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研究姓名:管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谢武20080401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研究作者:管超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相似文献(6条)1.期刊论文昌杰.CHANGJie对基尼系数收入界定的建议-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收入分配差距是产生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但收入分配差距不绝对等同于贫富差距.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如何更能反映贫富差距呢?应用考虑生活消费成本的居民实际收入代替居民名义收入计算基尼系数,同时辅之以变异指标等,方能对贫富差距作出较为客观、真实的判断.2.期刊论文靳卫东.何丽城市化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论坛2007,(1)对于我国收入分配的变化规律是不是符合库兹尼茨的倒U型假说,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近年来,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城镇居民实际收入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之比一直维持在3.5左右,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成为我国总体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城乡之间存在收入差距的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这必将对我国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3.学位论文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2006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变更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机制和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伴随着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不断变化,呈波动中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少学者认为,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已超出了合理范围,达到临界警戒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他们各自考察问题的视角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对城乡经济发展政策的评价也不同。这将直接影响未来城乡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从而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多角度地深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和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由于安徽省是“大包干”的发源地,也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最早试点省份之一,属于典型的家业大省、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样本代表性,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非常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序幕的拉开,选择安徽省这样一个典型的中部地区不发达家业省份为实例,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角度,考察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具有很好的样本代表性及现实性,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论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安徽省为实例,借助计量经济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上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当前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在方法和理论支撑上,以二无经济理论、库兹列茨倒“u”理论、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个人收入差距理论为依托,力图多角度剖析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因素及体制因素。  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论如下:  首先,全面回顾和比较分析中国及安徽省1978-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分析其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并运动泰尔指数分解法测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动对总体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贡献程度。基本结论有:从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城乡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相对数的变动轨迹比较,安徽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动趋势与全国变动趋势基本吻合,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安徽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在大部分年份高于全国;由于中国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政策演变的阶段性,结合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变动的时期性特点,1978-2004年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过程可分六个阶段;从泰尔指数分解法对总体收入差距的整体和增量部分的分解看,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及其变动对于总体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形成和变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过分悬殊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危及社会稳定,最终阻碍经济发展。其次,探讨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区间及其当前的不合理程度。主要结论是:(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测算安徽省1980-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自然差距和非自然差距,24年中有21年的非自然差距对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超过40%。(2)从比较生产力角度测算了安徽2000-2004年的相对收入差距,从而确定城乡比较生产力差别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别的解释程度。目前,安徽省城乡之间的实际相对收入差距为3.01,其中由城乡之间的比较生产力差别决定的相对收入差距为2.40(占实际相对收入差别的79.7%),这部分差别反映了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3)综合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结果,将实际收入差距分解为三部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形成的自然差距程度、含合理成分的非自然差距,以及非合理性的非自然差距。政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有两个层次:第一,消除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不合理部分,使城乡收入差距降到相对收入差距水平;第二,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到理想的自然差距程度。第三,以安徽为实例,在实证分析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较深入地讨论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主要结论有:(1)对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众多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二元结构系数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2)对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和城镇化之间都存在紧密的结构依存关系。就短期看,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互动的关系,金融发展则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作用。从长期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信贷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银行存款与贷款比例的扩大则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城镇化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3)从制度变迁和结构转换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目前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变迁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二元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产业、所有制、区域等结构反差。因此,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作用。第四,主要以安徽为例,从各市间的空间分布角度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分别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进行对应分析。主要结论是: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各市间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背景是引起各市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不同步的原因。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对应分析看,区域因素对各市城镇居民收入的分类影响不大,而各市农村居民收入的分类则呈现很强的区域特征。第五,在讨论未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利及不利因素的基础上,预测未来1O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由计量经济模型预测,在未来15年里,在国家未出台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重大政策措施的假定下,虽然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都会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将会进一步扩大,预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5年的3.22拉大到2015年3.49、2020年的3.64,而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将由2005年的3.21拉大到2015年3.83、2020年的4.08。在国家持续出台一系列的重大惠农政策的假定下,通过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农民收入有较大的提高,预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将呈现缩小趋势,将由2005年的3.22降低到2015年2.87、2020年的2.97,而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将从2005年的3.21先缓慢下降到2010的3.00后又反弹到2015年3.18、2020年的3.38。因此,中国及安徽省未来15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任务非常艰巨。最后,在前文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借鉴国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提出政策建议:(1)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改变“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逐步弱化城乡二元结构。(3)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机制保证。(4)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建立城乡资本要素的良性互动机制。4.期刊论文张敬德提高我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28)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两千美元的国家,人们期待的第三产业的相对高速增长在中国并未出现.加工制造业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比重偏低的扭曲结构仍在恶化.5.期刊论文赵鸿娟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可行性研究及建议-经济问题探索2001,(1)改革开放的深化,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化.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居民实际收入的重要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可支配收入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同时收入差距分析、有利因素和制约性因素分析也是对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前提和重要支撑,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与建议.6.学位论文刘庆和中国农业的宏观经济联系2005一、方法、内容与结论;不断变革中的中国农业正成为一个日益开放、与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和紧密的产业部门。因此,至少从逻辑上看,传统的建立在“局部均衡孤岛假设”或“防水舱假设”之上的封闭、静态、微观和局部的研究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用来研究我国农业经济的运行,必须代之以开放、动态、宏观和整体的研究方法,把农业置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来考察。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综合应用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把农业和宏观经济联系起来的“中国农业-宏观经济联结模型”作为分析平台。该模型是在一个农业子模型和一个宏观经济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业子模型主要从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进出口、农业就业、农业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等方面考察了农业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子模型则从总产出、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外贸、价格水平、社会就业、财政收支、货币金融等方面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在完成两个子模型的构建以后,我们把农业子模型的有关方程“嵌入”宏观经济子模型,完成了“中国农业-宏观经济联结模型”的构建,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动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若干动态模拟实验,从利率、汇率、农业税收和农产品价格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农业的宏观经济联系。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农业具有很强的宏观经济联系。一方面,利率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不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强烈影响,还会通过经济体系某些内在机制的作用,对农业部门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农业税收和农产品价格等农业经济因素的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本身,而且也会通过经济体系某些内在机制的作用,对宏观经济造成较大影响。第二,相对来说,汇率变化对农业和宏观经济多数变量的影响巨大而持久,因此人民币升值应当慎之又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短期内虽然主要集中在减少产品和服务出口、增加进口,从而使经常帐户收支逆差扩大这一方面,但从长期看,农业和国民经济受其负面影响都比较大,特别是产出、就业、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宏观经济和农业经济变量所受的负面影响有不断放大的趋势。因此,尽管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较大,但即便仅仅考虑对农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升值之事也应予审慎对待。第三,减免农业税不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扩张,也有利于宏观经济的扩张,但减免农业税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走回头路。减免农业税具有明显的扩张农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的作用,其产出效应、就业效应、收入效应、投资效应、消费效应和进出口效应均比较明显。此外,减免农业税不但不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反而会由于减税所引起的农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的扩张而使财政收入增加。但一次性的农业税减免所引致的经济效应多半集中在短期,且衰减的速度比较快。这意味着,如果要保持这些效应,就有必要实行持续性的减免税政策,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