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成本的概念二、短期成本分析三、长期成本分析四、受益于利润最大化第五章成本与收益2能力目标1.用成本理论分析企业的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2.进行总成本最大、平均成本最大、利润最大的计算目标知识1.重点掌握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等有关概念及原理;一般掌握各种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及其关系。2.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及其关系。3.明确各种成本分析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意义。3知识导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的生产要素可以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而有的生产要素的调整则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某服装厂订单突然激增,需要在下个月将产量增加一倍,此时厂商多半只能通过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开足马力,采用多雇佣工人,加班加点的方法,因为在一个月内增建厂房,并增加一倍的机器是不大现实的,而且厂商也不知道这种订单增加是长期现象还是暂时现象。这就是短期调整产量水平的问题。相反,如果市场对服装的需求是由于人们对产品偏好普遍变大而长期地增加,则厂商要增加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增长了的市场需求。这就是长期调整生产的问题。4第一节成本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成本也叫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取决于: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这些支出一般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生产所投入的全部要素的机会成本。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上所获得的最大收入。显成本(ExplicitCost):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Implicit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机会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6理解机会成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机会成本是指选择的成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2)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3)机会成本并不都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思考:物价上升了,因此,企业原先购置的机器设备的会计成本也增加了。该种说法对吗?解析:该种说法不对。因为会计成本取决于实际购买时的支出不受以后市场变化的影响。7经济利润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用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成本。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一样。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经济利润最大。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8社会成本是指对整个社会来说所发生的成本,它反映了社会可获得的资源的最好替换用途。私人成本是指对生产者来说所发生的成本,它反映了生产者可以得到的资源的最好替换用途。二、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在短期中,企业不能根据自己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这就是说它只能调整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材料等),而不能调整固定生产要素(厂房、设备等)。短期成本分为用于这些可变生产要素的支出和用于固定生产要素的支出两大类。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长期中企业没有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之分,一切投入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长期成本就是企业用于投入生产要素支出的所有费用。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9思考:所有行业的长期和短期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解析:不对,长期与短期的区分不是实际时间的长短,而是厂商能否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实际上,在不同的行业厂商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其长期与短期的区别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汽车制造行业中,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很长,而在服装生产业中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就比较短。思考:10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的分类(一)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是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短期总成本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类。固定成本(FC)指短期内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VC)指短期内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用STC代表短期总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VC代表可变成本,则有:STC=FC+VC11(二)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指短期内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是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构成的。平均固定成本指短期内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AFC=FC/Q平均可变成本指短期内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VC/Q如果用SAC代表短期平均成本,则有:SAC=STC/QSAC=FC/Q+VC/Q=AFC+AVC(三)短期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指短期内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如果用SMC代表短期边际成本,以△Q代表增加的产量,则有:SMC=△STC/△Q12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可变成本(VC)随产量逐渐增加而递增。其曲线应是从原点出发,随产量递增而递增。短期总成本(STC)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由于FC之值固定不变,所以短期总成本曲线与VC曲线的任一点垂直距离等于成本FC。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的逐渐增加而减少。平均总成本(SAC)、平均可变成本(AVC)和短期边际成本(SMC)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其曲线为“U”,先下降而后上升。13(一)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关系STC=FC+VC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STC曲线:陡-平-陡CQTFCTVCSTCFC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14(二)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关系QCAFC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但AFC曲线不会与横坐标相交,因为总固定成本不会为零。QTFCAFC(1)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15(2)平均变动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QCAVC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先下降,后上升)QTVCAVC16(3)短期平均成本SACQCAFCAVCSACSAC=AFC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QTCAC17平均固定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减少的幅度很大,以后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固定成本总量不变,随着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就减少了。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效率逐渐得到发挥,因此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平均可变成本又开始增加。可以得出这三种成本的变动规律:18短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决定的。当产量开始增加时,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变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以后,随着平均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时短期平均成本主要随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而变动,即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又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19(三)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关系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加。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MC=dTC/dQ=dVC/dQ(因为dTC=dVC+dFC,而dFC=0)2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QCSMCMP递增,MC就递减。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MP递减,所需MC就递增。21请注意STC的两个特殊点A、B。SAC最低点对应B点。SMC最低点对应A点。TVCSMCTFCSACAVCQQPPQ3Q2Q1ABSTC22SMC与SAC、AVC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点。综合分析QCAVCSACSMCAB进一步分析23(1)SM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SMCAVC,AVC↓SMCAVC,AVC↑SMC=AVC,AVC最低B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QCAVCBSMC24(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QCSACSMCASMCSAC,SAC↓SMCSAC,SAC↑SMC=SAC,SAC最低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相交,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收支相抵。25M点——停止营业点在MR=MC=P原则下B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失的是全部或部分AFC;B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QCAVCSACSMCAB点:厂商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把损失减到最低,应停止生产。N点——收支相抵点(3)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短期分析。B26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长期中企业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长期成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均可调整的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它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它的种类有三种: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可分别简写为:LTC、LAC和LMC。271.长期总成本LTC: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是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一、长期总成本long-runcost长期:厂商能根据产量调整全部要素。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总可以选择最优规模进行生产。陡峭—平坦—陡峭开始阶段OQ1,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Q1Q2阶段,要素充分利用,属于规模经济,LTC曲线平坦。Q2以后阶段,规模产量递减,成本增加幅度又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QCOLTCQ1Q2无固定成本,LTC从原点开始QLTCLTC28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是:在开始生产时,需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但当产量较低时,这些生产要素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成本增加的比率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这时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这也是规模经济的效益。最后,由于规模收益递减,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开始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所以长期总成本是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29LTC可以由STC线推导出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三条STC表示。三条STC截距不同。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STC1、STC2、STC3。STC3最优生产规模STC1是较小规模:最低总成本在d点;STC2是中等规模:最低总成本在b点;STC3是较大规模,最低总成本在e点。假定生产Q2的产量。厂商面临三种选择:OCQSTC1STC2Q2Q1Q3cabde30规模调整得到LTC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在d、b、e三点中b点的成本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2规模生产Q2产量。b点是LTC曲线与STC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同理,可以找出长期中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规模和最低长期总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点,连接即可得到LTC。OCQSTC1dST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