉及奖励、奖金、福利、各种名目的津贴及加班费的标准及发放方式多数缺乏政策依据,有的甚至暗箱操作;社会公众极为关切的“高校乱收费”也时有发生。三、加强高校财务监管的途径与方法(一)、完善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学校的财务管理在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为了适应改革以来高校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化的新形势,高校必须建立统一领导、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学校财务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高校的财务管理要严肃财经纪律,继续深化财务资金监管制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措施高校要把所有收支都纳入财务管理,切实做到统收统支,切断可能产生腐败的资金来源;还要把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也纳入财务管理改革的范畴。1、规范教育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学校在收费方面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的有关规定,把所有收入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都不得使用自制票据或其它非法票据。要对现有收费项目和校属各单位、各部门的银行帐户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小金库”,严禁单位、部门设立帐外帐,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的管理制度;在支出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各项标准,严格界定各种经费的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财务支出的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强化监管职能,从财源上遏制腐败。不准个人决定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在财务审批上实行经手人、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主管财务的校(院)领导会签制度,凡是没有会签的票据一律不准入帐。2、规范大额度资金审批制度按照“三重一大”的规定,高校应建立健全重大投资项目论证会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要规范学校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审批制度和程序,重大经费使用必须经校(院)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加强集体决策的权威性;同时,还应抓紧建立健全包括决策论证、招投标、工程审计、大额度经费支付等在内的项目公示制度,确保监管到位。3、管好用活预算外资金各高校应制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用法制手段来规范和监督预算外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法制的、行政的、经济的综合控制。划清范围,计划管理。对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和项目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制度执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增加项目;各单位应按规定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然后层层汇总,报上级审批后执行,做到年度有计划、执行有报告、年终有决算。先收后支,自求平衡。预算外资金是自行筹集、按照有关规定用于相应的支出的资金,在管理上必须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制度,积极组织收入;对相应支出必须合理使用,力求节省,提高效益。控制流向,专款专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应当主要用于事业发展,并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便用于其他支付。明确有关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权限,规定拥有预算外资金部门的权利和责任,提高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4、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确保事业单位财产保值增值(1)、为了正确地反映学校(院)财产的情况,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分开核算,在总帐目中增设“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资金”科目进行核算;同时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各责任单位设帐记录使用情况,随时检查并纠正使用管理中的问题。(2)、对耗材的使用,由责任单位监督控制,并建立完善的材料收、发、存制度,定期编制材料的收、发、存报表。(3)、对学校(院)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学校(院)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的记帐管理,使用单位实行责任管理,由责任单位设置台帐,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同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4)、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率,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帐目,做到帐实相符。(二)、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分配首先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学校(院)财务管理改革的范畴。学校(院)要对各单位、各部门发放的奖金、补贴和福利等建立统一规范的分配制度。学校(院)在奖金分配向教学、科研倾斜的同时,要适当考虑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不同性质人员的奖金发放标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各级领导要加强对本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识,积极领导和支持本单位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在全校(院)范围内形成大家关心财务管理的氛围。建立财务管理责任制,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都要负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责任,并辅之以一定的奖惩措施;凡发生重大违纪事件的,都必须按规定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要负连带责任。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好财务处(室)正、副职干部,要重视对财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财务人员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强化对有关人员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学习和教育,在全校(院)范围内树立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良好风尚;学校(院)最高行政负责人授权财务处(室)有权制止所属单位正在进行的违纪行为,若制止无效,学校(院)最高行政负责人应亲自出面制止,直至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高校纪委、监察处要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财务处经济活动和主要领导干部(处长、副处长及关键岗位负责人)的监督检查。通过行政监察手段,严厉查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行贿、挪用公款等行为;对营销、财务、设备采购、工程管理、专项资金使用、联合办学、招投标等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检察。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应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的总结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审计部门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有效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日趋规范。从审计实践看,当前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应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把握审前调查和审中内控制度测试环节。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内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