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汇率决定理论国际经济学目录国际金融部分外汇与汇率概述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进外汇汇率汇率制度的演进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决定理论汇率的作用与影响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国际经济学9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之一,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货币体制的变迁,汇率决定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本节着重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铸币平价理论国际借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国际经济学9.1铸币平价理论(mintpar)1.基本思想两种金币的含金量是决定它们汇率的物质基础标准:铸币平价2.铸币平价铸币平价(MintParity):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汇率波动:被限定在铸币平价上下各一定界限内3.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在金铸币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指金铸币包含的黄金重量及成色。两国货币的汇率由两国铸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所决定的。国际经济学铸币平价理论1英镑金币的含金量是1美元金币含金量的4.8665倍,所以铸币平价为4.8665。若只考虑货币价值而舍弃其他因素,则铸币平价就等于英镑与美元间的汇率。=铸币平价美元含金量英镑含金量=成色美元金币重量成色英镑金币重量111英镑1美元1美元1美元0.86美分1美元国际经济学9.1铸币平价理论(mintpar)例GBP1含金量为113.0016盎司黄金,USD1含金量为23.22盎司黄金,则:GBP1==USD4.866522230016113..英镑对美元的铸币平价为4.8665,价值1英镑的黄金在美国和英国之间的运输成本为0.03美元。于是,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就会在两个输金点,即4.8965(4.8665+0.03)和4.8365(4.8665-0.03)之间波动。国际经济学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被限定在铸币平价上下各一定界限内,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即当汇率波动的界限超过一定点时,黄金就会取代货币在国际间流动作为清偿手段。汇率波动的界限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一方面,当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上涨达到或超过某一界限时,本国债务人用本币购买外汇的成本会超过黄金直接输出国外用于支付的成本,从而引起黄金输出。引起黄金输出的这一汇率界限就是“黄金输出点”。另一方面,当外汇市场上汇率下跌,达到或低于某一界限时,本国拥有外汇债权者用外汇兑换本币所得会少于用外汇在国外购买黄金再输送回国内所得,从而引起黄金输入。引起黄金输入的这一汇率界限就是“黄金输入点”。9.1铸币平价理论(mintpar)黄金输送点(GoldPoint)——汇率变动的上下限设,英国与美国间运送1英磅黄金的各种费用为3美分。R=($/£)Q£04.89654.86654.8365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黄金输入点Q1Q0Q2结论:市场汇率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则,当美元对英磅的汇率大于4.8965(4.8665+0.03)时,美国进口商不愿在外汇市场上用美元去购买英磅支付,而宁愿用美元购买黄金运去英国支付。因此,4.8365就是美国的黄金输入点(goldimportpoint)同样,当美元对英磅的汇率小于4.8365(4.8665-0.03)时,美国出口商不愿在外汇市场上用英磅换回美元,而宁愿用英磅购买黄金运回美国。S£D£因此,4.8965就是美国的黄金输出点(goldexportpoint)。国际经济学+0.03-0.03USD4.8665USD4.8965美国购买黄金运往英国USD4.8365用英镑购买黄金运回美国金本位条件下的汇率决定9.1铸币平价理论(mintpar)国际经济学二战后,现钞的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R法定平价黄金输入点黄金输出点输送费输送费以黄金付款以黄金受款国际经济学9.2国际借贷理论国际借贷理论(theory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金本位制下汇率变动原因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是英国的G.J.Goschen在1861年的《外汇理论》中系统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由外汇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供求又由国际借贷引起。外汇供应大于需求,汇率下降。反之则上升G.J.Goschen,1837-1901乔治·葛逊•理论中的国际借贷实际是指国际收支,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国际收支学说。国际经济学9.2国际借贷理论1.基本思想汇率的变动是由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债权债务所决定的国际借贷关系是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2.推导过程一国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差额构成了一国的国际借贷差额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中对外收入增加,对外支出减少,对外债权超过对外债务,则形成国际借贷出超;反之,对外债务超过对外债权,则形成国际借贷入超国际借贷的出超与入超是决定一国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最根本原因,而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则直接影响到该国货币汇率的涨落3.分类固定借贷: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收付阶段的借贷流动借贷:指已进入实际收付阶段的借贷。戈森认为,只有流动借贷的改变才会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国际借贷关系主要是由于国际间进出口贸易、劳务和捐赠以及旅游收支,国际资本的流动、证券的买卖、利润的收支等引起的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国际经济学4、流动借贷对外汇供求及汇率变动关系的影响如下:一国流动借贷相等则外汇供求平衡,汇率不变一国流动债权大于债务则外汇供过于求,汇率下降,本币升值一国流动债务大于债权则外汇供不应求,汇率上升,本币贬值5、除国际借贷因素外,物价、黄金存量、信用状况、利率水平等因素也会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9.2国际借贷理论结论: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收入)大于流动债务(外汇支出)时。外汇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降。一国的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应,因而外汇汇率上升。一国的流动借贷平衡时,外汇收支相等,于是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汇率变动外汇供求国际借贷商品劳务进出口及资本流动流动借贷固定借贷国际经济学9.2国际借贷理论的评价(1)积极之处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不足之处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在金本位时期,铸币平价是汇率的决定基础,现实汇率总是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因此所需要研究的就是为什么现实汇率会出现波动。国际借贷说说明了汇率是如何被决定的(外汇的供求),但并没有给出了影响汇率变动的或者说影响外汇供求的具体因素,影响了这一理论的应用价值。而这些缺陷则推动了现代国际收支理论的产生。CaseStudy马克为何不贬反升?–二战后,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德国马克长期处于坚挺的态势,导致1961年和1969年两次法定升值。而这与根据国际收支理论,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将导致本币贬值的结论正好相反。原因:在短期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国内物价不变,根据国际收支理论将导致进口的增加,从而引起国际收支下降,本币贬值。然而,从长期看,国民收入的上升而货币供给不随之增加,将导致物价下降。因此,出口增加,本币升值。国际经济学9.3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powerparity,PPP)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G.卡塞尔在1922年的一篇论文(《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正式提出的,简称PPP或3P理论。GustavCassel,1866-1945–一战后,金本位制崩溃,浮动汇率制产生,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盛行背景下提出来的。国际经济学9.3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要成立,必须有四种假设前提: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物价为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而已国际经济学9.3购买力平价理论1.基本思想汇率由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货币的兑换率(即汇率)就是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一价定律2.购买力平价分类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而,本国与外国货币间兑换关系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又由于货币购买力大小受到物价水平影响,所以货币兑换率取决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即,该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一价法则”(Lawofoneprice)。一价法则:在统一的商品市场上,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价格。如果A国国内市场与B国国内市场是统一的,那么用A国货币(或B国货币)表示的某一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假设美国和加拿大的冰箱市场是统一市场,且加拿大元对美元的汇率为1.36加元/美元,在美国每台冰箱的美元价格为500美元,则在美国一台冰箱的加元价格加元/每台。68036.1500[说明]:根据推论得知在加拿大冰箱的加元价格也必然为680加元/台,因为:若加拿大进口商获得套利机会,其套利竞争将会使下降至680/台。台加/680P加P若,则加拿大进口商获得套利机会,其套利竞争将会使下降至680/台。台加/680P加P若,则美国进口商获得套利机会,其套利竞争将会使上升至680/台。加P台加/680P购买力平价理论之一:绝对购买力平价假说国际经济学9.3购买力平价理论3.主要内容绝对购买力平价观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用数学式可以表示为:它说明的是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因素即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PRP基本假设(BasicAssumption)1、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2、两国所有商品都是国际贸易商品。3、两国价格指数包含的商品相同,各种商品的权重相同。绝对购买力平价具有重要的解释力,但又有明显局限性。1、选取哪些商品作为一蓝子商品存在困难。2、不同国家的产品劳务质量性能不同。3、如何确定不同商品权数也有困难。因此,用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来预测市场汇率,总的来说是不正确的。国际经济学如果同一种商品在美国卖10美元,在英国卖5英镑,绝对购买力平价就为1英镑兑2美元。否则,就会存在有利的国际间的商品套购机会。例如,假定汇率是1英镑兑2.5美元,即美元定值过低,英镑定值过高。此时贸易商会在美国以10美元的价格买入这种商品,运到英国出售,获得5英镑,再以1英镑兑2.5美元的汇率换回12.5美元,净赚2.5美元。这种活动持续下去,贸易商不断卖出英镑、买进美元,势必使英镑贬值、美元升值。直到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例子CaseStudy1、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测算当前市场汇率–麦当劳的巨无霸在美国为$2.28,而在中国为¥10。若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当前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价应为E=¥/$=10/2.28=4.38。而当前实际汇率明显高过这一汇率。2、中国收入水平之谜–90年代前期,不同估算结果引发国际性的HowrichisChina?争论。例如,IMF计算结果是:1992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为17000亿美元,折合人均1451美元。世界银行估算:人均GDP在1992年已达到2460美元,比汇率结果高7-8倍。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推算约为汇率计算值3倍。–依据世界银行各国人均GDP排行表数据,1999年中国汇率GDP为780美元,排行第140位;购买力平价GDP为3291美元,排行第128位。购买力平价GDP比汇率GDP高3.2倍。国际经济学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是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的。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特别考察一国通胀率对汇率的影响Pt/P0Pt*/P0*S0St=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本假设(BasicAssumption)1、两国之间存在自然和人为的贸易壁垒