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公司控制权收益问题研究姓名:刘佳刚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岳意定20060801公司控制权收益问题研究作者:刘佳刚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姚兰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安排2004本文主要运用了规范会计研究的方法,从盈余管理行为的一般涵义入手,描述了盈余管理行为的本质和特征,并从产权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了实证会计研究的现有成果,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内在行为动因和外在制度动因,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实表现形式,论证了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规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制度安排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2.期刊论文宋艳.SONGYan制度安排——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因素-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8(6)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契约性质所导致的内部因素,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外部因素.本文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制度安排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制度安排的缺陷及如何以制度安排为途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相关问题.3.学位论文魏海丽会计制度安排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200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受当时的制度安排所决定,同时因为会计信息是会计行为的产出品,所以某一时期社会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当期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国从制度安排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该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制度安排与个体行为的关系为切入点,研究各项会计制度安排所决定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行为与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关系.同时,又从对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的分析论证了现行中国会计制度安排的不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一部分《会计法》或相应的会计技术规范所能解决的,改变相关的法律制度安建立配套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上市公中介机构的会计行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市场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的研究以期对制度制定机构提供政策建议.4.学位论文沈瑾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研究2003该文首先对中国现行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得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安排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确,委托代理结构不合理的缺陷,从而导致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主体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然后,通过对会计舞弊的制造与消费及现行产权制度安排下会计舞弊各相关主体的行为研究,得出:中国上市公司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是目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并严重存在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逐利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使会计舞弊成为经济必然.接着,该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即上市公司——红光实业的会计舞弊一案,从会计舞弊的具体操作,及其对舞弊前后舞弊者、受害者、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督机构等的行为分析,得出:中国相关法律制度上的缺陷是目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并严重存在的重要原因.最后,文章在基于前述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分析后,从完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效应和改进相关法律责任制度两个方面,就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相关法律责任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制度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5.期刊论文黄雪峰.王军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模式与制度安排-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3)随着我国吸引外资政策的调整,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在法律上成为可能并将成为市场的焦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模式主要有协议收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定向发行股票、定向增发可转换债券、合资控股并利用合资公司进行反向收购、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公开要约收购等形式,与之相适应,必须加强建立反垄断制度、加强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制度安排.6.学位论文叶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制度安排2006作者以资本结构即“契约要求权结构”为本文的切入点,按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的逻辑,运用契约分析法和博弈论的思想方法,以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结合实际,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完善,存在着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比重过大、债务治理功能弱化、忽视了经营者人力资本权益化等问题;相应地,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着国有股东缺位、经营者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约束机制不完善、“内部人控制”严重等问题,难以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如何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资本结构的制约条件即制度安排入手。随着信息经济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在企业资本结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从企业财务的“技术层面”(如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指标数值)来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而更加注重从企业财务的“制度层面”来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除资本结构理论的回顾与综述以外,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于与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紧密相关的概念有必要进行理论解释,以便在利益相关者等概念的理论解释基础上展开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在阐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包括股权结构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经营者持股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债务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以及资本结构综合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本章的理论分析有利于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为下一章剖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准备,并且为最后一部分解决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所需的制度安排做了理论铺垫。第二部分,结合实际,总结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股权结构方面,国家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实际上是“缺位”的,国有股比重过大,股权高度集中。这样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激励、代理权竞争、并购、监督等公司治理机制均难以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持股,不是与公司经营业绩相联系的激励型股权合约,不可能对经营者起到长期激励作用。在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公司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债务治理功能弱化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尚未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的产权制度,在财权制度安排、融资体制、债务约束机制和经营者报酬激励制度等制度安排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缺陷。第三部分,包括企业制度在内的各种制度因素是影响企业财务行为及其效率的关键因素。造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较差的关键原因是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财权安排、产权制度、融资体制、债务约束机制和经营者报酬激励制度等制度安排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针对这些制度缺陷,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绩效。着重分析了产权制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有股权人格化管理新体制。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应包括公司经营业绩和经营者个人表现,其中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应当考虑机会成本。7.学位论文郭思永制度安排、非公开发行股票和大股东自交易2008本文以2005—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后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中国和西方成熟国家(主要指美国)非公开发行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并以中国资本市场全流通环境为制度背景,在回顾现有文献基础之上,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在非公开发行股票制度安排之下进行定向增发的经济行为及其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框架。以此为出发点,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问题;二是上市公司选择非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三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经济后果研究;四是非公开发行股票政府监管问题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本文有如下一些发现:1.我们通过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主要是美国)所实行的非公开发行制度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非公开发行股票从制度定位、发行对象、发行程序等方面与美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源于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制度安排设计定位不够明确,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制度背景的差异,因为非公开发行股票这项制度安排的效率极大地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存在。2.在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的研究中,我们发现(1)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的多寡;(2)投资者对定向增发折价水平的市场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时,市场呈现负面反映,这也就提供了大股东借助于定向增发进行自交易的证据。3.在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大股东有能力参与定向增发时,大股东控制权地位越不稳固,其越倾向于参与定向增发认购;在大股东没有能力参与认购增发股份时,大股东控制权地位越不稳固,其更倾向于选择公开增发的融资方式。这也就表明定向增发往往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全流通境况下股权结构进行调整的一种工具,并且这种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调整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巩固控制权地位,维护自身控制权私利的考虑。4.通过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长期回报率业绩的研究,我们发现:在采用行业和规模对照组作为业绩对比基准时,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回报率业绩出现了长期下滑的趋势,而采用市场业绩作为对比基准时,定向增发后公司的业绩要好于市场业绩回报,没有恶化,但是随着持有时间的推移,显著性水平在逐步降低。同时,我们还发现大股东全部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的上市公司其长期业绩要明显的好于大股东不参与认购的上市公司。5.通过对非公开发行股票制度所构筑监管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公司透明度和对大股东持股的流动性限制都是维护证券市场健康运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工具,而政府出台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制度必须依据监管环境权衡于社会信息披露成本和流动性限制成本。据此,我们分别从投资者保护环境建设、非公开发行股票再销售、大股东认购价格制度约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政府监管部门所推出的非公开发行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缺陷,从而引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借助于定向增发进行自交易,并最终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究其根源,这项制度安排一是制度定位不够准确,没有立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二是很容易受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扭曲,不仅没有达到政府监管目标,反为大股东的自交易行为披上合法和创新的外衣。8.期刊论文李世光强化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的制度安排-经济师2009,(2)在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一直并存着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两种制度安排.协议收购适用于目标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尤其是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但是,协议收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信息公开程度差;有悖于机会均等原则:市场化程度等.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所以我国在制度上承认协议收购的合法性.要约收购具有信息透明度高、股东机会均等、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这是协议收购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国在制度上保留协议收购的同时,强化了要约收购:一是充实了协议收购触发要约收购的规定;二是删除了要约收购中的强制要约义务豁免的规定;三是删除了要约收购中的强制要约义务豁免的规定:四是增加了部分要约的规定.增加了部分要约的规定.随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的稀释,要约收购必定实现零的突破,并有可能出现一个高潮.9.学位论文郑蓉蓉公司治理中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制度安排2008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许多公司已经逐步走上规范化的公司治理运行轨道,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监事会职能不健全等等。与此相对应,这种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影响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财务丑闻接连不断: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等舞弊丑闻一波未平,银广厦、麦科特等恶性造假案件一波又起。面对接连不断的财务舞弊事件,各监管部门正在积极采取种种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以提高会计信息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