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典题回顾例1(2010·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答案:D解析:本题为计算题,主要考查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故材料中李某的工资收入和奖金即36000+8000=44000元,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李某的专利收入和其妻房租收入即5000+6000=11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例2(2010·山东卷)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这一知识点,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A说法错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应注意公平;C说法错误,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D不合题意,题干强调公平,而不是差距的扩大,B正确且合题意。例3(2010·北京文综)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如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为图表题,考查效率与公平这一知识点,考查考生读图、看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根据图表,实现由a状态向b状态转变,也就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这样③④不合题意。通过扶贫开发和救济可缩小城乡、区域和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①正确。征收个人所得税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应选。思维互动启迪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归纳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4.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5.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6.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的原因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考点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形式。可通过具体事例加以区分和理解。(3)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意义。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重点分析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1)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决定分配,采用何种分配方式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所以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这既能调动公有制内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能调动其他所有制中的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2)这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对产品的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与此相反,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所有制的体现。我国现阶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这就使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成为可能性和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使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因而也就必然存在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条件的。(4)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过去的单一分配方式相比较,它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了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可达到共同富裕。2.正确认识我国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其主体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来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第二,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依然占较大的比重。第三,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如我国规定的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就是以公有制企业中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制定的。[特别提醒](1)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而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因为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2)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在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度是按劳分配;但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3.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4.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应当辩证分析。第一,积极作用和影响:(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促进经济的集约增长。(2)从利益索取角度说,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利益索取权,既可激励要素投入者投入的积极性,又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3)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对资源配置就不可能起基础性作用,因而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本身。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有利杠杆。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由于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权不平等,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又由于人们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千差万别,必然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出现分配不公。另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存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对劳动者的无偿占有,出现剥削收入,使社会分层复杂化并加剧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易错明辨1.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2.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明辨]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明辨]按劳分配必须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但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各种收入,都属于非按劳分配。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明辨](1)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2)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是正确的。(3)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4.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明辨]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其重要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表面看来,似乎只要劳动者付出了等量的劳动,就必然获得等量的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营利状况也不相同,所以分配的消费品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其分配所得不可能相同。等量的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的情形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这并不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6.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明辨]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是按劳分配,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是以土地要素所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明辨]应属按劳动要素分配。7.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在本质上属于按劳分配;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明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只有存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其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考点训练1.王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月薪15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王某辞职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后来,王某用手中积累的资金炒股,获得收入150万元。王某的这些收入依次分别体现了下列________分配方式。()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