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一、资源的配置和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失灵三、行政干预与政府失灵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本章内容线索:狭义资源最优配置资源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资源配置方式:广义资源最优配置习惯、命令、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失灵——政府的介入——政府失灵——混合经济体制和第三部门•资源稀缺—需求无限•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用何种方式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一、资源配置的定义及配置方式•(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定义•资源配置有狭义资源最优配置和广义资源最优配置之分狭义资源最优配置:•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What生产什么•效率问题——How如何生产(3W问题)Whom为谁生产•不考虑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广义资源最优配置三项内容:(即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Efficiency效率市场机制•Fair公平社会价值判断•Stable稳定经济稳定运行效率的衡量标准: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帕累托(Pareto)是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帕累托最优状态指的是:任何改变资源配置的方法都不能在无损于其他人的前提下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不减少别人的福利,便无法增加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帕累托最优状态意味着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大效率,任何重新配置的行为都只能使这一效率降低,而无法使这一效率更高。•帕累托增进(ParetoImprovement)•帕累托增进——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经济社会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受到损害的条件下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则社会福利得到增进。•帕累托更优(ParetoSuperior)指资源配置改变后,①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B的福利W′.C.ED′.DA的福利OWWA的福利•假设社会中只有A、B两个人,横轴代表A的福利水平,纵轴代表B的福利水平。•A和B的福利水平是由他们各自消费的多少产品和劳务决定的。•由于社会总资源是有限的,他们消费的总量也是有限的。•W′W为福利边界,是总量有限的产品和劳务全部分配于A和B之间两人可能达到的福利水平的各种可能的组合。也就是,当A(或B)的福利水平既定时,B(或A)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福利水平。(在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和现有资源配置方式下,A、B两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福利水平社会曲线。)•C点是超越了福利边界,即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的福利水平。•D点是低效率福利水平,即低于现有经济技术水平所能提供的福利水平。•E点是W′W中的任何一点,可移动,每一点均是现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下的福利水平。公平原则:•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不同社会价值观有不同的标准•公平的衡量标准: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劳伦兹曲线(LorenzCurve)社会总财富y百分比100%E80%60%40%A20%BFO20%40%60%80%100%x家庭百分比•纵轴衡量社会总财富的百分比,将正方形的高分为5等分,每一等分为20%的社会总财富。•在横轴上,我们将100%的家庭从最贫者到最富者从左到右排列,也分为5等分。第一个等分表示最贫穷的20%的家庭,到最右边的那个等分则代表最富有的20%的家庭。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的含义是什么?•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简言之,它的经济含义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稳定原则的四大指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摩擦失业、自愿失业)•经济增长(GDP增长率/环境)•国际收支平衡(二)资源配置方式•习惯: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命令(政府)机制:由政府或掌权者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市场机制: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市场消费者的选票(货币)决定生产什么配置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如何生产三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的提供者决定为谁生产形式市场机制如何配置资源?市场中的供求、价格、竞争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有机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两个要素,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当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不仅会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同时也会改变竞争格局和竞争的激烈程度。•供求、价格、竞争这三者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会表现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上,表现在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上,从而体现出市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这种由市场机制的作用所引起的对经济的调节称之为市场调节。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1、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价格机制通过市场的作用需求供给鞋子鞋子住房住房茶叶茶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劳动劳动土地土地资本品资本品供给需求产品市场价格$消费者的投票$生产成本家庭企业要素的所有者工资、租金等等要素市场价格——工资、租金、利息二、市场配置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竞争失效:产品非同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的自由进出入;②公共产品(第三章主要内容);③外部性:成本外溢(如污染);收益外溢(如教育);④市场不完全性:如保险业(私人保险不能为所有风险提供保障),高科技等;⑤偏好不合理:如劣币驱逐良币,假货横行等;⑥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失衡;⑦信息不对称;⑧收入分配不公。(一)垄断。•垄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字面意思是单个卖家。•狭义的垄断指一个行业只存在唯一卖者的市场结构;•广义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大部分或全部供给的情况,它包括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垄断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力量,与垄断力量相联系的是进入壁垒,它排斥其他企业进入行业市场。•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自然”的技术原因而形成的独家经营的市场格局。在传统理论中,导致自然垄断的“自然”的或技术的因素是某些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和过高的沉淀资本(sunkcapital)。•自然垄断领域,指的是因生产、配送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沉淀成本、资源稀缺性等原因,使生产者仅被限定为一家或极少数几家公司的产业。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定义很简单: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产量增加而长期平均成本减少,如果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也增加,就是规模不经济。二是有大量的沉淀成本•经济学中的“沉淀成本”(sunkencost,也有人译为“沉没成本”)范畴,意为已经投入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投入特别专门的资本,这些资本不易转移到其他用途中去,形成沉淀资本。(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同私人物品的特性完全相反的不具备独占性和排他性的公共消费品,即某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享用不会排斥或减少他人对同一物品的享用。公共物品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公共物品具有的两个特性。•非排他性:免费搭乘(FreeRide)•非竞争性:(三)外部效应(externality)•1、外部效应是指,在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济单位之间,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影响,而该经济单位又没有根据这种影响从其他经济单位获得报酬或向其他经济单位支付赔偿。•外部效应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好的影响或积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坏的影响或消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2、外部效应的分类:生产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不经济3、外部效应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社会效益与私人效益不一致•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不一致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是指社会为某项活动付出的成本,它通常包括私人成本与社会其他个体为此项活动所支付的成本。私人成本是指个体进行某项活动所支付的成本。•(1)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经济单位采取行动的个人收益小于行动成本、行动的成本小于社会收益。在有外部经济的情况下,个人的行动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最优水平。•(2)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经济单位采取行动的收益高于个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个人行动水平常常高于社会最优水平。(四)偏好不合理--非优效品。•优效品(MeritGoods)的含义: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是指政府强制人们消费的物品,如汽车上的安全带、九年制义务教育等等。•非优效品是指人们不根据自己的最优利益而消费的物品。(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消费者偏好的合理性。(五)信息不完善。•对于价格变动的信息,消费者和企业的反应是不对称的,企业降低价格,需求量不一定增加,企业降价的损失不能通过扩大消费来弥补。(难以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供给与需求,造成市场失灵)(六)失业和通货膨胀(七)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条件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生产条件差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收入分配不公,与市场经济效率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有间接的关系,这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产生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生产的效率。B的效用A的效用效用可能性边界E1EE2CD政府介入的领域和措施•对效率的介入①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②财政补贴:通过补贴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③政府采购:通过采购调节经济。•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①税收和转移支付:劫富济贫;②公共事业投资:补贴弱势群体;③特别征税:强制或限制富人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介入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②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③金融政策;④紧急行政措施;⑤道义上的劝告。政府失灵①代表性的局限;②信息的有限性;③对私人部门控制的有限性;④决策时限与效率的有限性:认识时滞时滞决策时限决策时滞效率的的有限性执行与生效时滞有限性政策意图和政策效果的差异⑤决策程序的有限性:民主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公共选择理论);社会偏好的局限。⑥政府干预的失控性:对政策难以作出准确的描述;政府干预成本的不可预见性。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为什么政府干预会失灵呢?•(一)政府决策失误1、有限信息(信息失灵)政府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干预调控经济运行过程的前提是必须能够获取和掌握有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全面准确的信息。然而由于各种产品技术的多样性及发展性;由于缺乏收集信息的动力刺激;由于存在广泛的私人利益以及信息的时效性;使得政府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制定出来的。这样,依据不完全信息制定的经济政策,必定是不完善的。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3、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时滞(TimeLags)•第一,认识时滞(ReorganizationLags)•第二,决策时滞(DecisionLags)•第三,执行与生效时滞(Execu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