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范例【范例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新时代青年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范例【范例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新时代青年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这是全党和全社会对广大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更加鲜明的时代使命和殷切希望。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为落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突破,高铁、重工、航天、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代的发展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学者在总结社会实践中,仍然延用西方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权,这虽然和西方霸权学术话语有关,仍然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当代青年学者是幸运的一代人,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幸运与责任并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和发扬好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理论力量。1忠于理论扎实透彻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思想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实践中早已证明了。尽管总有一些人在不断的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样的言论,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从深刻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历史论断和发展规律,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对把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的大趋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深入扎实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要一味地把马克思主义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是深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解决问题。2扎根群众从实践中探索理论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创立至今,之所以能科学的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生生不息,不是因为它是一成不变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这种优秀的理论品质是当今传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的。从实践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通过实践改造和认识世界,同时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样的社会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根据时代发展背景和实践形势的需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践品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国偏远贫穷的陕北农村扎根七年,工作期间他真正为当地的群众和百姓解决了一系列困扰生活的问题,如农业生产、生活、卫生等,这些问题无一不是阻碍当地百姓发展的实际问题。习近平同志在陕北农村插队的这七年,从最开始的熬“四关”到后来的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再到后来的入党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生产和生活变革,无不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体现,扎根群众,关心和关切群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竭尽全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并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群众当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把知识里的水分蒸发掉”这样才有丰富的有用的实际的理论,才能把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纵观历史,在中华民族所处的特殊时期,总是会有一心为民的人、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而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这些优秀而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在历史发展中前进的原因,走进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发展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则是共产党能长久执政的根基。3立足时代在包容中发展理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立足时代,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兼具全球视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和理论探索。在信息化繁荣的今天,青年人拥有更多的学习渠道和资源,对世界的发展更具宽广的视野,能更加深刻地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把握机遇,这就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历史发展潮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信,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中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并诉说好中国故事,不再将西方话语奉为金科玉律,也不盲目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在包容中发展自身,站在前所未有的变局中上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述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以及背后的制度安排,一定能够增强中国的学术软实力。当今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加懂得在批判中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历史的发展是实践的基础,而对于中外理论的融通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在人类文明发展到达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更加全面、辩证、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丰富人类文明,这也是时代和历史赋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责任。新时代青年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殷切要求,也是我们青年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肩负的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否真正成长、成才,需要依靠的是我们坚定的信仰。一、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存在的问题(一)对于信仰的认知不准确“信仰”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后来,“信仰”逐渐引申到了哲学层面,我们认为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信仰”应当是尊重一些科学的、理性的准则,信仰一旦确立,我们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将受其影响,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当下,依然有些大学生存在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迷茫的情形,这些都是缺乏信仰导致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确立信仰,信仰能够使我们的存在更有价值,能够指引我们的学习生活向前进。(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认知模糊当下,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是要求积极的,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还存在对其内涵的认知模糊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用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肯定非常熟悉,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到本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一门学说,是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17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门科学的原理,能够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动力并指明方向。因此,需要高校的思政教师为这些青年学生注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让学生理解其科学内涵,这是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第一步。二、新时代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坚持和发展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保证毛泽东同志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他说道:“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只有真正地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信仰,才会去坚持和发展自己的信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他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坚定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有了后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带领我们取得的成功,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因为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然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必须是由青年人来走,因此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只有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大学生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十八大中,我党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提出的“德”,就是要求青年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探索未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科学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条件当代青年要肩负起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责任,尤以大学生的责任更为重大。青年的价值取向就会决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需要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来实现,而我党能够永葆生机地向前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如火如荼地展开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并且“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通过我国领导人的这些重要讲话,我们能够看出社会主义的建设是需要持续不断进行的,而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民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三、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一)增强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到了大学这个阶段,人就应当有了很强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因此自我教育就成了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还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想要增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也就是增强其自觉性。学校需要的是明确好自我教育的目标,为每位同学制定好符合其特点的教学计划,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学,让他们自觉地参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自己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其科学道理,也才能让人对其信仰。(二)校园思想政治课学习常态化高校应当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必须要在这个阶段夯实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高校应当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首先,适当增加思想政治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的开设课时,从最基本的学习开始,逐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基础和思想修养。其次,利用好高校的党校、团校对思想积极的、优秀的学生进行再次培养,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引导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最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建设,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方式,增强高校校园马克思主义教育氛围。由社团组织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探讨中。(三)增加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机会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了理论,这还只是处于认知层面,想要真正理解其科学内涵,需要的是实践,亲身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理解的最好方式。社会实践是促进信仰理念升华的关键,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历得足够多,那么他从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也就能够更好地运用于生活中,对于信仰来说也是一样,一个人经历越丰富,他最终确立下来的信仰也就会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