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从1998年国家教委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把财务管理单独作为一门的本科专业以来,各高校纷纷争上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要。但是,由于财务学科的专业化历程不长,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各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各成体系,各具特点。如何优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一套较为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是财务学科专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一、关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专才还是通才,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问题,也是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前提和方向。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专业分工和专业融合是同时并存,就业者在类别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岗位之间全面流动,每一岗位也关联着许多的非专业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大学的大众化教育应当在以专业为基本面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才。我们过去的高等教育,片面注重了人才的专业化,更多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知识在不断更新、不断融合,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可能在大学毕业时就已经业以陈旧。所以,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素质,要实施在专业基础上的通才教育,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泛的相关知识,并具有从事终生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为其在未来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和继续教育,成为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财务教育目标应该从传授将来成为职业理财师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为目标,转变为能够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财务职业作好能力和素质的准备。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科交叉知识越来越重要,要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本科学习中掌握这么广泛的知识已不现实,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因此,人才培养转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比较宽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学习能力的掌握,以及继续教育的实施,使其保持持续不断的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通过四年学习,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基础素质知识:包括人文、社会、伦理、写作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2)专业知识:包括会计与财务理论、会计核算与审计、财务管理与分析等知识。(3)通用商科知识,包括市场、税收、金融、财政、管理、贸易、保险等知识。(4)相关知识:包括与会计相关的多学科边缘知识,如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能力是知识的能动表现,在培养目标中所以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从总体讲是指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能力结构上讲,包括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方面。大学作为一个有学术氛围、人文意识、团队精神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场所。上述能力结构体现在专业上,那么财务管理学本科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业务能力,这一能力既包括财务与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如记帐、算帐、报帐,还应包括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如财务管理制度设计、解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中具体业务的能力等。这是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思维能力,即能正确领悟财务与会计规范,领会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职业判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拓展专业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三是社会能力,这一能力包括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社会公关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四是表达能力,包括表述能力、写作能力、总结能力、外语语言能力等,以正确表达自己的专业意见和看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力结构归结起来,就是综合素质。财务人才的大学专业教育,应当使学生具备如下素质涵养:第一,思想素质。这一素质既包括政治素质,更主要是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会计职业的思想、态度、责任、作风等方面。第二,业务素质。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第三,文化素质。包括基本的文化知识、人文素质、自我学习能力等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应当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来。二、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一)财务理论框架财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是在财务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按知识的相关性和教学的渐进性来设计的。而学科的构建则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来支持,理论源于对实践的理性总结,目的在于有预见性的指导实践。财务理论是一套用以解释、指导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系统化框架,财务学科则是对各种财务实践(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按某种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地专业性领域概括,分类的标准不同,财务学科内容的具体设置不尽相同。但财务理论是对财务实践的理性浓缩,不论采用哪种分类标准来构建财务学科体系,财务学科都只是对财务理论所浓缩的内容予以释放。可以说,财务理论是骨架,财务学科是躯体,没有骨架的支撑,躯体难以站立,构建财务学科体系必须以财务理论框架为依据。财务管理是一门以垫支货币本金为研究起点,以资本筹集、投放、运行、收回与分配为主线的管理类学科,资本及其筹集投放后所形成的资金构成了财务学科的基本要素。按对财务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同,财务理论框架可划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1.财务基本理论。财务基本理论是将一组既相互独立由相互联系的概念要素群,按内在逻辑关系排列形成的基础理论整体,包括财务本质、财务对象、财务目标、财务职能等理论要素。财务基本理论具有如下性质:(1)它是一种基础性理论,用以揭示财务的学科特征性质,以区别于其它学科;(2)它是整个财务理论框架的根基和出发点,用以解决财务管理能发挥什么功能的问题,对财务行为理论和财务规范理论提出指导性的基本要求;(3)财务基本理论不能直接指导财务实践,只能回答“是什么”这种属性类问题,只能通过指导财务运行理论和财务规范理论来间接指导财务实践。2.财务运行理论。财务运行理论是对财务活动进行操作和管理的跟踪性描述,是对不同主体、不同层次财务运作所遵循的规律和运用的方法所进行的理论总结,由财务假设理论、本金运动规律、财务运作原则、财务运作技术、特殊财务问题等部分组成。财务运行理论具有如下性质:(1)它是一种应用性理论,用以解决财务管理如何发挥功能的问题;(2)财务运行理论能直接指导财务实践,回答“应当如何”这类操作性问题;(3)财务运行理论的起点是财务目标,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经济阶段、不同经营性质的财务目标不同,决定了财务运作原则和财务运作技术的不同。3.财务规范理论。财务规范理论是对财务运行中的财务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的规则理论整体,包括财务法规、财务管理体制、内部财务制度、财务行为、财务组织等理论要素。财务规范理论具有如下性质:(1)它是一种约束性理论,用以指导建立对“财务人”的财务行为进行约束的行为管理机制;(2)财务规范理论是财务基本理论的延伸与发展,是财务运行理论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二)财务学科体系财务学科是财务理论在财务实践上的高度概括,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直接依据。财务学科由一系列分支学科组成,各分支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系统地包含了本学科现阶段的所有专业知识,反映了学科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我国传统的财务学科是以行业为划分标志的“一体两翼”式的学科体系,主体是国家财政,两翼分别是分行业企业财务和行政事业财务。这种行业式的财务学科划分格局不利于突出财务的职能式管理和价值型管理的特性,这种不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的现实要求。在改造我国财务学科体系的探索中,应当遵循如下指导方针:(1)突出财务学科的自然属性;(2)适应经济环境对财务学科的客观要求;(3)关注国有经济财务和资本市场财务,树立中国特色。根据上述指导方针,笔者认为我国的财务学科体系应由财务基础学科、财务应用学科、财务规范学科和财务专题学科组成。其中:1.财务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财务原论、财务目标论、财务调控论、财务经营论、财务史论等。2.财务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不同财务主体的财务运作理论和方式。包括:财务假设、本金运动规律、财务风险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财务信息工程等。3.财务规范学科,主要研究财务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理论与方式。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设计、财务政策设计、财务组织设计、财务检查与监督、财务行为学、财务法学等。4.财务专题学科,主要研究特殊行业、特殊问题下的财务运作和处理原则。包括:国家财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金融资产财务、企业集团财务、企业重组与清算财务、通货膨胀财务、国际财务等。按财务学科体系设计财务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稳定,便于各门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和安排。(三)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在计算机记帐技术和日常管理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作为一名高层次理财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操作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以外,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人才能否适应市场需要的潜质所在。财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如何在专业为基本面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才,这要求财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专业性、复合性和适应性等特点要求。1.专业性。专业性要求财务专业本科学生应当熟悉和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基于财务管理学科所具有的价值综合管理特性,财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当包括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2.复合性。当代经济具有在变革中发展的特点,一名优秀的理财人员,一是表现在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二是表现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中应变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有一定份量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语言能力、当代新科技通读等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熟悉单位业务性质和特点,尽快从动手型人才转化到管理型人才上来。3.适应性。适用性要求专业理财人员能够在不同条件和业务环境下工作,数字革命和现代通讯技术使得经济业务的空间和时间距离逐渐消失,订货、送货、营销系统的电子化,电子商务比重逐渐扩大,服务、信息、专利技术、产权等成为大型公司的主要业务对象。如何适应日益变化的交易环境和业务对象,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中要注意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类型课程的设计,注重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三、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一)现有体系的比较分析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1.按资金运动阶段设课这种思路按筹资、投资、耗资、收益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阶段,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包括:财务学原理、财务融资与筹资管理、财务投资管理、成本与费用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学、财务评价与分析、财务监督学、专题财务学等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1)能够将资金运动各阶段的财务管理内容比较详尽地传授给学生,但不易从整体上把握和掌握财务理论,不易挖掘和提高学生的理财素质;(2)有利于学生清晰财务管理的环节和线索,但容易割裂资金运动各阶段的内在联系;(3)各专业课程的内容和份量不均衡,适宜于初中级的层次教育,如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等。2.按财务管理环节设课这种思路按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理财工作的环节,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包括:财务学原理、财务预测与决策学、财务计划与控制学、财务考核与评价学、财务检查与监督学、专题财务学等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1)着重于财务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财务学科应用方面的发展;(2)财务要素被分解到各个环节中,不易培养学生在融资、投资、或收益分配等某个领域上的专业能力。3.按财务主体层次设课这种思路按不同行业和业务特点设计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包括:财务学基础、制造业财务学、非制造部门财务学、非营利组织财务学、集团财务学、国家财务学、国际财务学等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1)按行业和业务特点设计课程,针对性较强;(2)行业和业务特点比较明显,课程建设相对容易;(3)各主干课程之间,在财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上容易出现重复。4.按财务管理知识层次设课这种思路按知识传授和吸纳循序渐进的原则,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包括:财务学基础、中级财务学、高级财务学、国家财务学、财务专题等课程。这种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