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研讨材料范例【5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交流研讨材料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交流研讨材料【第一篇】[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做到“六个坚持”。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是克服“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落实“六个坚持”、打好“七大标志性战役”。[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标志性战役。5月18日至19日,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再部署,提出新要求。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9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强调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进展与形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目标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均达到年度目标和序时进度要求。201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2020年目标是达到80%以上);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020年目标是下降18%);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I-Ⅲ类断面比例为%(2020年目标是达到70%以上),劣V类断面比例为%(2020年目标是控制在5%以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2020年目标是分别减少15%、15%、10%、10%)。2019年以来,全国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前8个月统计数据,全国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劣Ⅴ类断面比例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北京市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总体而言,工作进展有成效。但同时要清醒看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是思想认识上的摇摆性。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不深不透,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绿色发展认识不高、能力不强、行动不实,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分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出现了弱化,将经济下行压力简单归结于环境监管过严的模糊认识有所抬头,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有所增加。二是污染治理任务的艰巨性。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一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在加大。特别是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方面,部分地区仍对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运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投入结构调整还需完善切实有效的政策机制。全国污水管网存在40万公里左右的缺口。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案件仍高发频发。重化工产业布局性风险隐患大。突发环境事件、垃圾焚烧等项目开工建设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三是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性。从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看,部分地区大气环境改善难度加大,少数地区劣Ⅴ类水体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标改善程度不高,个别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从区域角度看,东南沿海地区前期工作基础好,总体进入工业化后期,生态环境压力相对缓解;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承接了不少相对落后产业,环境压力正在加剧。同时,城乡发展和环境治理不平衡,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四是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从工作能力上看,生态环境队伍薄弱,尤其是基层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从工作方式上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从工作作风上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区、领域和行业的“一刀切”行为影响恶劣。五是自然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受气象条件影响明显。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对浓度的影响,年际可达±10%,对个别城市可达±15%,月际可达±30%以上。六是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将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产生新的压力。一些发达国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动力开始显现不足,个别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倒车。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尤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领导者角色,同时我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进一步减排和出资的压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目标是约束性指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如果这些目标任务没有完成,将直接影响各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确保打好打胜污染防治这场大仗硬仗苦仗。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做法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举措创新支撑工作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概括为“六个坚持”:(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八个观”,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开放鲜活的思想体系。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在出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坚韧执着的战略思考。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是做好工作的指南针和金钥匙。在谋划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布局中,要善于领悟这一重要思想对大势的把握,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遇到问题、困难和矛盾时,要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找方向、寻路径、求答案。(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方面,始终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国务院印发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等攻坚战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按照“以气定改、以供定需、不立不破”的原则,统筹兼顾温暖过冬和清洁取暖,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累计完成改造1000万户以上。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2018年1586个水源地6251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大力整治黑臭水体,36个重点城市1062个黑臭水体中1009个已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6-2018年累计完成万多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年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同比减少%。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2018年挂牌督办的1308个突出问题中1304个完成整改。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2018年全国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万件、罚款数额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加124%、382%。另一方面,充分依靠人民,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人民来信来访和举报作为精准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发现问题的帮手、同盟军,变成我们监督力量的一部分。2016-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共受理群众举报万件,基本做到按期办结。(三)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必须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环保。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相继出台。我们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底线,完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全面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下,全面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2015年12月河北省试点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对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轮例行督察全覆盖,2018年又分两批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共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个。2019年已完成第二轮第一批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家中央企业的督察进驻工作。总的来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达到了“中央肯定、地方支持、百姓点赞、解决问题”的显著效果,已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平台、机制和抓手。我们将持续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四)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体现了工作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有利于强化科学治污、系统治污,更好地调动地方积极性,让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使环境治理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坚持把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在规划计划方面,将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改善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深化改革方面,完善总量指标分配机制,将质量与总量挂钩,环境质量差的地方要承担更多的总量减排任务。在环评审批方面,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区域环评规划、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的“三挂钩”机制。在考核评价方面,坚持环境质量考核和总量减排考核相结合,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服从环境质量考核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归真。如果数据不真实准确,就无法判断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无法判断政策措施是否见效,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