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偏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贷款偏好、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作者:马理,黄宪,代军勋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编:430072电邮:manny@whu.edu.cn电话:13986164202领域:金融学贷款偏好、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内容提要:金融监管当局可以利用资本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强约束作用,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来引导总体经济平稳和谐的发展。本文首先运用多边博弈分析,指出大银行有向大企业贷款的偏好,而小银行有组成“银团”争取较大项目收益的偏好,并寻找到规模差异的银行实行“越界贷款”时应满足的条件;其次讨论了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行为偏好的影响,通过引入矢量与虚坐标,分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两种情况,论证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变化将迫使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沿着效率前沿折线或效率前沿平面进行调整;然后构造了一个“信贷行为偏好指数”来刻画商业银行的行为偏好与风险偏好,同时将资本约束的实施与资本约束的软化引入计量模型,并利用2002年至2006年的29家商业银行的522个数据样本点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有效实施资本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偏好,资本约束,行为选择一、引言经济现象表明,商业银行在面向企业的贷款过程中具有特定的行为偏好,而资本约束可以迫使银行对该偏好进行调整。这意味着,金融监管当局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充足性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强约束作用,通过商业银行这个金融中介,修正宏观经济的波动,引导经济向既定的方向发展。正因如此,研究商业银行的贷款偏好,分析资本约束对它的影响,进而讨论企业的相应行为改变和整个经济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偏好,以往的研究讨论得多的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对该现象的分析,经济学家们大多是以信息不对称作为出发点的。Leland和Pyle(1977)[]1将Aklorf(1970)[]2和Spence(1973)[]3的观点引入金融中介理论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研究领域,指出商业银行在处理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优势。Baltensperger(1978)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信贷配给的理论框架。Stigliz和Weiss(1981)[]4通过一个经典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其后,Wette(1983)[]5等人对假设不断完善,论证了正是银行的信贷配给偏好导致了中小企业贷款难,而Peek和Rosengren(1996)[]6、Strahan和Weston(1998)[]7、以及Jayaratne和Wolken(1999)[]8则提供了很多关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实证检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贷款难进行了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小企业周期理论与小企业关系贷款理论等。国内的学者对银企关系特别是银行与中小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亦做了很多研究,例如林毅夫和李学军(2001)[]9指出,基于“赶超”战略的计划经济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而大力发展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李志赟(2002)[]10证明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数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郝丽萍等(2002)[]11和黎荣舟等(2003)[]12引入不同的要素与中国特色对以往的模型进行了完善。王霄和张捷(2003)[]13引入抵押品的信号甄别机制,利用拓展后的模型对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进行了分析。而冯俊和袁志刚(2005)[]14则把信号机制导入融资结构,在更宽泛的层面上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以上各位学者研究结论的学术贡献不容置疑,但是他们的研究思路大多都是首先就给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假设前提,然后再来分析原因。而在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也是相对的,比如中小企业在中小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就比在大型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要容易些。以2002年至2006年为例,*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本充足性约束下银行风险偏好和行为调整研究”(批准号:70573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资本充足性约束下银行行为机理研究”(青年项目06JC790032)的资助。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型企业贷款比重为37.44%,而城市商业银行对小型企业贷款比重则达52.44%①。可见在分析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研究前提也不能绝对化。这就启发我们改变研究思路,比如将“银行”与“企业”按规模类型细分后进行多边博弈,这样得出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也许更富有现实意义和建设性。关于资本充足性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行为偏好的影响,经济学家们做过不少研究,但得到的结论却并不一致。Koehn和Santomero(1980)[]15、Kim和Santomero(1988)[]16分别提出,资本充足率要求将促使银行选择风险更高的资产组合。Furlong和Keely(1989)[]17、Rochet(1992)[]18认为,银行资本充足性约束将导致资产组合出现多样化效应,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而Dietrich和James(1983)[]19却认为资本充足性约束不会影响银行的信贷变化。Santomero和Watson(1977)[]20、Peek和Rosengren(1995)[]21认为太严格的资本监管将会导致银行降低信用供给和降低生产性投资。Chiuri,Ferri和Majnoin(2001)[]22认为资本充足性约束阻碍了银行的信贷供给,负面影响很大。Sheldon(1996)[]23、MasaruKonishi和YukihiroYasuda(2004)[]24的研究显示,随着资本充足性约束的加强,银行的风险承担将会降低。Keely和Furlong(1990)[]25、Hovakimian和Kane(2000)[]26的研究认为资本约束不会导致银行信用规模与风险偏好发生变化,Rime(2001)[]27对瑞士银行数据的实证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目前国内有不少关于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变化的理论研究,如奚君羊和谭文(2004)[]28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黄宪(2005)[]29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下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刘斌(2005a[]30,b[]31)就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经济及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中国的状况进行了分类别的实证检验。郭友与莫倩(2006)[]32、吴栋与周建平(2006)[]33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得到了有益的结论。以上各位学者的研究由于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对资本约束产生的影响效应亦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研究大多长于说理,相对弱于操作,对如何改善资本约束带来的不足涉及不多。因此我们考虑,能否在解析清楚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行为变化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单维的关于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行为偏好的衡量指标,然后在资本约束和该指标之间建立一种函数对应,再用数据序列来严格的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从而科学而定量的发挥资本充足性监管的强约束作用?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将“银行”与“企业”按规模要素细分后,进行多边博弈,指出大银行有向大企业贷款的偏好,而小银行有组成“银团”争取较大项目收益的偏好,并寻找到规模差异的银行实行“越界贷款”时应满足的条件;第二,引入矢量与虚坐标,分利率管制与利率自由化两种情况,讨论资本约束对银行信贷结构行为偏好的影响,指出变化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将迫使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沿着效率前沿折线或效率前沿平面进行调整;第三,构造了一个“信贷行为偏好指数”来刻画商业银行的行为偏好与风险偏好,同时将资本约束的软化效应作为变量引入计量模型,利用2002年至2006年的29家商业银行的各自按贷款对象划分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了拟合度较为理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监管当局如何有效实施资本约束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逻辑结构是:第一部分,进行相关文献综述,并介绍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分析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贷款行为偏好;第三部分,研究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行为偏好与风险偏好的影响;第四部分,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第五部分,提出归纳研究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二、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选择偏好①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各期)》不同规模大小的商业银行在选择不同规模大小的贷款对象时,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假设一家大银行与一家小银行在博弈,他们分别有两个选择:贷款给大企业,或者贷款给小企业。若严格限定只能进行一对一的贷款,即一家银行只能贷款给一家企业,那么均衡是唯一且稳定的。大银行会选择贷款给大企业,因为相对于贷款给小企业,前者能带来更多收益和更少的资源浪费;小银行会选择贷款给小企业,因为尽管面向大企业的贷款能带来更多收益,但小银行限于规模满足不了大企业的需求,所以不可能选择大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博弈矩阵如表1,其纳什均衡解表示为(大银行贷款给大企业,小银行贷款给小企业)。表1:规模差异银行与企业的博弈矩阵①小银行向大企业贷款向小企业贷款向大企业贷款收益较大,满足不了需求收益较大,资源合理配置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收益较小,满足不了需求收益较小,资源合理配置以上均衡简单明了,得到的结论也与直觉较为吻合,但是其过于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与现实不完全相符。因为在现实经济中,一家银行可能贷款给一家企业也可能贷款给多家企业;同样的,一家企业可能只从一家银行得到贷款也可能从多家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所以博弈过程的讨论要更复杂。假设大银行面临着两种选择:贷款给一家大企业、或者贷款给家小企业,而这两种选择都必须与投资于无风险证券获得的收益进行权衡比较。若一家大企业的贷款规模与家小企业的贷款规模相等,商业银行给予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为,给予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为。假设大银行面临的风险是,投资收益为随机变量。每家企业面临的风险均为nbLnsnLbrsrfrkD~ξδ,且相互独立,这意味着。再来分析上述的博弈,结构未变但局中人的具体选择发生了改变。δδnnii=∑=1当大银行贷款给一家大企业时,其期望收益的昀优值为()bfkbbtoBigLrDrLE,max)(~*−−=δξ当大银行贷款给家小企业时,其期望收益的昀优值为n[][]bfkssbksstoSmallLrDnrnLkLDrLnE,max,)(max)(~*−−=−−=δδξ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大小企业面临的贷款利率相等或近似相等,即sbrr≈,而,所以有,因此大银行会选择贷款给大企业而不会对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有太大的兴趣。sbnLL=)()(~*~*ξξtoSmalltoBigEE②①以上博弈显示银行是行为的主动选择者,当然这仅是一个为了使问题更加简明的假设。其实,在银行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选择不同类型的银行,这是一个双边博弈。如果换个角度,因为小企业只能选择小银行(大银行因追求收益昀大化不会选择小企业),而大企业只会选择大银行(在限定一对一的贷款时,小银行满足不了大企业的需求),所以得到的均衡与表1是一样的。②在严格的利率管制环境下,当政府要求银行给出的利率所导致的收益甚至小于市场收益时,银行将会放弃对企业的贷款转而将所有资金完全投资于无风险收益证券。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由于市场机制的选择,所以大企业得到的贷款利率可能会远低于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利率,即,此时大银行贷款给大企业与小企业时分别得到的期望收益有如下几种情况:sbrr若bbsLnrrδ)1(−−,意味着大银行从大企业得到的贷款收益已太少,其利润损失超过了贷款对象由于风险优势所带来的利得,此时大银行会放弃对大企业的贷款转而向中小企业贷款①;反之,若bbsLnrrδ)1(−−,则大银行会放弃对小企业的贷款而选择贷款给大企业。两者的临界点是银行对大小企业的贷款利差为bLnδ)1(−,此时大银行面对着不同的贷款对象体现出无偏好的中性选择态度②。据以上分析,得到:命题1:大银行存在贷款给大企业的偏好;但在利率市场化,且银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