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完整版3篇【导读指引】由三一刀客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这篇“2023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完整版3篇”文档资料,供您参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2022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完整版1一、单选题单选是政治卷子中,分值占比比较低的题型,每题只有1分,因此很多同学并没有把太多的重心放在单选上。但是如果想要政治得高分,那就要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单选的准确率。如何有快又正确的做好单选题呢?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这一问题。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计算机考研除掉。这又分三种: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二、多选题多项选择题是考研政治得分的关键,从分值分布上看,占了总分值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如何提高多项选择题分数,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多项选择题做题有一定的技巧,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是什么。例如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对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一定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对的还是错的。3、审查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按题干的要求选出题肢。如果题干本身表述正确,且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第二,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掉;第四,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须排除。三、分析题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是死记硬背的科目,但是分析题是紧密联系现实,不是单单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即使你记住了所有的原理和定理,也不一定能够拿到高分。在答分析题的过程中要边想边答,尽量答全答满,轮廓清晰,前有考点原理,中有论证文字,后有基本结论。分析题答题三步走:①是什么。也就是说题目中所问的材料事件与哪些原理,比如说哲学、政治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与哪些理论是对应的,那就先把这个理论原封不动的说出来。这里需要注意,论点突出,主旨句显眼的写于段落开头。②怎么讲。也就是把这个理论同材料相结合,简单的说就是联系材料,解释说明。这里要注意,层次分明——适度多分自然段,牵引阅卷人视线切入点,变一目十行为一目一段。③怎么做。除了是什么,怎么讲以外,还有要注意的是在考研政治中光谈理论不结合实际是不行的,还要讲一讲在实际中我们要怎么来面对这个现象,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行动或是措施。答题注意事项:1、一段话要有条理。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整体上要层次清楚,绝对不能不管题目是什么,一下子把挨边的东西全写上去,这样找不着重点。2、认真审题,回答题目所真正问的东西。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可能很多,但哪个才是真正需要你作答的,要想好,如果一气都答上,会让老师很反感。3、要在答案中分析材料。材料所反映的东西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你一定要写出来,不要不管材料,就开始写哲学原理什么的,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结合材料分析”。4、要有自己的思想。能把身边的一些问题与原理对应起来,然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是政治大题的答案。2020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考研需要知道的资料政治考试试卷及答案大全2020考研政治知识点精析2020考研政治五大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15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多选题2020年考研笔试政治科目的时间分配以及答题技巧2020考研各科目现在就要开始背了吗?2020考研政治快速解题的方法考研真题如何使用才能最高效2020考研:备考资料该怎么选择?2022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完整版2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在大面积地驯化种植农作物以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同病虫害的斗争。在上世纪40年代,为遏止庄稼发生病虫害,人类发明了化学农药。然而,化学农药在迅速杀死害虫、有效保护农作物的同时,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也很快显现出来。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在生物防治领域寻找新的突破。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的某种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大大减轻了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提升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生物防治的方法,其实就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平衡法则。例如,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这种看起来很寻常的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一颗植物一年就可以发展成一大片,如不及时清除,农作物很可能会绝收。水花生不仅侵占农田、林地,还侵染塘堰及沟渠,堵塞水道,限制水流,增加沉积,造成局部水域的水体交换受阻、水质恶化、水体缺氧、鱼蟹大面积死亡。在公共绿地和居民区生长蔓延,还会传播多种寄生虫。为了防止水花生泛滥,农业技术人员最初分别尝试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如采取人工打捞、机械粉碎等手段。但物理防治手段成本高,而且加剧水花生蔓延;化学防治则会将其他水生植物一并杀死,还会带来农药次生污染。通过实地调研,农业技术人员最终确定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引进水花生叶甲。叶甲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具有专食性,只吃水花生,不会对一般农作物造成祸害。再如,大棚菜容易产生一种暗红色的叶螨,科学家就找到了一种叶螨的天生“死对头”捕食蟎,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生物防治帮助人们跳出了防治病虫害必须用化学农药的传统思维模式。据统计,我国每年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农作物面积达4亿至5亿亩次,“十三五”期间,还力争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生物防治技术成为农业病虫害治理的又一项创新之举。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这是生物防治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8日、2019年1月22日)(1)分析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2)为什么说“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参考答案】(1)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反映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然界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的作用。它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2)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在继承历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心归来,更有效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第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第二,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第三,我们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所谓良性互动是指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或者说二者之间形成相互激发、共同促进的因果关系,而这种良性互动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完成。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在总结1966-1976年的教训时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四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材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体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摘自《中共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2)阐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五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