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经济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银行经济学•曹啸•金融学院银行系•caoxiao@mail.shufe.edu.cn•一个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是:存款人为什么一定要将钱存入自己无法监管的银行呢?存款人为什么不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向企业投资呢?所以,必须理解银行的本质功能以及银行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可替代性。•一个问题:直接借贷的交易链条短,间接借贷的交易链条长,为什么企业自身不去直接融资呢?•答案在于交易成本、流动性保险、信息共享联盟、代理监督、参与成本等几个方面•(一)资本市场的影响:微观经济理论•假设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没有税收•投资机会无限可分•投资回报率递减•两期模型(Hirschleifer,1958)•禀赋C2C1.ZY2Y1•实物投资机会线C2C1ZY2Y1UQ假定Y1=y2U越陡峭,越偏好于当期消费在Q点,边际替代率等于投资的边际回报率解释了储蓄和投资:自给自足的内部中介•如果市场上存在一个外部的借贷机会,利率为I,情形会发生变化,人们有机会提前消费,当人们偏好于当前的消费的时候,这样的机会是有价值的。•金融投资机会线C2C1ZY2Y1UPMaxC2=Y2+(1+r)Y1MaxC1=Y1+Y2/(1+r)斜率为-(1+r)C1=Y1-储蓄C2=Y2+(1+r)(Y1-C1)Y1-C1:储蓄•这里只不过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计划是现在少消费用自己的储蓄来增加将来的开支,而另一个消费者则相反,她是现在贷款增加消费,将来在自己的收入中扣除包含时间价值的债务。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消费者,都要使他的一生消费(C1,C2)与他的一生收入(Y1,Y2)相匹配。•现在,如果引入一个完全的金融体系,企业的投资决策(生产决策)和个人的消费计划被完全分离开来了,即企业在现有的金融条件下,利用金融资产的时间价值找到一个能够创造社会财富最多的最佳生产点,而这一点也恰恰实现了每一个消费者更为理想的最优消费计划。•这就是费雪的分离定理,它告诉我们,企业的生产点应该选择在边际投资的收益率和市场利率相等的位置上。•显然,这一金融体系是非常理想化的,也就是说,只要存在这样一个完全的金融体系(市场机会线),它就必然能给企业提供创造最大社会财富价值的机会,同时它也会给消费者提供在企业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中找到使自己最幸福的生活方式(消费计划)的机会。换句话说,此时金融决策与实体经济之间就不存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但是,我们很难找到这样的完全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备等因素,导致了这样的金融交易不能发生,或者会降低消费者的效用。•(二)交易成本:银行业存在的理由是因为交易成本(Benston&Smith,1976)•在金融交易中存在哪一些成本?•搜寻成本•核查、评估成本•监督成本•强制执行成本•当不存在银行时,借贷双方的收益和成本结构,利率为R,借款人成本为TB,存款人成本为TS存款人的收益RS=R-TS借款人的成本RB=R+TB利差=RB-RS=TB+TS图形分析:考虑到交易成本以后,金融投资机会线的斜率、福利效应•交易成本的影响LBZY2Y1UP成本的存在使得实际的R发生变化MaxC2=Y2+(1+R-TS)Y1MaxC1=Y1+Y2/(1+R+TB)•当存在银行时,借贷双方的收益和成本结构,利率=R,银行的交易成本为C,向借款人收取存款人的收益RS=R-T’S借款人的成本RB=R+T’B+C利差=RB-RS=T’B+T’S+C如果:TB+TST’B+T’S+C图形分析:考虑到银行的交易成本以后,金融投资机会线的斜率、福利效应•银行的功能LBZY2Y1UPL2B2•引入金融中介后,交易成本会下降吗?•规模经济:存款人的搜寻成本、合同成本、执行成本(标准合同)、监督成本;通过规模转换和期限转换,借款人的成本也下降:多对一的谈判和监督,不如一对一的监督和谈判•范围经济:业务的多元化、集中的网点、资产组合:金融机构卖空存款而买入贷款,如果存款产生负的收益率,贷款产生正的收益率,而且两者正相关的话•挑战:规模经济会被耗尽;脱媒现象;交易成本是外生的;直接借贷和间接借贷的交易成本为什么不一样?•金融中介机构的衡量标准•1、其负债有特定的固定金额,与其资产组合的业绩无关;•2、存款具有短期的性质,比其他负债期限要短的多;•3、负债中很大一部分是可开出支票的活期存款;•4、无论负债还是资产,其主体都不可转让,要能够转让就必须以大额可转让存单形式存在以及通过证券化实现。•我们讨论的就是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不同需求借款人和贷款人在效用函数上存在差异•1、贷款人所能提供的资金少于借款人的项目投资规模;•2、贷款人担心流动性风险,偏好短期贷款;借款人希望项目投资期间资金供给能够得到保证,偏好长期贷款;•3、贷款人愿意持有风险较低的资产,借款人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借款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为风险进行补偿。•金融中介的技术•1、规模转换:客户众多;银行可以吸收小额存款,集中分散的资金,大笔贷出;•2、期限转换:客户众多、分布分散,不是所有的客户都在同一个时点取走存款;银行可以吸收短期存款,发放长期存款;银行害怕挤提(挤兑);•3、风险转换:吸收低风险存款,发放高风险贷款。•存款人两类风险:违约风险和价格风险银行倒闭——存款保险,违约风险=0;银行不倒闭,存款名义利率固定,价格风险=0•银行面临两类风险:违约风险和价格风险企业倒闭,存在价格风险,贷款的价值取决于企业资产清算;贷款证券化时,其市场价值可能与账面贷款的价值不一致,存在价格风险;•银行主要面临违约风险,银行必须处理,手段包括:贷款组合资产池,分散化组合降低风险(零售银行);取得抵押品,降低单笔贷款的风险,此时违约的成本由借款人承担,上限是抵押品的价值;甄别贷款人并监督贷款人的行为,控制风险;持有充足的资本金作为风险准备;批发银行还可以参与银团贷款分散贷款风险;通过这些方法,银行在发放风险贷款的同时,可以吸收风险相对较低的存款•银行能够就资产的规模、期限和风险进行转换来适应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偏好•挑战:规模经济会被耗尽;脱媒现象;交易成本是外生的;直接借贷和间接借贷的交易成本为什么不一样?•(三)流动性保险(Diamond&Dybvig,1983)•信息不完备•消费不确定•流动性冲击•流动性储备•流动性保险:交易成本与规模经济•(四)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联盟(Leyland&Pyle,1977)银行从事借贷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性由于信息质量难以核实,好和坏的信息难以区分,信息的价格反映的是企业质量的平均水平,寻找高质量信息的公司就会亏损;引入金融中介以后,金融中介可以利用信息来买卖组合资产,这样信息就成为私人物品,它体现在资产组合当中,且不能传递,于是金融机构就有动力去搜寻信息;银行作为“借款人联盟”能够比单个借款人做的更好,假定有N个借款人,每个人的项目都一样,联盟情况下并没有改变各个项目的预期回报率,但方差变为原来的1/N。回报率风险较高的企业要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就要降低债务水平。如果银行已经把风险降低了,我们就会看到其负债结构中存款形式的债务很高。•(五)代理监督(Diamond1984,1996)监督是指收集一家企业贷款前后的投资项目及其行为的信息。包括:筛选贷款申请,挑选好的项目,降低发放风险过高贷款的概率;调查企业信用;关注借款人是否遵守合同条款。•银行在监督上具有的优势:•银行在监督方面拥有特殊的优势,因为客户的活期账户开在银行,银行拥有客户收支(现金收支)的非公开信息。这种优势在客户是中小企业时更为明显,因为银行是支付结算系统的运营主体。•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可以要求企业提供业务发展计划,银行在审核这些计划达到一定数目以后,就能培养出对此类计划的专门评价技能,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用一套确定的规则来评价客户的信用度——信用评级。存在专业评级机构的挑战,但并没有削弱银行的地位,反而加强了银行的地位,原因在于银行的贷款本身是评级的一个方面,另外,银行作为评级信息的重要消费者,评级在贷款中的运用为评级提供了市场的基础;•贷后监督——在贷款合同中规定一些条件,并能在以后的执行中进行验证,银行能够低成本检查核对这些条款有没有被企业遵守;•抵押品——如果在贷后检查中,重要条款没有被执行,银行就可以停止贷款,处理抵押品;注意抵押品处理中,银行面临两难困境:追加贷款还是马上停止贷款?借款人获得的收益:借款人在银行借贷和资本市场融资中存在信息差别:银行可以就机密信息达成一对一的沟通;在资本市场,借款人必须向所有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相当多的信息细节;借款人如果在银行借贷并按时还款,就有助于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这表明,该企业已经经过了银行的审查和筛选,不必重复就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均衡结果:代理监督既然银行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贷款人就有动力把这种监督委托给第三方进行,避免重复劳动;破产成本在为数众多的存款人之间分担,每个存款人负担的成本很小,但需要有一个贷款人去监督借款人。•正式模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外部融资成本的中介理论模型•Diamond(1984,1996)考虑了借贷双方之间达成了三类合同:不存在监督、由投资者直接监督、委托一家金融机构监督。•没有监督:在外部融资成本高昂的前提下,不花费外部融资成本,但一旦借款人违约,贷款人只能借助于破产程序。这是个“要么全收回,要么收不回”的策略,代价高昂、效率低下;•由投资者直接监督:假设每个借款人向m个贷款人借款,且只有一个借款人,K是监督成本,监督总成本是mK;借款人贷款人贷款人贷款人…………K如果有n个借款人,每个借款人都向m个贷款人借款,则监督总成本是nmK。•委托银行监督:假设每个借款人支付的代理监督成本是D,K是监督成本,代理行为发生后,监督总成本是D+K;不需要监督银行;借款人贷款人贷款人贷款人…………K+D银行如果有n个借款人,则监督总成本是K+nD。•比较三种情况的福利效果,结果是第三种情况最优。因此,引入银行降低了金融中介的成本。•交易的监督成本会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而逐笔降低;•仍然存在如何监督银行的问题,但是由于存款人容易观察到银行的行为,或者银行容易低成本地向存款人传递自身类型的信号,使得存款人不用知道银行搜集的借款人的信息。因此,该过程实际上是用监督银行代替了监督借款人;•假定银行的资产组合分散得很好,银行存款人的收益率几乎没有风险;•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得存款人可以威胁银行把存款取走,从而存款人可以有效约束银行的行为;•存款人还受到监管机构的保护。•(六)承诺机制(Mayer,1990)•如果合同是完备的,交易不存在什么重大的缺陷与瑕疵,也就不需要承诺;但是当不完备合同的缺陷及其导致的问题比较严重时,紧密的关系有助于缓解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影响。•银行提供了一种承诺的机制。Mayer(1990)提出,如果银行与借款人关系紧密,则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承诺。•银行成为内部人掌握内部信息,可供选择的补救措施也不仅仅是处置抵押品,因为处置抵押品往往是低效的。•贷款承诺与债务重新安排的价值•所以霍西等(1991)发现与银行密切的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融资,而且经营更有效。但是,紧密的银企关系可能也会导致银行的风险累积并影响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案例讨论:日本的主办银行制•(七)其他•支付清算:在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当中,货币在经济中发挥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两个主要功能,银行存款兼具这两种功能,提供“打包”的服务。银行运营支付结算机制,使其比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具有了很大的竞争优势;•(八)提供资本市场服务票据发行便利;债务保证:比如承兑等;证券承销:咨询和包销•这些业务中,银行赚到的是收费收入,而不是利息收入,此类业务被称为表外业务•(九)银行挤兑模型•存款人需要什么样的存款?•银行存在风险吗?•存款人有没有能力监督银行?•存款人会选择有风险的银行吗?•存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如果存在监督的成本,存款人的理性选择是什么?•存款人需要什么样的存款?•存款人规避风险•存款人偏好流动性•存款人无力选择与监督借款人•低风险的存款能够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