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复习大纲(占1分,单选题)1、会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2、会计目标是简历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3、财务会计的特征(1)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2)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则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3)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4、高级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1)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外币交易核算、企业所得税核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2)特种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期货交易、现代租赁会计(3)复合会计主体特殊会计业务:企业合并、集团内部往来业务、合并报表编制业务(4)特殊经济时期特殊会计业务:通货膨胀会计、企业停业与破产清算会计5、高级财务会计继承了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但有所发展与变化第一章复习大纲客观题部分:第一节:一、外币的定义(两个角度)1、从国家角度:本国货币以外的货币称为外币;2、从会计核算角度: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称为外币;记账本位币:会计核算中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08.10单选)。二、记账本位币的选择(08新增内容,尚未考过,注意)1、企业选择的一般原则(多选)该币种主要影响商品或劳务交易价格;该币种主要影响生产要素价格;该币种主要影响融资额收益额三、汇率及汇兑损益(本节重点)(一)汇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者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1、汇率的标价汇率以国外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由此汇率的标价有两种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特点(08.10简答题):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大小与汇率高低成反比。适用范围: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外币。特点(08.10简答题):本国货币数固定不变,外币数大小与汇率高低成正比。适用范围:英美国家,但是美国对英国采用直接标价法。2、汇率的分类(1)按照外汇经营形式的不同:银行汇率、市场汇率(均包括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2)按照外汇付款期限不同: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是指按事先约定的将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表示方法两种:直接标明实际汇率;用升水、贴水和平价间接标明汇率。(简答题)(二)汇兑损益(重点)1、定义(03.10简答)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2、汇兑损益的类型(02.10、08.10多选题,03.10简答题)按照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分为四个类型。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第二节一、外币交易外币交易是指用外币计价或结算的交易,常见类型(多选题)有:1、外币计价的商品购销交易和劳务供应;2、外币进行结算的借入和出借款项;3、以外币进行的保险业务、管理咨询业务二、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时间的,什么类型的汇率(一)单一交易观点:企业将发生的外币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日(03.1、07.1单选)的汇率。不确认汇兑损益,交易完成时才能计算成本或收入。(二)两项交易观点:企业将发生的外币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交易日(08.1单选)的汇率,确认汇兑损益。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05.1多选):1、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列入当期利润表:金融企业设立账户“汇兑损益”,其他企业在“财务费用”下设置二级明细“财务费用-汇兑损益”;2、作为未实现的递延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结算时计入损益:设立账户“递延收益”或“递延损失”。总结:现行的大多数国家对于外币交易处理采用的是两项交易观点的第一种方法。三、我国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一)核算原则(04.1简答题)1、外币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既反映记账本位币同时也反映原币;2、采用即期汇率与即期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即期近似汇率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3、对所有外币账户的余额按月末汇率进行调整。(二)账户设置(单选、多选题)需要设置的常见的外币账户有:库存现金(外币):库存现金-美元户等银行存款(外币):银行存款-美元户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股利、预收账款、长期(短期)借款、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第三节外币报表折算一、折算方法资产负债表的折算利润表的折算现行汇率历史汇率历史汇率平均汇率流动与非流动法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权益项目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相关资产)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权益项目折旧费用摊销费用销货成本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现行汇率法所有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业主权益项目均可时态法现金应收、应付项目以及其他按现行成本表述的资产其他项目收入和费用一般情况下收入和费用大量的情况下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掌握例题1-13)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对表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额。又称为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此损益是未实现损益,一般不在账簿中反映,只反映在报表中。1、处理方法(05.1、06.1单选题):(1)作为递延损益处理,列入资产负债表:适用于现行汇率法,(2)作为当期损益处理,列入利润表:适用于时态法。2、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处理一般原则(04.10、05.10、06.10简答题)(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即期汇率(现行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数额填列;(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历史汇率或者历史近似汇率折算;(3)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主观题部分:账务处理:综合历年考题常见的核算题类型包括以下内容。(一)业务发生日账务处理:在核算题外币业务描述中,出现以外币表述的货币金额,进行账务处理关键在于采取哪一个汇率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在折算时可以采用的汇率主要有:具体的会计处理:1、收到外币投资时:“银行存款”、“实收资本”只能以当日的即期汇率核算(P35),不会出现汇兑损益。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外币金额*即期汇率贷:实收资本外币金额*即期汇率2、其他业务的核算:即期汇率或者即期近似汇率:业务发生日的汇率;当期加权平均汇率或者当期平均汇率。一般采用即期汇率(发生日汇率)银行汇率:银行挂牌公布的汇率:买入价或卖出价外币账户及相关账户:以即期汇率折算(复币记账)银行存款—人民币户:以银行汇率折算(买入价或卖出价)(一般涉及到货币的兑换业务)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二)期末账务处理1、期末对相关项目调整:重点掌握货币性项目的调整:(1)对于历史成本计价的存货期末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将期末以外币表示的可变现净值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后再与人民币表示的历史成本比较,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准备;(2)对于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应将期末以外币表示的公允价值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后再与期初人民币表示的公允价值比较,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期末公允价值。2、期末对外币账户期末余额的调整:外币账户调整损益=以外币表示的期末余额*期末即期汇率—以本位币表示的期末余额外币表示的期末余额=外币表示的期初余额+外币表示的本期增加额—外币表示的本期减少额本位币表示的期末余额=本位币表示的期初余额+本位币表示的本期增加额—本位币表示的本期减少额设上述差额为A则:A0时,调增相应账户金额,同时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A0时,调减相应账户金额,同时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注意课本例题:P40例题1-12,一定要看明白了,看仔细了。规律:题目中如有银行汇率,所写的会计分录中一定使用两个汇率,一定会出现“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第二章复习大纲客观题部分:第一节:一、所得税性质两种观点:1、收益分配观:依据于企业理论,站在整个社会角度,认为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利润分配;2、费用观:依据于业主权益理论,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认为企业的所得税与企业的利息、薪酬费用等都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2、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根本原因:税法与会计的差异(多选题)目标不同;依据不同;核算基础不同,最终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3、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单选题)1、应付税款法:区分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和所得额之间的所有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递延。2、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在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当税率变化时或开征新税时递延法不调整,债务法调整。(选择题)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依据资产负债观,能较为完整的体现资产负债观(选择题)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简答题、选择题)1、核算的时间:资产负债表日(08.10单选题)2、核算程序(简答题):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第二、三节: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使用或最终处置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作为成本或费用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总金额。或者:指企业在未来资产存续期间计算利润时从收入中扣除的费用或成本。公式表示如下: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成本-资产以前期间已经税前列支的金额(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其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公式表示如下: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二、暂时性差异(一)概念是指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属于时间性差异,将来的期间会转回。按照对未来期间缴纳所得税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注意事项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2、未弥补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与投资相关的可抵扣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1)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50%以上)转回。(2)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4、企业合并中的可抵扣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5、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相关的可抵扣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所有者权益。(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1、不属于企业合并的交易,且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2、与投资相关的业务产生的可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