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区差别及其对总收入差别的影响(DOC40)(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3722.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中国的地区差别及其对总收入差别的影响地区差别同城乡差别一样是构成全国居民总收入差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测度了城乡收入差别后,本章主要研究我国目前地区差别到底有多大,为进一步测算其对全国、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打下基础。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多次指出,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多种民族、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里,地区差别肯定是较大的。关于中国的地区差别,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一些国外的学者甚至很早就研究了中国的地区差别。1我国的许多学者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了对地区差别的深入研究,特别是近几年研究地区差别的文献增加很快,但所得出的观察结论也多种多样。2文献考察表明,以往研究中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存在以下若干方面的不统一:一是区域划分的范围不统一,有人侧重三大地带差别,有人侧重省际差别或者县域差别;二是收入指标不统一,有人用人均GDP,有人用人均国民收入甚至人均工业总产值;三是差别指标不统一,有人用基尼系数,有人用泰尔指数或者其他差别系数;四是时间长度不统一,有人研究建国以来的长时间段,有人只研究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年份,或者九十年代以来的变化。正是这些不统一导致了结论的不一致。另外,从整体上看,多数人研究的是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别,许多人用的收入指标实际上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如人均GDP等;而真正利用人均居民收入这类反映收入分配的指标进行研究者不多,研究地区差别对全国居民收入差别的贡献者更少。本部分试图克服这些不足。本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讨论研究地区差别所使用的划分范围、方法及指标;第二,中国各省区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状况;第三,地区差别对全国总体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第四,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差别程度及趋势,并根据各个指标呈现出的趋势,从总体上描述地区收入差别的动态变化;第五,本章研究的简短结论。在附录中介绍关于了地区差别研究的有关文献,以及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对地区差别的研究。第一节地区差别的考察范围、方法和指标由于在关于地区差别问题的研究中,选择什么样的区域考察范围、收入指标、收入差别指标、计算方法等,对结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节首先讨论有关的概念和含义,并阐明我们的观点。一、关于区域的划分方法。对地区收入差别(以及地区间发展差别)的研究,首先要确定如何划分地域作为考察范围,因为研究地区收入差别实际上就是研究人均收入差别在不同地域上的表现。从国内文献看,划分地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大的地带为区域划分标准。比如按照“七五”计划以来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各为一组(见1就本书作者所知,在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中,Dr.Lardy是较早注意到中国地区差别之大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参见他的英文著作EconomicGrowthandDistributioninChin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London,1978。2从国内学者提出的基本观点看,对地区差别这个问题一般持有四种看法。1、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地区收入表现出一种趋同的趋势,或者说,地区收入差别在缩小。2、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地区差别先是缩小了,后来又逐渐扩大了。就改革开放后至九十年代中期前这一时期的趋势看,本书作者也持有这种观点。3、第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地区差别是先扩大尔后又缩小了。4、第四部分学者强调改革以后地区差别的扩大及其严重性。对同一问题得出的这些很不同的结论,使得地区差别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文献综述的详细情况参见本章附录。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3722.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表4.1.1)。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对三大地带的收入差别进行了研究。3不过也有学者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胡鞍钢等,1995,P26-28),认为采用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有“地理决定论之嫌”,而地理(地带)位置并不能完全代表省区的经济水平,例如广西、河北位于东部,但却不是高收入地区;二是样本空间太大,以致于无法进行政策分析。因为分组越大或越少,计算的地区差别就越小,从而可能掩盖地区内部差别。表4.1.1我国三大地带的划分和省份构成地带名称各大地带的省份构成东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含海南)、广西(1995年后划入中部)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宁夏、西藏、青海、甘肃、云南、陕西、贵州、四川、新疆资料来源:根据统计年鉴的划分整理。(二)以行政单元省区(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区域单位分组,每一个省区作为一组。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划分方法。4(三)依照人均收入水平对各省区分组。可直接采用人均收入水平分组方法,也可按各省区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比值分组,方法相同。比如按照比值划分,可将比值在75%以下、75%-100%、100%-150%、150%以上分别划分为低收入组、中下收入组、中上收入组、高收入组(胡鞍钢等,1995)。这种划分法跨越了自然地理和行政单元的界限,如河北省基本在中下收入组,这与按地带法将河北省划入东部并看成是高收入地区是不同的;另一不同点是,各组别中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时间内也是变化的。(四)依照中心-边陲的思想划分区域(见表4.1.2),各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地区(省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5这种研究更侧重于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其方法倾向于地理学的理论传统而不是经济学的理论传统。表4.1.2按中心——边陲思路划分区域范围序号中心——边陲区域名称1强核心(超核心)2次级核心(核心)3弱核心(内陲)4次边陲区(外边陲)5强边陲区(边沿)资料来源:谷书堂和唐杰(1994)(五)按县级行政单元划分区域研究地区差别。实际上,县级区域是对按地带或省区研究地区差别的一种补充。比如选取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若干县和人均收入最低的若干县进行比较,可以观察不同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明显差3参见下列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刘树成(1994)、魏后凯(1996)、谷书堂和唐杰(1994)、杨开忠(1994)、于祖尧(1997)、袁钢明(1996)等。4参见刘树成(1994)、魏后凯(1996)、杨开忠(1995)、于祖尧(1997)、袁钢明(1996)、林毅夫等(1998)、崔启源(1994)等的研究结果。5参见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区域科学系课题组(1994)、郑开昭等(1994)、陆超明(1994)的研究结果。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3722.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别(于祖尧,1997,P253-254)。近年来,中国的500经济强县和592个贫困地区都是按照县级行政区域划分的。应当说,从一定的目的出发,以上这些区域范围的划分都可以采用。本章从掌握的资料和研究目的出发,按省级行政单元来划分区域范围,选择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样本(缺少了吉林、海南和西藏三省区,主要这些省区的资料不合规范),主要考虑是:(1)省区是一级行政区,地方政府地区政策能够充分影响地区内部发展、地区利益从而地区差别;(2)国际上研究区域差别一般也采用这种规模(比如美国按州)的地区划分,便于比较;(3)从资料可得性考虑,也是最适宜的。二、反映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指标。在经济学中,一般地说,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是一个经济发展概念,即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而居民人均收入则是收入分配概念,反映居民的生活收入水平。通常人均收入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1)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2)人均工业产值;(3)人均国民收入;(4)人均GDP或GNP;(5)人均GDP或GNP增长率;(6)人均居民收入或家户平均收入,比如人均(或户均)生活费收入、实际收入、全部收入、可支配收入等;(7)各种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等。其中前五项主要用于比较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后两项则是比较不同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别。我国以往的研究者实际上比较多地使用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指标来研究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别,早期也有使用工农业生产总值指标的。6应该说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使用居民人均收入指标更能反映各地区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分配差别。有研究结果表明,用居民人均收入指标计算的地区差别与用人均GDP计算的地区差别在1985-1995年期间具有不同的变动方向。7全面地说,反映地区收入差别的指标,除了上述的若干经济指标外,还有各种社会指标,以及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如人类发展指数HDI)的选择问题。多指标可以扩大反映的信息量,用社会指标和综合指标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不同地区的福利发展差别。8但是,究竟采用哪一种或哪一组指标更恰当,国内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而且选择指标也往往依赖于数据资料的可利用程度。本章主要使用居民人均收入指标,同时辅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他指标。其理由是:(1)居民人均收入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情况的最佳指标,而人均GDP可从反映经济发展差别的角度反映地区差别,可作为补充;(2)人均GDP的差别虽然不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但它是多数研究地区差别者选用的指标,因而便于比较;(3)一般而言,居民人均收入差别的变化同人均GDP差别的变化会有所不同,因为从构成看,人均GDP还包含了经过分配过程后成为政府收入和转移支付的部分。研究这种差别也是本书的一个任务;(4)除了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在地区差别上表现之外,分析地区差别对全国总体居民收入差别的贡献,则必须使用居民人均收入指标。此外本书也使用其他一些指6有的研究者对各种收入水平指标进行了比较。崔启源(1994a)认为,MPS体系下的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使用额与GDP指标相比,前者缺乏第三产业数据,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则有重复计算,GDP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7魏后凯(1996)认为,应该使用居民人均收入指标;并指出这项指标可包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Yu)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r);若用Pr表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则一地区全部居民家庭人均收入Yt=Yr×Pr+Yu×(1-Pr)。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居民人均收入指标计算的地区差别与用人均GDP计算的地区差别具有不同的变动方向,即存在“地区差别变动之悖论”。8见胡鞍钢,1995,P19-23。其他研究者也对通过多维角度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问题提出了相似的意见,如崔启源,1994b。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3722.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标,以辅助分析。因为虽然本章的主旨是研究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别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差别,然而资料的可得性有时不能令人满意,就不得不以研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别作为补充。三、衡量地区差别的分析指标。用于比较和评价地区差别的各类分析指标,可以分为表示地区间绝对差别的指标(绝对指标)和表示地区间相对差别的指标(相对指标)两大类。前者如标准差等等;后者如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加权离均差系数和极值差率、人文发展指标(HDI)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含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反映收入差别的程度也不同,有时甚至会使结论出现较大的差别。一是使用绝对差别指标和相对差别指标研究同一地区差别,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如果在经济发展起步时两地区间的差别很大,则在一定时期内即使落后地区有了较快的发展,实际计算的两地相对差别也缩小了,但是两地绝对差别却依然会拉大;二是使用权数的指标同不使用权数的指标,可能出现不一致结论:如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所代表的收入差别变动方向有时不一致:当基尼系数变动较大时,二指标的变法动方向可能相同;而当基尼系数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