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增长粗放程度的建模测算(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经济增长粗放程度的建模测算近几年陕西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一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十二省中排名也比较靠前。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高增长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投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等“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之上的。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本文引入粗放度的概念,通过经济模型来对我省的经济粗放程度进行数量分析,以便人们了解改革开放26年来陕西经济增长的现状,为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所禆益。(一)粗放度模型的构建:经济增长方式,即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方式。根据生产要素的分配、使用程度,经济增长可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方式相比较而言,前者主要是通过要素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后者主要是通过提高要素内在质量以及优化要素配置来推动经济的增长。我们通常所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粗放型增长转变到集约型增长。为了度量经济增长的粗放和集约程度,我们引入了粗放度的概念。粗放度指要素投入增长率的贡献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注:对于一国总体来说,土地是固定的。因此,在考虑要素投入的增长率时,舍去了土地要素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其中,表示粗放度表示劳动对经济的产出弹性(1-)表示资本对经济的产出弹性表示劳动投入增长率表示资本入增长?BR表示经济增长率表1粗放程度的判断标准(二)陕西经济增长粗放度的测算: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测算的是改革以后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度。因而采集的是1979年-2004年的数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指标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以1978年为不变价格。2.指标说明:(1)经济增长率:采用的是生产总值指数;(2)劳动要素投入增长率:采用的是全社会从业人数计算各时期劳动投入量增长率,忽略劳动质量、劳动强度的大小和劳动时间的变化情况。(3)资本投入增长率:由于资本要素的投入没有现成的数据,本文使用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净值指标。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是1978年固定资产存量的估算。根据邹至庄(chow,1993)的“我国1978年的总资本存量约为14112亿元”和李子奈(2002)的假设“流动资金占总资本存量的30%”,我们可以得出1978年我国的固定资产净值约为9878亿元,然后根据我省资本占全国总资本的比重(这里用1978年我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来代替),进而得出我省固定资产净值约为220.97亿元;其次是其余各年固定资产的估算。根据公式,其中为当年固定资产净值,为上一年固定资产净值,为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当年固定资产折旧额。折旧额可根据公式Dt=gNKt,其中折旧系数g=5%(王益煊、吴优(2003))。(4)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所谓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是指要素投入每增长1%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的百分比。在该模型中取值在0.5和1之间。由于我省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以及统计数据不完备,因而要准确计算出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以高志英等《1978-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波动实证》的相关内容和中心测算我省近几年的投资率、消费率等相关指标为依据,同时将可能取的0.6、0.7、0.8这三个值代入模型,根据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得出: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取0.6比较合适,那么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1-)为0.4。3.结果分析:(1)粗放度波动分析:表226年来我省经济增长类型统计表(单位:年)类型超高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低度粗放型集约型26年25676比重(%)7.719.223.126.923.1前13年21424比重(%)15.387.6930.7715.3830.77后13年04252比重(%)0.0030.7715.3838.4615.38我省近26年中经济年均增长9.59%,平均粗放度为0.63,增长方式表现为低度粗放型。其中,有6年是属于集约型增长方式,所占比重不足四分之一,分别是1979、1984、1985、1988、1992、1997年,相应的粗放度为0.49、0.33、0.44、0.31、0.47和0.49。其中有2年属于是超高度粗放型,分别是1989和1990年,相应的值为1.32和1.39。为了比较分析,我们分为两个阶段:改革的前13年(1979-1991)和后13后(1992-2004)。第一阶段,经济年平均增长9.36%,平均粗放度为0.57,增长方式表现为低度粗放型。该阶段以集约型和中度粗放型为主,所占比重达到了61.54%。第二阶段,经济年均增长9.71%,平均粗放度为0.73,增长方式表现为中度粗放型。该阶段以低度粗放型和高度粗放型为主,所占比重达到了79.23%。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和2003年,粗放度分别为0.99和0.91,快接近临界值1。图1经济增长粗放度波动图注:未使用89和90年的数据从图1可以看出,粗放度围绕着0.7上下波动,波动较大。第一阶段,波动较大,呈现出较强的周期特征。具体说来,包含两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1979到1985年。该周期中出现波峰的是1981年,其、、分别为4.5%、3.4%和3.8%,粗放度达到0.79。出现波谷的是1984年,其、、分别为17.8%、7.2%和4%,粗放度达到0.33;第二个周期是从1986年到1991年。该周期中出现波峰的是1991年,其、、分别为7%、6.68%和4.06%,粗放度达到0.81。出现波谷的是1988年,其、、分别为21%、8.69%和3.1%,粗放度达到0.31。第二阶段,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粗放度为0.73。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上升的劲头更为强劲。具体表现为1997年之后快速上升,在1999年突破0.8的界限,在2002年达到峰值0.99,接着有所降低,于2004年跌至0.8以下,达到0.77。结论:我省的经济增长没有完全转变。近26年表现为低度粗放型,前13年为低度粗放型,后13年中度粗放型。(2)各要素贡献率分析:根据生产函数理论,投入的要素分为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大类型。经济的增长的变动是由这三大要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因而粗放型经济增长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赖哪些生产要素实现的。如果是依赖技术的增长实现的话,那么就是集约型增长。反之,如果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实现的话,就是粗放型增长。结合表1、图3和图4,我们可以清楚比较出这26年我省经济增长粗放度以及各要素的贡献率。图3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图4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生产总值的增长=100%)表4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绝对数与相对数)年份经济增长率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技术贡献率前13年9.364.081.313.97100%43.58%14.02%42.40%后13年9.716.580.522.61100%67.78%5.37%26.85%26年9.595.140.923.53100%53.62%9.59%36.79%这26年中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平均为53.62%,近年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陕西省的从业人员的数量稳定,因而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大,平均为9.59%;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太明显,表现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平均为36.79%。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剔除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本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多出24.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劳动与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了很多,分别降低8.65和15.55个百分点。结论:资本是陕西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近13年表现更为明显,其对经济的贡献远远超过劳动和技术之和。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