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治示范社区申报材料集聚5篇【导读指引】由三一刀客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这篇“2023年法治示范社区申报材料集聚5篇”文档资料,供您参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2023年法治示范社区申报材料1**社区成立于**年9月,辖区面积平方公里,现常住居民2655户6645人,流动人口3500人。社区党总支在册党员83名,分设三个党支部,在职党员210名,育龄妇女1885人,老年人79人,企业退休人员173名,残疾人39人,下岗失业人员353名。文明(特色)楼院12个,安全文明小区3个。社区内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居民安乐,是一个共享文明、平安、和谐的社区。**社区紧紧围绕社区,为居民服务,争创“满意社区”、“四星级”社区是落脚点。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首要需求,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为宗旨,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社区建设的起点和归属点,做好各项工作。****年社区被评为临安市“文明社区”;**杭州“科普文明社区”被评为省级“老龄化标准化社区”、临安市“平安社区”“绿色社区”、“科普社区”和“绿色社区”。**被评为杭州“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临安市“双拥模范社区”、“老年电大教育先进集体”;**临安市“平安社区”被命名为“科普示范社区”和“未成年教育先进社区”、“无邪教社区”、“01-05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和“残疾人康复先进社区”金城街计划生育、民政、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一、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机构。**社区成立以来,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物业公司和辖区共建单位的组织体系。实行社区党建、团建、妇建“三同步”,在社区建立党组织的同时,抓好社区社区妇代会、社区团支部、残疾人协会的建立,有针对性、生动和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基层。广泛开展创建“先锋楼”、“文明楼”等活动,使党员的先进性在社区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更好地凝聚和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6人,有专人负责,有兼职法制宣传员;建立社区法制学校,每季度举办一次法制宣传活动。**社区特别注重社区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培养,目前已经达到100%的同志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及大专在读的为83%,社区干部平均年龄达%。四会制度和严格实行政务、财务公开制度。保证了社区居民行使民主,管理社区的权利。逐步建立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相关的制度和职责。二、增加社区硬件投入,提高社区品位。**社区围绕“满意社区”和“四星级”社区创建,配置了三台电脑;投资26000余元建立社区10米长科普健康画廊三处,并定期宣传法制知识;投资10000万余元配置了居民康复健身器材;投资120000余元建立老年星光之家。新建小区落实了活动用房。**社区建立了临安市第一家社区网站。社区网站至今上传文章628余篇,有社区创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十二个专题,点击率达226520余次;社区新闻及时将社区内发生的各类事项告诉居民,居民可以在12小时内了解到社区工作动态情况,居民可通过网上留言直接与社区进行交流,任何问题都能在24小时内得到答复,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三、以人为本,办好实事,努力构建四星级人居环境。一是**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多次组织、召集辖区内党员、社区工作者、个私老板、共建单位等捐款献爱心。开展了“一帮一”、单位结对帮扶活动,筹集资金慰问残疾人、低保户(困难户)等弱势群体,做到应保尽保。社区积极为残疾人申请救济补助、医疗费用报销,以及为无住房的残疾人申请廉租房和解困房。社区还为老年人、企业退休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社区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帮他们树立了生活的信心,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基础。二是**社区针对外来人口多、卫生意识差的实际情况,结合创国卫,清理生活、建筑垃圾约80余吨,清理卫生死角30余处,发放资料30000余份,合计创生费用40000余元。现社区内环境整洁优美,无“四害”孳生场所,无脏、乱、差和占绿、毁绿现象,无各种噪音污染、油烟污染、扬尘污染等现象。三是把提高流动人口服务质量是作为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社区主动上门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做了环孕情和生殖健康检查,向他们宣传健康知识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交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建立了7处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无计划外生育。四、深入开创社区“创安”活动。第一是治安工作长抓不懈,实现社区治安管理规范,社会秩序稳定,形成长治久安的局面。社区警备室民警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紧密配合、互相联动、共保治安。以社区民警为核心,综治队伍及物业小区保安队伍为骨干,完善群防群治网络。成立由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及综治队员组成的暂住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小组,强化对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的管理。开展司法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培养居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貌、家庭和睦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二是创建平安社区。社区在“三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群防群治队伍、楼道长,治安信息员的积极性,不断加强社区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类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加强对出租,店面房人员的管理,及时掌握各类信息,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坚持抓好“四防”(防火、防盗、防空、防事故)工作,落实责任。社区常住人口犯罪率低于本市平均水平。归正人员无重新犯罪。认真处理和调解社区各类民事纠纷,来信来访,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之中,确保社区无重大刑事案件、民转刑事案件、火灾事故的发生,提高社区人防、技防整体水平。现社区风气良好,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邪教、赌博、吸毒等现象,无偷税漏税,无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社区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部门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创建为动力、为起点,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不辜负上级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的期望,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步伐迈向新的目标,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2023年法治示范社区申报材料2社区是城市广大群众工作、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和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法治化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1年,和司法部等国家9部委颁布了“四进社区”的意见,“法律进社区”放在了社区法治化的重要日程。南京市白下区司法局作为区委、区政府主管“法律进社区”的职能部门,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并对实现社区法治化作了有益的探索。一、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客观要求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一般是通过隶属关系管理,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企事业单位成为“无主管”,单位和居民的社会需求和生活需求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单位和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处理好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依法规范各方面的社会行为,“法律进社区”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维护社区稳定,需要法律进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居民稳定社区就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的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遇到更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问题,社区成为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地。例如在社区内占用公共绿地的纠纷、建筑物影响居民采光通风的纠纷、物业管理与业主的纠纷、遗产继承和赡养纠纷,等等,这些纠纷与过去相比,具有复杂性、难调性、易激化性等特点,仅仅依靠说服教育、行政手段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进稳定。实现社区有序管理,需要法律进社区。随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作为辖区基层管理的载体,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首先是社区成员自治事务管理,如治安、环境、物业、人口、生活等等,还担负着一定的行政工作的管理,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使社区管理职能加大,要想管理好,必需步入法治化轨道。促进社区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进社区。社区是城市居民和单位居住、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场所。它要围绕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和生活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全面发展,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等,致力于形成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舒适优雅的环境、规范有序的管理等。要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序运作,需要法律进社区,通过社区法治可以发挥其教育、规范、引导、惩诫功能,依法保障社区健康发展。二、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初步实践社区法治化建设必须从基础抓起,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它适应社区单位和居民的法律需求。近年来,白下区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在各街道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通过组建工作网络、构筑工作平台、建立志愿者队伍,提供便捷法律服务,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保障社区秩序稳定,从而使城区社会稳定。组建工作网络,保障法律进社区有序开展。法律进社区,其主要内容是:对社区成员进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为社区成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依法调处社区民事纠纷,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帮助社区成员开展诉讼等等,要使这些内容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工作网络。白下区司法局本着从社区实际出发,在社区组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网络:一是民调工作网络。利用社区居委会原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驻社区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从事依法调解民事纠纷工作。二是法制宣传网络。在社区成立了普法学校和设立法制宣传员,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三是法律咨询网络。在社区设立法律咨询窗口,组织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为社区成员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的诉讼。四是安置帮教工作网络。这些工作网络的组建,保障了法律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如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的建立,有效推进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全区60个社区有一千多名安置帮教工作志愿者,他们组成500多个帮教小组,对全区近千名回归人员进行帮教,取得了显著效果。近两年来,白下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仅%,低于全省个百分点,今年白下区人民政府被省综治委评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整合社区资源,保证法律进社区健康发展。法律进社区,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法治社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健康发展,必须解决法律服务人员的来源问题。白下区通过整合社区法律资源,组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包括政法系统的干部、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社会志愿者,如“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志愿者”、“法律系大学生志愿者”、“红灯笼志愿者”等,引导他们自觉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法治化建设。目前,该区有一千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分别担任法制宣传员、义务调解员等。通过法律讲师团、社区普法学校、市民广场等形式不定期应社区成员需求授课和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广大居民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该区建康路街道把驻街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与街道五家社区居委会结成对子,由社区提供工作平台,由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为社区成员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相关诉讼等,这种充分利用社区法律资源的方法,为法律进社区工作,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生命力。这个街道的建康新村社区还组织“红灯笼志愿者”,进行法律宣传和维护社区治安。社区居民普遍反映:法律进社区给他们带来了“依法自治”的观念。形式灵活多样,促进法律进社区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是向社区成员灌输法律精神和法治观念。社区成员文化水平的差异、职业的不同等等,对普法宣传的接受程度和法律服务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白下区在法律进社区的形式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受益匪浅。如在普法宣传上,在社区建立宣传栏,采用漫画、问答式进行宣传,并在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