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增长相关支撑条件分析(72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郑州经济发展阶段及相关支撑条件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郑州经济总量接连登上新台阶,生产总值由九十年代初的138.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08.5亿元,年均增长13.5%,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第23位,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九,跻身全国先进城市行列,在这一过程中,郑州作为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实现了连续的跨越式发展。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郑州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从经济增长情况看,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郑州经济发展迅猛。从总量来看,1991年,郑州生产总值(GDP)为138.7亿元,占全省比重的13.3%;到2009年,郑州GDP达到3308.5亿元,占全省比重上升至17%。从增速来看,郑州经济总体上一直保持高速平稳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连续十余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图11991-2009年郑州GDP增长率变化情况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1991-2009年郑州经济增长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1991-1998年,郑州经济增长基本完成了第一个从扩张到收缩的变化过程;1999年,郑州经济增长进入第二个扩张期,该次扩张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下半年。2008年下半年后,由于受到周期性调整、国内外经济减速、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郑州经济出现增幅回落。2010年上半年以来,在国家及郑州市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作用下,郑州经济逐步回升向好。2010年上半年郑州GDP达到178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郑州经济走出低谷、增长态势日趋明晰。经历危机后,郑州需探寻并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积极因素,分析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促进经济实现新一轮持续快速增长。二、郑州经济增长支撑条件分析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中,其发展的条件也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一系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梳理和分析,促进郑州经济增长的支撑系统可以分为经济增长的结构支撑系统、需求支撑系统、要素供给支撑系统、政策支撑系统及外部环境支撑系统,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了推动郑州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动力,成为支撑郑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一)郑州经济增长的结构支撑系统近年来,郑州经济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来自郑州经济结构不断变化所提供的系统动力。尤其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郑州产业结构调整呈加速态势,“二、三、一”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收缩,非农产业迅速膨胀,引领郑州经济跨域发展。到2009年,郑州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3:54:43。3图21991-2009年郑州三次产业变动情况0%10%20%30%40%50%60%70%80%90%100%1991年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郑州第一产业适应现代化都市定位的需要,积极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的都市型农业。到2009年郑州已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89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2个,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伴随着第一产业比重下降,郑州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并于1992和2003年分别超过90%及95%,到2009年,第二、三产业比重已上升至96.9%。三次产业的结构从1990年的12:54:34变化为2000年的6:49:45,十年中第一产业减少了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减少5个百分点,三产增加了11个百分点。从2000到2009年的十年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化为3:54:43。第一产业减少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减少2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处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在两个十年中是持续大幅下降,减少近2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先降4.3个百分点,后十年又上升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与一产则相反,二十年连续大幅上升,增加了23.2个百分点。4图31991-2009年郑州二、三产业增幅变动情况0.05.010.015.020.025.0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2003年至今,郑州市第二产业增幅超过第三产业,实体经济成为郑州发展的重要支撑。郑州第二产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随着推进产业层次高级化和落后产能被淘汰,第二产业发展重点转向扶优扶强和产业聚集区建设。2009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551.8亿元,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6.9%。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从1991年至2009年,郑州市第三产业以年均13.8%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郑州第三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零贸易业为主的发展格局。2009年,上述四个行业已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7%和全市生产总值的24%。(二)郑州经济增长的需求支撑系统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和净流出可以反映出地区需求支撑系统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演进态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也得到5了充分的显现,供给的增长速度超出了需求的增长速度,买方市场逐渐形成。需求决定了生产的目的,在供需系统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图41997-2009年郑州消费率、投资率、净流出率变动0.010.020.030.040.050.060.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百分比投资率消费率净流出率长期以来,消费是影响郑州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1999年以来,郑州消费率却逐年下降,到2009年,已降至38%,为近15年来的最低水平。郑州消费率虽有所下降,但总量仍有所增长。2009年,郑州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999年代至今,郑州资本形成率一直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并于2004年第一次超过消费率。2005年以来,消费、投资、净流出这三驾马车中,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60%,到2009年,郑州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5%,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289.1亿元,达到历史新高点。投资成为郑州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相对于投资与消费,郑州净流出一直处于弱势。郑州净流出对GDP就一直拉动作用不大,2009年净出口额达2005年以来最低点,净流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负数。6(三)郑州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支撑系统从社会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本的投入和科技带动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要素支撑系统。作为省会,郑州在劳动、资本和技术上优势突出。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2009年末,郑州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6540.3亿元,比2008年增长33%。宽松的资金面为资本的快速积累提供了资金支持,为经济高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表1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年份存款余额(万元)比上年增幅%200116273174--20021971114821.120032434100923.520042724816511.920053116065114.420063559960914.220073938175810.620084916394324.820096540266333.0作为中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郑州劳动力资源充裕,且整体素质较高。2009年末,郑州市社会劳动者总数达到445.2万人,比上年增加2.84%,占常住人口的59.2%。作为人口近亿大省的省会,人力资源已成为郑州巨大的发展优势。郑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8年底,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分别占1.9%、14.9%、21.4%。郑州科技创新活动十分活跃,200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有305家,占12.0%;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有226家,占8.9%。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7.4%,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29.1%。2008年末,全市有科技活动的规7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科技活动人员31749人,比2004年末增长65.4%;企业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为37.6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5倍。2009年郑州市专利申请量达到6200件,较2008年增加12.4%,获得授权专利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850件,发明专利授权500件。(四)郑州经济增长的政策支撑系统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郑州经济增长的政策支撑条件主要包括三次全国性宏观调控实施。三次全国性宏观调控包括:1994年以抑制严重通货膨胀为目标,使郑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1994年的127.2降至1997年的105.3,进入合理区间;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的调控,使郑州经济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此后连续十余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2008年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采取的调控,使郑州经济在经历快速下滑后,迅速止跌,2009年,GDP实现了11.4%的增长,人均GDP突破了6000美元,达到6475美元。除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郑州经济增长外,郑州市根据实际发展,侧重点也在不断调整。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进一步的解放和更新,人们对郑州商贸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期间,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在郑州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郑州要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物资集散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随后郑州市将这一目标写入“八五”规划。1996年6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郑州时亲笔题词:把郑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对建设郑州商贸城提出的更高8要求。1997年5月国家体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文,确定郑州为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郑州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郑州提出了“工业立市,拉长工业短腿”的口号,把发展工业作为提升省会地位的基石。2003年以后,郑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制定了《2004—2008工业发展纲要》,200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工业强市新目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呈现出加速工业化和重化工化的特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规模和总量大幅提高,竞争能力迅速提升。2001-2009年,郑州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13.9%的增幅。2009年,郑州达到3308.5亿元,人均GDP也首次突破了6000美元,达到6475美元,超过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表2郑州人均GDP年份人均GDP(美元)增长(%)200114688.22002161810.22003187315.82004229522.52005284724.02006350723.22007448027.72008584830.62009647510.7(五)郑州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支撑系统郑州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和实现,除需经济内部因素支撑外,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的支撑。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管理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软实力。9近年来,郑州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都得到较大改善,在服务城市发展、解决城市发展难题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基本架构为:构建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焦作、新乡等其他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根据各市现有基础、发展态势各自定位。与中原城市群经济关联度较强的周边城市,通过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