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谈谈经济类考研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一,当然是学校品牌,这个东西,在你找工作的时候就知道重要性了,哪怕你以后还想深造,无论是出国还是国内,学校都是别人的第一印象。一个极端的例子,北大的政治经济学永远比一流半学校的金融出路好。(声明,偶没有瞧不起政经专业,只是谈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偏见)第二,学校的真正课程设置,也就是说你能真正学到什么东西。要知道,什么金融工程、数理金融、证券投资、基金分析,都是花哨的名字,你进去之后可能跟西方经济学学得东西没两样,除了多听老师吹牛。知识才是自己的。第三,专业永远是放在最后考虑的东西。我印象中,除了网申和考公务员和个别国企的时候,别人会挑专业,其他时候都不重要。我很多学经济学的朋友最后去了金融机构或证券公司,也有学金融的去了国企做人力,呵呵~当然,也不是完全不重要,原因见本段开头。第四,计算机和英语绝对重要,千万不能忽视。英语不是考完就扔的东西,随时都有用,是拍门砖。计算机能力也很重要,但没人会看你的c++,一定要把excel玩熟,然后是eviews\stata这样的统计软件,如果还会matlab,那就能忽悠不少人了。第五,考研要虔诚,不要东想西想,决定好了就认真准备。边找工作边考研,成功的概率不是没有,但是如果要考名校,几乎不可能。话又说回来,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不考名校还考什么研?第六,名校确实有歧视,但你自己不能歧视自己。本人本科出身三流高校,社会上对本校的谣传较多,一样进了名校。当时老师问我,你为什么本科不出来。我说,我喜欢我家。有些人傻乎乎的说我本科学校不好、高考差几分之类的话,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不被刷才怪。所以,一定要有自信。别人可以瞧不起你,但你自己不能瞧不起你自己。第七,没有人会告诉你考研比就业好,反之亦然。路是自己走的,不要总是去问别人应该考研还是就业,自己斟酌,别人会比你对你自己的事情更慎重吗?第八,来这里,可以灌水,可以玩,可以交友。但是,如果你真的打算考研,每天泡这里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但是,你也不能不来,要知道交流很重要,信息闭塞也是导致失败的一个原因。工科转经济的一些经验与思考~~~!!考研换专业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其中又以工科转经济最为常见。本人就是其中之一,现把经历简单记下来,以供大家参考。本人2007年毕业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我们学校的食品专业是全国第一的,但食品行业工作机会虽多,待遇却低,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所以,工作一年后决定辞职考研,并跨专业。首先选学校,这倒不难,因为一些原因,对杭州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浙大自是首选。其次选专业。像通信,电气这类王牌专业和本科专业差别太大,几乎没有跨考的可能,只有望洋兴叹。能考虑的最后圈定在化工和产经之间。其实最心仪的还是化工,因为毕竟本科是学工的,总觉的还是化工实在,产经太虚了,而且化工的基础课本科基本都学过。但我对自己的实验能力实在不够自信,本科毕业试验就弄得我焦头烂额,很是害怕自己应付不来研究生阶段的实验,那样的话,三年的研究生就难过了。最后,思虑再三,还是选了管理学院产经。这里还有个小便宜,管院的产经可以考管理学,相较之下,比经济学要简单不少。但一利必一弊,浙大管院的产经是主攻农业方向,比不得金融,投资等方向热门,好在管院在这个方向实力很强,有不少项目。所以,再三考虑,就选了产经。最后历尽风险,终于如愿。选了一位学院派的导师。研究水稻经济,导师是国内最早研究这个方向的牛人之一,刚刚从国家得到一个大项目。算是对方向较冷的一种补偿吧。拿到通知书后,并不如想象那般高兴,甚至很纠结,不晓得舍化工选产经究竟是对是错。现在说实在的,不敢肯定辞职考研是正确的,更不敢肯定选产经是正确的,但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开弓无有回头箭,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给工科转经济的同学点建议:1.评估一下自己英语和数学的实力,这两门不但是初试的敲门砖,还是以后学习经济的必须工具。2.考虑下专业课的问题。如果平时没接触过,打算从七八月份开始看,那一定要三思。经济学很不好考,尤其是名校,比如上财的专业课,很注重数学,三四个月内很难突破。要不就像我一样钻个空子,选个不考经济学的学校,但这样的空子很少,而且肯定不会是经济学的主流方向。3.搞清楚专业的研究方向。经济学很讲究研究方向,比如说政经,看起来很冷,但有的学校政经设有房地产经济,资产评估方向,就很热。产经看起来很热,但浙大管院产经就是农业方向,很多人对农业很忌讳。所以,说方向比专业重要,考前务必要查清楚。4.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要不要转。尤其是计算机,通信等就业王道专业,转经济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一定要慎之又慎。总之,考上了,心静了,我却纠结起来,不晓得舍弃化工是对是错。或许当初若是选化工,现在也会一般纠结。犹如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祝跨考的同学都能成功。[本帖最后由梦游燕园于2009-7-1822:11编辑]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思考经验经济工科经济学初级到高级推荐教材一览本帖最近评分记录leif1511威望+302007-10-1400:10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远逊外国教材。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竟用黑体加插一段马克思论地租之说法,以说明所传授学问之错误.说明: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大高手所写就。2、国内教材,建国以来,除商务系列丛书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学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译以作为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间国外经济学研究学问之成就,国人皆不得见。80年代末期,邹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经济学,邓大人首肯之后,国内始渐有〈西方经济学〉之类教材出现。此类教材,多为新出道之老师,为进阶升职,凑出版物之数而编抄西人著作而成,机制所限,不敢添加“反动”之知识,又无竞争机制,购买者多为其听课学生。故质量甚差,若非特殊目的如考研指定者,慎勿购买。3、按经济学有入门低、中级、高级之分。高级乃指其运用之数学工具及阐述观点之纷争更多而言,并非此学问高人一等。一如高等数学未必高初等数学一等之意。越是高级,则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数理逻辑之严谨,反不如低级来的实用。初级的入门教材一般是针对初学者,所以大多举案例和现象,加以文字解释,偶尔插加二维图案,高级教材注重数理逻辑,而二维图案及文字已难以表达、解决所说明之问题,故多用数学证明或代数方程,夹杂现代数学工具。中级教材则介乎其中,界定甚为模糊。教材难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二、中级微观教材。中级教材一般以微观、宏观两科为主,兼修其他应用科目。传统经济学,本无宏观、微观之分,自凯恩斯针对名义变量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之后,始有宏观一科。故历来次序,先修微观,再修宏观,后及其他。微观经济学为各科之基础。其分析,乃基于马歇尔的一般均衡分析及边际效用学派之边际分析,而后由萨谬而森发展数学方法及框架而成,涵盖范围甚广,大致包括:基础部分:传统厂商理论(技术、利润、成本)、传统消费者理论(效用、偏好、选择、需求)、局部均衡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之稳定性)、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二大定理、交换方框图)分支部分:寡占市场理论(寡头、定价、市场细分)、博奕论(纯策略均衡、混合博奕、广延型结构、厂商博奕、颤抖的手)、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税收制度设计、投票、外部效应)、不确定性经济学(风险、博采、保险、投资)、信息经济学(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信号)、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法和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企业性质分析、法律)、拍卖理论(拍卖机制设计)、匹配理论等。学习者可根据上述内容,与教材所列提纲比较,则可知教材侧重点之所在6、《管理经济学》,有版本数种,特点各不相同。此类教材多为mba系列教材。其目的针对生产过程决策而设,故与经济学之中级微观教材相较而言,减少少量分支部分理论,增加回归分析及计量统计部分。目前数种版本中,以人大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从〉难度最低。机工版哈耶所写之〈管理经济学---战略与决策〉与标准中级教材难度大致相当,内容也接近。唯其中也已采用函数表达式。机工版莫瑞斯(有英文版及中文版,中文为陈章武所译)〈管理经济学〉难度最高,其侧重内容与中级教材大不相同,除回归分析已采用大量数据,要求建立模型,内容接近计量预测外,内容涉及对偶理论、不同代替效应之图解,附录采用微分法,难度较高。此类书籍,侧重经济学中与管理交叉管理。7、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人大版,此书乃标准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在美国多个大学供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